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逃生三国>第35章 孙策求贤
  七人听陈珅如此说,不由在心中盘算,反正来都来了,不如先在陈琦军中入仕,若真心待我等,留在此地,其实也是不错,毕竟荆州也是富庶之地。

  于是七人皆道:“久闻元甫公招贤,我等来投奔之时,得遇甘将军。甘将军担心我等走路时遇到山寇、马贼,于是亲自护送我等来到此地,不想正好遇到公子。公子但有差遣,我等定然愿效犬马之劳。”

  陈珅笑道:“既然公等有此愿望,陈元叔自然不会辜负众位贤者的。不过如今益州诸县都有主事,倒是荆州暂缺人手,烦请各位贤士在各县任职,如何?你等且放宽心,待荆州平定时,就是你等升迁之日,如何?”看書溂

  几人相顾一看,看到在对方的眼中露出的无奈,于是皆道:“但凭公子做主。”

  陈珅道:“上庸的地理环境其实并不好,在狭长的汉江流域的群山之畔,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人烟稀少,地理环境恶劣,不适宜生产、生活。但是仔细观察就知道该地重大的军事战略意义。上庸是汉中郡东出襄阳的重要据点。

  满宠,我知道你博学,我如今要东取荆州,讨伐襄阳,想听听你的看法。”

  满宠道:“公子,你方才也说了,上庸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却又不适宜居住生活。作为军事要塞,他很不错,但是他却让这里的人很难发展起来。

  荆州战略意义重大,但对大人来说,有了荆州远远不够,汉中才是扭转局势的关键。首先来说,汉中对蜀中的重要性非常大,该地不但是重要的产粮区,还是北面抵抗诸侯的桥头堡,此地易守难攻,如果要发动对诸侯的攻击,汉中之地必须占有才有机会。如今大人占领了汉中后,属下以为大人看到了汉中以东的两个据点:一个是上庸,一个是房陵。

  房陵离诸侯边境太近,而上庸之地才是整个局势的重镇要害。上庸在汉中和襄阳之间,两地的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就是依靠那条汉江,而两者之间的咽喉之地就是上庸,上庸正好处于汉中与襄阳的中间地段,如果蜀中要攻取襄阳,只需要在上庸出发,顺江而下,朝发夕至。而要从襄阳攻击上庸却困难重重,首先是逆水向西,运输不便,其次是两边山势不便进攻。蜀中大军要是镇守在上庸,让刘表的襄阳城头上随时悬着一柄利剑。

  如今中原之地,曹军独大,曹操眼光独到,胸怀大气,行事干练,一统中原早晚的事,只消中原事定,曹军必然南下,那时候,若是公子据住荆州,主公据住河北,而元伯大人又据住雍、凉二州,曹军若要南下,除了两条路,别无他法。”

  陈珅道:“伯宁的意思是,他要么和我军开战,要么从从庐江取柴桑、从下邳取秣陵或者吴郡,优先攻略江东?”

  满宠道:“正是如此。不过,属下以为,曹军直接向我军进攻的可能会大于从江东迂回的策略,毕竟孙伯符也不是好相与的。”

  陈珅道:“嗯,确实如此,也罢,国渊、梁习、满宠,你三人随军,在我身边出谋划策,毛玠、吴质、孙乾、刘馥,你四人暂时在上庸,协助王累治理上庸,待下了襄阳,再调你等去荆州任职。”

  细作把消息传入蓟城,陈琦奇道:“满伯宁?他如何会在三哥麾下?”

  细作道:“前者甘兴霸掳劫中原,绑了许多中原名士入蜀,这其中就有满伯宁。”

  陈琦恍然,笑道:“甘宁此次做得真是不错,当赏。”

  上庸离襄阳不远,刘表见蔡和弃了上庸逃回,便要杀他,蔡瑁道:“姐夫,看我姐姐面上,饶了这厮吧。”

  刘表道:“也罢,就让他做个混吃等死的浑人吧。”

  良久,刘表又道:“蜀中军攻我荆州,我军中无有大将,当以何人出迎以敌之?”

  公子刘琦道:“父亲,儿臣保举一人,或可抵住蜀军。”

  刘表奇道:“你不惹事就不错了,你能保举何人?”

  刘琦道:“这人蔡将军也知道。”

  蔡瑁猛然省悟,道:“莫非是南阳宛人,文聘文仲业么?”

  刘琦道:“正是此人。据闻,此人麾下有四健将,黄忠、魏延、李严、凌操。若再请刘磐与蔡都督共同发兵,从两路夹击陈珅,未必不能击败陈珅军。”

  刘表大喜,道:“好,蔡瑁,你立即和文聘组成两支军队,分两夹击陈珅军,孤要他陈珅从上庸一出来,就被我军击败,要让他知道我荆州军也不是好欺负的。”

  就在荆州和蜀中作战之际,孙策在江东也在默默发展,孙策麾下有三大谋士,乃临淮东城人鲁肃,字子敬;庐江舒城人周瑜,字公瑾;徐州琅琊人杨琮,字子嶦。其实,这个杨琮与陈琦互为熟识,二人皆是后世之人,不知何故,竟来到东汉末年。

  陈琦起兵驱除黄巾之时,而如今的陈琦,早已有了妻室,子女,年岁也已过了弱冠之岁。而杨琮方才十七而已,竟与周公瑾也相差不大。

  周瑜谓孙策道:“昔日主公身死,却是如今的大汉相陈琦阻住吕公归途,这才使得黄祖死于伯符之手,并报了其设计害死先主公的大仇,如今其麾下东略襄阳,正是伯符重夺长沙的好机会,公瑾以为,正好以子敬署理江东一应政务,子嶦署理我离开后的一应军中之事,如此,江东也不忧为中原所记惦也。”

  杨琮道:“不错,主公,如今曹孟德扫平了司隶、兖州、豫州、唯独徐州还在陶谦手中。不过陶谦年迈,尚不知还能活多久,说不得明日便死也未可知。以臣之见,当先据住淮南,把寿春、庐江控于手中,那样便可与曹贼以较高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