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劫掠者>第92章 崇祯四年
  崇祯四年对于大明国力的消耗很大,不仅仅是大凌河战役,还有孔有德的叛乱。

  崇祯四年初,后金。

  此时阿敏因为己巳之变后期屠城弃城而逃,已经被黄台吉捉拿治罪,代善和莽古尔泰并没有反对意见。

  就冲着阿敏想要长期占据朝鲜自立为王这一点,就已经有了治罪的理由了。

  阿敏并没有被赐死,而是被幽禁了起来,手下兵被分了。

  己巳之变,由于黄台吉千里奔袭,进关劫掠成功,后金方面收获满满,此时的黄台吉威望颇高,代善和莽古尔泰对黄台吉越来越恭敬。

  而己巳之变前,黄台吉就以关心兄长身体为理由,取消了努尔哈赤时期制定的四大贝勒按月轮流执政的作法。

  黄台吉是一步步的加强自身的权力,进行中央集权。

  崇祯四年,黄台吉趁着自身威望达到顶峰,准备再次出手,紧抓权力。

  而大明,在崇祯皇帝启用孙承宗后,很快平定了己巳之变后续之事,把后金赶出了关外。

  孙承宗调整完京师周边,山海关内各处防御,人员任免后。

  崇祯四年一月,孙承宗以古稀之年再次挂帅,经略辽东。

  孙承宗经略辽东,再次按既定方针第三次抢筑大凌河,大凌河的位置很重要。

  大凌河城位于锦州东三十余里,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

  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

  从袁崇焕时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

  祖大寿在经历逃归关外后,经孙承宗训斥,袁崇焕去信劝说,便又回到了关内,在收复永平的战斗中还立了功。

  但从此以后,祖大寿十分小心得很,从不只身离开军营,生怕叫厂卫的人抓了去。

  而这次抢修大凌河的任务,便落在了祖大寿的头上。

  就在祖大寿等人前往大凌河筑城的准备阶段,一件事发生了,那就是邱禾嘉与祖大寿两人互相看着不顺眼,邱禾嘉上书弹劾祖大寿,祖大寿也开始状告邱禾嘉。

  来啊,互相伤害啊,谁怕谁!

  这个时候,似乎当年广宁熊廷弼和王化贞扯皮的一幕又要发生,孙承宗知道后为了避免矛盾,压下了两人相互攀咬的奏章。

  一天天的就会相互弹劾,能不能干点正事!

  孙承宗威望大还是能够压的下来的,祖大寿是他的人,于是他秘密上奏朝廷。

  孙承宗认为邱禾嘉虽有才能,但是辽地之事,颇超其能,建议改派他职。

  辽地这个地方你邱禾嘉胜任不了这个职位,你去别的地方吧。

  崇祯皇帝收到奏章后,基本上都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准备调任邱禾嘉到南京去担任太仆卿。

  南京那里是“养老地”,这般操作基本上就是“明升暗降”的意思。

  这个时候兵部尚书梁廷栋不干了,邱禾嘉是他的人,怎么,我的人有问题?

  什么叫颇超其能?明显的党派打击报复嘛!

  不行,好不容易安排一下自己人,不能去南京陪都,就这么“废了”。

  你孙承宗打击报复,好啊,我也会!

  兵部尚书梁廷栋下令让祖大寿抓紧去大凌河构筑防御,只要大凌河开始修筑,那就好运作了。

  “临阵换将”可是大忌,就这么邱禾嘉就留了下来。

  祖大寿与何可纲首先率领四千人马,占据大凌河城,进行防卫,总不能修炼城池也让他们来吧!

  那是“建筑工”的事情,我们是战兵,等着好了。

  这么一系列操作下来,此时已经三月中旬了,大明行政效率低的要命。

  而后金,黄台吉正准备采纳范文程的策略,仿照大明的制度,组建吏、礼、户、兵、刑、工六部,六部的贝勒全都是年轻人,他们直接接受黄台吉领导,而六部的建立,标志着封建性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已经确立。

  黄台吉在巩固权力的道路上正稳步推进,而代善和莽古尔泰的权力则被进一步虚化和削弱。

  后金六部组建也是需要时间的,甄别,选人,都是需要考虑的。

  辽地,大明和后金,各有各的策略,几乎同时进行着。

  此时的陕西,李自成在朝廷要围剿他们的消息和王齐的撺掇下,投奔了张存孟,外号不沾泥。

  这个时候,李自成正跟在不沾泥的身后和朝廷官军对抗。

  他们欺负欺负卫所兵还行,真遇上大股官军,那是很难对抗的。

  正面对抗,一时间起义军被杀的人仰马翻,也就是李自成的手下还好一些,虽然死伤不小,但是手下精锐留存很多。

  四月初,不沾泥战败,开始投降,李自成逃走了,开始到处躲藏起来,我李自成是不可能投靠官军了。

  此时张献忠正不断攻打发展,已经有了接近万余人的队伍。

  张献忠投靠的是王自用的起义军,这个时候,闯王高迎祥正是王自用的手下。

  至于所谓的闯王李自成,他只是个小喽啰。

  崇祯四年王自用被推举为三十六营的盟主,此时的王自用率领的起义军已经有二十多万部众,是起义军对抗官军的主力。

  转战各地,此时起义军人数已经形成规模了,但是战斗力,那就只能是说说罢了,不中用。

  吃不饱穿不暖,起义军中,有些“士兵”,那真的是揭竿而起,随便找件东西就起义了。

  面对官军,可想而知他们的下场,只能是被撵着到处跑,没有训练,吃穿没有保证,只凭借一腔热血。

  我们活不下去了,要抢一些粮食吃,不过分吧!你们官军追的慢一些,让我们喘口气。

  农民起义军,以人数为重,人多打人少。要是碰上厉害一些的官军,那基本上就是一触即溃,不像样子。

  这个时候的农民军还没有总结出来怎么对抗官军的法子,也没有经历过一次次的大战。

  刚开始,只是送命而已,活下来的,那就是老兵了,老兵带新兵,弱者不断被淘汰。

  说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都很难描述出这个时候的惨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