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逃生三国>第10章 屠城
  拓跋珪和慕容复和黄优见了礼,仔细说了详情。

  拓跋珪,复姓拓跋,名子胜,字珪,父亲是匈奴人卑隺乎,母亲是鲜卑拓跋氏人,后父亲征中原时被杀,于是,拓跋珪就和母亲避居于鲜卑定远城中,直到被陈琦攻破鲜卑王庭,拓跋珪才被陈琦发现。陈琦赞叹拓跋珪的才学与见识,破格提拔为佐圣卫羽林郎。

  佐圣卫羽林郎,从三品郎官职。一般来说,非乌桓族不可任职,但陈琦做了乌桓之主,而陈琦也不是乌桓族人,因此陈琦力排众意,破格提拔拓跋珪,在陈琦上任乌桓之主后,新创了许多职司,其中仅郎将就设了不下百二十种,其中又以佐圣羽林郎、祐贤羽林郎、拱卫司直中郎为最高级别,均是从下三品中郎官。其余自下而上,基本是自从八品至从六品止,没有超过五品的。从中六品起至正四品,不再有郎官职司。

  慕容复,复姓慕容,是皇后慕容兰的堂弟慕容休的从子,名复,字子玄。父亲是乌桓人,母亲则是肃慎人完颜蓉。后来,父亲战死,年仅十六岁的慕容复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正中三品的扎木固齐,即为断事官、理事官之意。而这样的官员在乌桓与中土的各地县令无异,毕竟,在乌桓,即国、县、标、领、村、老六级。县已经是国以下最大的了。乌桓的县,其实与中土的州是一个级别的。乌桓的一个县,下辖十二个标,一个标以下又有二十四个领,一个领下辖三十六村,每村统七十二部落,而部落又别称老。

  因此,这次二路北征,同为三品的拓跋珪,一切都听从慕容复的。而办事又极为利落、干脆,倒也极得慕容复的赏识。

  如今听黄优如此介绍了,慕容复道:“将军尽管用兵,陛下说了,待此番事完,若事情做的圆满,必然大加封赏,若做的不好,就流去三百里外做一个村酋。”

  黄优先是一惊,而后看着慕容复的眼神道:“如此,这余下战斗,就拜托官人处置了,小人甘为绿叶,大人但凡是有所指向,必然义无反顾,甘做锋矢。”

  贤孤城,陈琦看着黄优来书,把桌子一拍,立即唤来近侍丁秉。道:“你去把慕容兰和慕容休一同叫来,他的家事,我倒要看看是如何处置的,他一个二路元帅,到了营中,竟敢假传圣旨,以寡人的名号剥夺前军代元帅的职司,到底是谁给他的胆子!”

  不一会,大腹便便,挺着孕肚的慕容兰和慕容休双双来到元德殿中,二人见陈琦面色铁青,地上还有几只打破的琉璃盏,又见丁秉站在门前,慕容兰问道:“怎么回事?”

  丁秉看了陈琦一眼,低声道:“复公子惹事了,阁下正发怒呢。”

  正说着,一件砚台砸到丁秉面前的地上,跟着传来陈琦的声音:“我怎么早没发现你姓丁的那么会学老婆嘴?你要是敢把事替寡人说出去,我就骟了你!”

  丁秉走入殿中,跪倒在地,说道:“陛下,你就省点力吧,小人本就是被阉过的,用不着骟的。”

  陈琦道:“去给娘娘拿一张锦榻来,供娘娘卧坐。慕容休,你就跪着吧。”

  慕容兰问道:“相公,你今天怎么了?如何生这么大的火气?”

  陈琦看着慕容休,一纸奏折就丢了过去,正砸在慕容休的眼角,把慕容休吓了一激灵。连忙拾起地上的奏折,打开细看,而后面皮肉眼可见地涨成了猪肝色。

  陈琦道:“你们都是慕容复的亲眷,一个是姑母,一个是父亲,你们倒是说说看,这厮这般作为,到底是随了你们家的谁人啊?”

  慕容兰道:“你还是他姑爹呢,这是你把他放出去的,怎么这会怪起我俩来了?”

  陈琦道:“寡人想着给他小子赚点军功,今后也好在军中有些小职司可做。没想到这厮竟然会抢班夺权了,莫非是慕容休你这个爹教他的?”

  慕容休磕膝盖当脚底板,赶紧走了几步,刚要说话,陈琦又道:“谁让你往前来的?我让你上来了吗?滚到门口跪着去!”

  慕容休只得又退爬几步,回到原位。这才道:“回阁下,我不曾教过。这厮自小都是他母亲教他读书认字的,没想到竟会变成这样。”

  陈琦道:“常言道:‘养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看来你妻子可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而你,也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教育子女,不是一个人的责任,你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你妻子,那你做了些什么?

