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最强汉帝>第12章 顶级谋士,沮授跪服
  一个是袁绍集团实力最强的谋士,一个是曹操集团算无遗策的“主谋”谋士。

  无论哪一个,刘协都不会放过。

  特别是荀攸,曹操言其实力仅次于荀彧,当然,如果郭嘉不英年早逝,可能还要另当别论。

  刘协大老远的把荀攸从洛阳拐来,不可能看着到嘴边的鸭子飞了。

  一个荀攸,顶千军万马。

  真放走他,以后对战若是遇上,绝对会让他损失惨重。

  两位一流谋士都不表态,刘协着实有些头大。

  沮授目光炯炯的看着刘协道:“渤海王图幽州,与异族练兵,待机南下定鼎中原,这是要行谋逆之事吗?”

  荀攸也是饶有兴致的看着刘协,期待他的回答。

  “……”

  闻言!

  刘协就知道,不费点口舌是不能将这两位大才收入麾下了。

  “先生看这天下大势今后当如何?”

  “……”

  闻言!

  沮授和荀攸心中也是剧惊。

  这位小王爷不简单啊。

  他们两个自然是看出了大汉王朝大厦将倾,乱世将起,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的大势。

  而把大汉王朝推向深渊的最致命一击就是狼子野心的刘焉主张改刺史为州牧被汉灵帝采纳了,在地方上州牧军政一手抓,独揽一州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无冕皇帝。看書溂

  就目前来看,局面对刘协来说还算是好的。

  为啥?

  因为汉灵帝采纳州牧制是在中平五年三月,也就是188年,而汉灵帝驾崩的时间是189年五月,也就是前几天。

  一年时间,诸侯们还没有在各州坐稳,更别说做大做强。

  除此之外,汉灵帝虽然采纳了州牧制,但也不是一开始就在全国全面放开了州牧制,而是非常谨慎的分批次。

  第一批就只有三个,其中两个还是皇室宗亲。

  汉灵帝毕竟也是个皇帝,也不算太傻,并不是很放心外人担任州牧,且第一批州牧他都是挑选贼寇最猖狂的地区,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太仆黄婉为豫州牧,太常刘焉为益州牧。

  这一点,从酸枣会盟十八路诸侯讨董联军也可以看出一二。

  会盟的十八路诸侯中,大多以一郡太守为主,州牧只有寥寥几个,而且大多还是董卓为了安抚天下诸侯封的,结果人家后脚就反了他,比如冀州牧韩馥就是其中之一。

  董卓根本不得人心。

  朝廷上谁敢反对他他就杀谁不说,更让汉室各路诸侯震怒的是,他连皇帝说废就废说杀就杀,夜宿后宫都还算是温柔的。

  诸侯们怎么能忍?

  ……

  “渤海王认为呢?”

  沮授把球踢回给刘协。

  这是他对刘协的考校。

  一个合格的主公,不仅要有天下之志,而且还要有高瞻的战略目光,对未来的局势不说能够把控,但也要窥见一二。

  刘协淡淡说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汉室早已病入膏肓,大厦将倾。

  不出半年,诸侯割据,战乱不断,群雄逐鹿中原。

  自本王离开洛阳开始,大汉的气运便已不在洛阳!”

  这时候荀攸站了出来:“天子在洛阳,大汉的气运便在洛阳。”

  刘协道:“傀儡皇帝,何以承载大汉气运?洛阳的天子若遭遇不测,天下谁人能继承正统?”

  “……”

  沮授和荀攸的脸色不仅微微一变,荀攸道:“少帝已年过十五,内有何皇后外有大将军,谁敢把他当成傀儡皇帝?谁又能杀得了他?”

  荀攸虽然智谋无双,能预见未来的一些局势,但毕竟不是后世之人,不知道汉灵帝死后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洛阳的大事不断,发生惊人巨变。

  “呵呵!”

