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最强汉帝>第6章 渤海王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是否矛盾?

  臣弟诗中说辛劳耕种的农夫饿死,是否在指桑骂槐,指责父皇无能?”

  “放肆!”

  汉灵帝大怒,这小子懂个屁?

  居然如此曲解诗里的意思,实在让他忍不住大动肝火。

  “……”

  一旁的荀攸看着刘辩也忍不住暗暗摇头。

  太弱智了!

  相比起说皇帝无能,荀攸更忍不住用欣赏的目光看向刘协。

  这位皇子显然是意识到了什么,真的很不简单啊。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是指责皇帝无能吗?

  作为一个顶级智者,荀攸看到想到的东西很多,皇帝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却不是主要的。

  就拿朝政来说,皇帝无法立自己中意的次子为太子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士族的势力太庞大了。

  庞大到可以左右朝政的地步。

  就像后世的山姆帝国一样,华尔街的资本家们在背后操控着国家,说句不客气的话,总统有时候都只是个摆设。

  东汉末年的士族是吃人不吐骨的,它们在疯狂的压榨百姓,土地兼并,贩卖人口…成为无形中的国中之国。

  朝廷方面税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

  地方上又多半是山高皇帝远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一大批。

  科技落后,没啥化肥耕种可言,种子又不是后世高产的杂交魔稻,就算丰收放在后世也是低产。

  再加上时不时的来一场旱涝之灾,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这个问题,连皇帝有时候都无能为力。

  很显然,刘协应该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才会有这么一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而非骂自己的父皇无能。

  “皇兄,你听过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但有千年的世家这句话吗?

  臣弟到底是不是在指责父皇,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到底是什么意思,臣弟觉得,皇兄以后君临天下后,自会比谁都懂,比谁都感受得深切,臣弟就不班门弄斧给皇兄解释了。看書溂

  至于父皇,更不需要臣弟解释什么,因为父皇英明!”

  果然。

  他并非指责皇帝,而是看出了士族危及社稷的问题。

  荀攸看向刘协的眼神直冒星光,内心中更是充满了震撼。

  此子小小年纪就如此才华横溢,目光毒辣,心智更是如妖!

  若是让他登基为帝,那么病入膏肓的大汉,或许未曾不能一救……

  呼!

  汉灵帝心里也松了一口气,看向刘协的眼神满是欣赏与爱意,心里更加想立他为太子了。

  “哼!”

  刘辩的脸色就很不好看了,对方不仅成功的化解了他连翻的发难,更是恰到好处的拍了父皇一记马屁,他心里极不爽。

  “咳咳…太子,朕觉得刘协虽年幼,但表现出来的能力,胜任一个小小的藩王却是绰绰有余,应该允许他离京就蕃,太子觉得呢?”

  “…父皇英明!”

  “……”

  一旁闻言的荀攸嘴角忍不住狠狠地抽了抽。

  皇帝这话可以说说得非常重了,甚至还带着几分威胁的味道。

  什么叫胜任一个小小的藩王绰绰有余?

  这特么的敢不答案,皇帝怕是会掀桌子把太子给废了啊。

  刘协胜任藩王绰绰有余,那么他当皇帝也就不在话下了,敢不放刘协离京就蕃,那么迎接刘辩的,将是狂风暴雨。

  刘辩此刻也怂了。

  到底是大汉王朝的国储,皇帝话里深深地不满与浓浓的警告意味他是听懂了。

  “那么太子觉得,就蕃之地选在哪好呢?”

  汉灵帝看着刘辩,声音虽然很虚弱,但眼神却是很认真。

  他是皇帝,是可以直接下旨做出这个决策的,此刻问刘辩,明显也有几分考校的意味。

  “……”

  刘辩忍不住一阵沉思。

  刘协就蕃之地在他还没有君临天下之前,显然绝不能离京都洛阳太近,不然他的帝位会不稳。

  也不能在富饶和人口人才多的地方,如长安、汝南、南阳、荆州、颍川、汉中、成都等地,否则刘协可能会迅速做大,同样也能够威胁到洛阳朝政。

  但又不能太过贫瘠动乱,处在边疆附近,否则别人会说他没有容人之量想要刘协死,父皇也不会答应。

  想了想,刘辩最终说出了一个吓到刘协的地方:“渤海郡吧!”

  靠!

  居然是渤海郡?

  后世记载,刘辩登基后第一次册封他,就是册封为渤海王啊。

  没想到他的到来虽然引起了一些蝴蝶效应,但很多事情还是朝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在重现。

  这也让刘协心中更加想尽快逃离洛阳了。

  按照历史的发展轨迹重现,明天汉灵帝的死应该是不受蝴蝶效应影响的。

  他若再不逃离洛阳,就又要守孝什么的了,之后野心家董卓引兵入京,更别说在此之前何皇后就有可能不会放过他。

  逃!

  必须尽快逃!

  “……”

  荀攸微微一愣,看向刘辩的眼神中不禁又流露出几分欣赏,让刘协去渤海郡就蕃,对刘辩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至少如果让他荀攸来选,也会是那片地方。

  “那好!”

  汉灵帝点头,渤海郡也不错,当即拍板道:“册封皇子刘协为渤海王,封地渤海郡、河间国、渔阳郡,即刻起可以离京就蕃。”

  “……”

  荀攸和刘辩等人都很吃惊,没想到刘协会领三郡之地就蕃。

  足见皇帝对他宠爱之深。

  不过刘辩也并没有什么不满,刘协虽然领三郡之地就蕃,但这三郡之地的情况似乎并不怎么乐观。

  渤海郡倒是好一些,河间国黄巾之乱并没有消除,渔阳郡那更是一个麻烦之地,南北分割幽州,北接此时实力最强大的鲜卑族,连年战乱不断。

  在刘辩看来,把河间国和渔阳郡册封给刘协,这是在消耗渤海郡帮朝廷抵御外族入侵啊,他应该感到高兴才是,这么会不满呢。

  然而,接下来汉灵帝的话,却是又让他忍不住眉头大皱。

  “渤海郡、河间国黄巾祸乱,渔阳郡又有抵御鲜卑入侵的重担,连年战乱。三郡之地的府兵薄弱,不足以保一方平安。

  拟旨,加封皇子刘协为镇北将军。

  诏令西园八校尉蹇(jian三声)硕部、袁绍部、曹操部、淳于琼部、夏牟部,各抽调一千精兵。

  皇甫嵩部、朱儁(jun四声)部、何进部,各抽调两千精兵。

  共计一万一千精兵,组成镇北将军本部!

  渤海王除就蕃外,还要保证鲜卑等外部游牧势力不得从渔阳郡南下进犯中原大地,伤害我大汉百姓,这是朕对你的重托。

  此外,没有朝廷的圣旨,你不得进京,否则视为谋逆,朝廷可以派大军将你击杀之!”

  “谢父皇,儿臣谨记,必不负重托!”

  刘协忙紧行了一个大礼,说道:“父皇,儿臣自认为领军打战的才能一般,与异族作战的话,恐吃大亏。

  听闻并州刺史丁原部常与异族厮杀,并州边疆之外的异族闻丁原部就胆寒。

  儿臣恳请父皇下旨,调丁原部一将操练大军,继承丁原部大军的铁血意志。”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