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最强汉帝>第37章 韩爱卿又要吐血忍痛割爱了
  常山国与中山国相接壤处,南行唐县。

  张燕率领剩下的八万黑山军就临时扎寨在这里。

  此刻,听了逃回来的胡才说了毋极古城那边所发生的情况后,他整个人就被气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紫。

  “我张燕素与渤海王府井水不犯河水,刘协小儿安敢如此欺我黑山军!”

  “大帅,渤海王府如此欺我黑山军,此仇不报非君子,要我说,此时我们就应该趁着河间国的兵力调动到中山国去的空缺期,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胡才蛊惑道。

  “胡才,你丫的闭嘴吧你,你的人都投降了渤海王府,却让我们的人去送人头为你报仇雪耻?我波才可不傻。”

  波才却是一脸不爽,也不管大帅张燕对此是什么态度,道:“渤海王府有多少兵力你知道吗?四五支地方预备役安全部队足有十二五万大军加上十大军团,至少有二十万大军啊,你丫让我们趁机攻打河间国为你报仇雪耻你是爽了,可之后呢?

  你能承受得住渤海王府至少二十万大军反扑的怒火吗?

  呵呵,或许你会说,你胡才不怕?

  是的,你胡才长了一双会跑路的腿,确实不怕。

  黑山军的兄弟们也不怕,不与那二十万大军正面硬刚就是了。

  但是,黑山军背后的家人呢?那可是足有一百万,他们跑得掉吗?若是渤海王府因此迁怒于他们,我们怎么办?我们能不与他们正面硬刚吗?这些问题你tm想过吗?”

  张燕:“……”

  杨凤、于毒、胡才等十二位首领级部将:“……”

  “波才,你什么意思?难道说我们黑山军损失了五万大军,就这么算了吗?”

  胡才看向波才,脸色很难看且带着一股怒火质问道。

  “呵!”

  然而,波才并不怕他,一脸冷笑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大帅有让你们去掠劫无极甄家了吗?

  你们这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出去闹时不听大帅军令时你们觉得自己是黑山军的一员吗?

  出了事你就说自己是黑山军的一员?

  不,在我波才的眼里,你们这些目中无人桀骜不驯不听指令的家伙,只是其他黄巾余部而已。

  想要去找渤海王府寻仇?

  一句话,我波才恕不奉陪!”

  “……”

  波才的话,说得相当不客气,完全不给胡才面子。

  原本被胡才鼓动,内心躁动起来想去河间国跟渤海王府找点利息的张燕,顿时也不由冷静了下来。

  一时间,整个主帅营帐里,十几个首领级部将,一片鸦雀无声。

  然而,胡才却依然还是不死心,怒道:“我们怎么不是黑山军的一员了?我们这是出去闹事吗?大帅不是说了要走出深山老林吗?我们这不是响应大帅的号召去打头阵吗?我们给黑山军背后的那一百万老弱妇孺运回来了多少粮食?你波才别翻脸不认人啊。

  如果你波才害怕渤海王府的二十万大军反扑,那我们可以与幽州的公孙瓒合作,他手中也有近十万大军,而且经常在边境与异族喋血,非常强悍。我们加公孙瓒就也有了与渤海王府旗鼓相当的兵力。

  总之,五万大军的仇,我们不能不报,因为这五万大军是扛着黑山军的旗出去的。”

  “……”

  “好了,都不要吵了。”

  这时候,张燕发话道:“直接去攻打渤海王府的河间国不可取,但与幽州的公孙瓒合作还是可以的。

  幽州的公孙瓒不是野心勃勃想干掉刘虞独霸幽州伺机南下吗?那我们就帮他一把,让他干掉刘虞统一幽州南下与渤海王府纠缠。

  于毒、胡才、杨凤、杜长、眭固,你们五人领三万大军北上幽州……”

  张燕人等人还并没有收到消息,渤海王府正在与公孙瓒在幽州开战。

  现在幽州的情况,不是公孙瓒要灭掉刘虞,而是渤海王府要灭掉公孙瓒。

  渤海王府的人也不知道,无极县一行会促使黑山军与公孙瓒走在了一起。

  另一边。

  高邑城,冀州府。

  坐在主位置上的韩馥脸色很难看。

  就在刚刚,有个叫青光的家伙,自称是渤海王府的使臣,来与他们交涉。看書溂

  北方公孙瓒与刘虞正在内战,随时会南下威胁到冀州的安危,除此之外,北方异族时常南下打草谷,对冀州的安全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渤海王府方面表示,愿意出动十二万大军驻扎在中山国保证冀州的绝对安全,代替冀州接管中山国,但冀州方面必须给粮给钱,不能让他们渤海王府出人出力出装备,还要出军粮出军饷。

  韩馥心中顿时一阵妈卖批。

  谁特么让你们去接管中山国了?

  我韩馥同意了吗?

  你们抢了我冀州一个郡还不算,居然还要让我冀州给你们出军粮和军饷?

  尼玛,是你们渤海王府的人都疯了,还是我冀州府的人太老实让人觉得太好欺负了?

  韩馥一脸怒意。

  可转眼一想到董太后这个老太婆就在渤海王府,他就不能不憋着。

  “诸位,你们觉得如何?”

  韩馥不由一脸阴沉的看向麾下谋臣田丰、审配、郭图、辛评、荀谌、高干、张导。

  不知道是不是刘协的穿越引起了蝴蝶效应,韩馥原本是凉州军阀董卓入主洛阳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了安抚各路诸侯,才封冀州刺史韩馥为冀州牧,现在韩馥这个冀州牧却是汉灵帝死前封的。

  刘协到了高邑城挖走沮授、刘惠等人后,韩馥麾下又换上新的一批人。

  似乎是历史使然般,这批人刚好又是历史上董卓封韩馥为冀州牧后才征召来的人才,他们便是郭图、荀谌、辛评、高干、张导。

  他们同时也是袁绍出任渤海太守后,主力说服韩馥让出冀州牧之位给袁绍的那一批人。

  因为这批人互相之间交情还不错,而高干却是袁绍的外甥,袁绍在冀州任渤海太守,人家外甥那还不挥动小锄头,给你韩馥往死里挖?

  当然,现在有意思的是,董卓还有两个月才入主洛阳,袁绍还没有被封为渤海太守,而高干等人却提前来了。

  他们此时心中所想所思也变得不尽相同。

  高干此时没有为袁绍挥动小锄头挖韩馥墙角的念头。

  至于荀谌?

  他根本就不曾想过来投奔韩馥。

  他荀谌乃曹操口中王佐之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之弟,颍川荀氏八龙中的第二龙荀绲(gun第三声)之子。

  三国名士半数出自颍川,而他荀谌的父亲是东汉末年曾任济南相,名扬天下的荀氏八龙之一,亲哥更是堪称曹操麾下第一谋臣的荀彧。

  这种出身背景,他荀谌又能差到哪去?

  袁绍被封为渤海太守后,他与高干等人共同说服韩馥拱手相让冀州,随后投靠袁绍,在最开始的时候曾是袁绍的首席谋士,袁绍麾下八大谋士之一,且是最神秘的那位。

  现如今这位爷来到了高邑城,来到了韩馥的麾下,外人都觉得他是来投奔韩馥的,其实不然。

  听说刘协那小子,把他荀家最出色的后辈,他荀谌最得意的侄子给拐跑,且软禁在三郡之地。

  他这个做叔叔的,能不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