  刘协笑了:“先生若是不信大汉气运自本王离开洛阳开始便已不在洛阳,觉得本王是在危言耸听,大可以在武清呆上半年,以观天下局势,到时候再选择是否投效本王也不迟。”

  一流谋士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们若是不认可你,也是很难招揽,比如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还要三顾茅庐。

  刘协不介意等个半年,让荀攸叹服他的判断,以此臣服于他。

  “好,那公达就在武清坐观天下大势半年。”

  荀攸只能无奈应下。

  老实说,他荀攸荀公达是真的不想留下来辅佐刘协这个九岁小屁孩,但刘协不按套路出牌,跟他耍流氓啊。

  到了高邑城时见到张辽,他荀攸宣完旨原本就完事可以回去了。

  结果呢?

  刘协这小子居然不肯放人,一脸盛情相邀,愣是拉着他说去他的三郡之地游玩一番,带点土特产再回去。

  他荀攸乃是颍川第一士族,会缺这点土特产?

  之后。

  刘协与董太后在高邑城要人要粮,去常山真定寻找人才等种种行为,荀攸就知道,刘协和董太后所图甚大,他荀公达的才能被人贩子盯上了。

  不答应他还能怎么办?

  他荀公达一世英名,何曾想过有一天被人软禁,栽在一个九岁小孩的手中?

  “沮授先生呢?”

  随着刘协的声音落下,刘惠、李历、闵纯、张郃、耿武和赵浮,一同从韩馥麾下过来的文臣武将都不由看向沮授。

  就连荀攸也不例外。

  经过短短几天的接触,他不得不佩服刘协的眼光毒辣,招揽的人才都很不一般。

  其中这个叫沮授的中年人,给荀攸的感觉是智谋与能力不在刘惠之下。

  哪怕是他荀攸面对时,都有些压力。

  “属下沮授沮音菹,誓死追随主公!”

  让荀攸有些意外的是,沮授直接跪了。

  沮授其实也想学荀攸,因为他也不是很看好刘协,甚至说不是很看好汉室。

  但他有什么办法?

  那么多同僚都臣服了,就他沮授搞特殊?

  关键是,他沮授算什么?

  有什么资格搞特殊?

  他也是韩馥当礼物外送的人而已。

  拒绝吗?

  韩馥那里他还回得去吗?

  回不去!

  且不说以他对韩馥的了解,韩馥把他送给董太后和刘协,也不敢再把他要回去。

  冀州回不去,他沮授又能去哪里?

  这时候的袁绍都还不是渤海太守,都没开始创业。

  董卓进京之后,酸枣会盟十八路诸侯联军讨董不是马上开始,袁绍似乎知道自己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罪孽深重留在洛阳对他们袁家影响很坏,便逃回了汝南老家以待时机。

  而掌控朝纲的董卓在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yong一声)等人的建议之下,很快就开始任用士族。

  作为当初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的主角,董卓又怎么可能把袁绍给忘了呢?且不说袁绍家四世三公,在朝中到处都是人。

  董卓为了争取到袁家的支持,很快就封袁绍为渤海太守,封袁术为后将军。

  酸枣会盟十八路诸侯讨董,虽然是曹操发起的,却也在袁绍成为渤海太守,彻底逃出生天之后。

  因此,若是拒绝效力刘协,沮授此时还真的不知道该去效力谁好。

  这时候三国争霸的几大雄主袁绍、曹操、孙策、刘备…都困龙在渊。

  沮授似乎已别无选择。

  认真思考刘协,这小子年龄虽然小是小了点,但聪明、帅气、有天下之志,对未来的发展局势判断的也相当不错,或许不失是一位明主。

  再加上,刘协是汉灵帝的第二子,拥有无比尊贵的皇室血脉,比刘备天天挂在嘴边见人就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的血统高贵了不止一星半点。

  还有就是刘协的藩王身份,一创业就是三郡之地起步,钱财几十车,粮草二十万石起步,才能出众的文臣武将也招揽了不少。

  就这条件,他沮授还犹豫什么、挑什么?

  直接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