  今天我也不说什么,就打你三十庭杖吧。之后的一个月,你在家中好好反省,什么时候把事情理清楚了,你再来上朝。”慕容休领了旨意,下去领打去了。

  见慕容休离去,陈琦问道:“兰儿,刚才为夫做得过了罢?”

  慕容兰道:“你是一国的首领,乌尔汗的君主,若果你不是这般行事,又有几个官员会服你呢?毕竟你不是乌桓的土著人。”

  陈琦道:“慕容休原本的职务被他儿子替了,虽说他现在依旧是中正三品职司,也算是平调了,可他怎么不想想,当初他是一个纨绔子弟,除了架鸟遛狗,什么事也不做,我想着让他学会一技之长,将来即便我不在总统位上,他还可以继续活下去。现在看来,他父子两个,心比天高,却又没有什么真本事,居然还敢违逆君命,篡改旨令,当真是嫌寡人的刀不快,御史的嘴不够碎吧?”

  又过了一天,正在朝议,有快马斥候传来捷报:“二路元帅慕容复,指挥大军攻陷了山渎城,城中不论男女老幼,尽皆被屠杀干净。后来计点首级,共有三十七万余级,如今被堆砌成了三十七座京观,万级一座京观,十分醒目。”

  陈琦皱起眉头,道:“传寡人旨意,除慕容复外,其他人,每人官升一级。慕容复擅改寡人令旨,本该削去全部职务,降入伙房为伙头军,但念在他攻破山渎城有功,也算是功过相抵,不过,他杀了山渎城三十余万百姓,造成山渎城成为鬼城,过大于功,加上前罪,两罪并罚,削去所有军功,贬嫡至乌桓山看守乌桓祖王陵墓,再不许回来。

  至于慕容休,教子不严,着削去现有职司,迁敬侯,领俸三千五百石,回家养老去吧。

  另,着黄优顶替慕容复现有职务,统领大军,对挹娄作战,拓跋珪作为参将军师,记住自己的身份,不要逾越职权,不然慕容复就是下场!还有,下次城破,不许屠城!寡人若是再听到‘屠城’二字,他二人就把首级盛放在檀木盒中,让斥候带回来吧!”

  说完,陈琦又看向几个监察御史,问道:”索隆,你们几个有什么想说的吗?“

  右都御史索隆道:”阁下圣明,方才的一切足见大人有悯人之心,臣下为那些屈死的山渎城百姓谢过大人的仁德。“

  陈琦又道:”你不说寡人差点忘了,让他们尽快把这些死尸掩埋了,天气渐渐热了,别到时候又引发了瘟疫,本来是为乌尔禾复仇的举动,结果引发瘟疫,造成更大的损失,这可不是我想看到的。

  对了,霍去病护着乌尔禾到了什么地方了?“

  千山城的太守布察道:”总统阁下,霍去病大人和乌尔禾如今在千山城,估计再有三天,就可以回到京中。不过阁下,我千山城的医者看了乌尔禾的身体,虽然还没有醒来,但各项机体都已经趋于正常,想来再有半月左右就可以醒转了。“

  陈琦道:”布察太守做得不错,你千山城也是大城了,不知有多少户啊?“

  布察道:”回阁下,千山城比山渎城略小,只有民七万八千户,共计二十九万六千民。“

  陈琦眼睛一亮,笑道:”哦?你记得如此清楚?“

  布察道:”回阁下,先帝时,臣做过类似户曹的职司,因此记得。“

  陈琦想了一会,道:”不错,你现在又是何职?“

  布察道:”阁下如何忘了,下官现在是千山城太守。“

  陈琦道:”你那千山城中,有你比较看重的人么?“

  布察道:”我那城中有一个布衣寒士,姓吕名彦,字叔济的,他的祖上曾是汉朝的大司农,如今是我麾下的典农校尉。“

  陈琦面上笑道:”既如此,着他顶了你千山城太守的位置,你到京中担任农商部的商事谏议郎之职。山城太守是正上五品职,而商事谏议郎是从下四品职,也算是不升不降,平调吧。不过寡人丑话说在前头,你做好了,你这个商事谏议郎也是可以升为从中四品的。做得不好,从此一撸到底,你敢接这个烂摊子么?“心里却在想着:吕岩?莫非是吕洞宾么?话说,吕岩是汉朝人么?哎呀呀,记不起来了呀。若真是吕洞宾,那么,八仙可就凑不齐了,哈哈哈。

  可听到这个吕彦的表字叔济的时候,立即就明白,这是自己一厢情愿了,吕洞宾什么的,压根是自己白日做梦做臆想呢!

  此时的东吴,杨琮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只不过,现在的杨琮顶了原本诸葛瑾的司职,领大将军,左都护,迁徐州牧。而诸葛瑾却是领大司马,右都护,迁豫州牧。二人官职相等,不过诸葛瑾为人豁达,倒也不太计较这些。

  是日,孙权问杨琮、诸葛瑾道:”二位卿家是我东吴重臣,如今陈琦远去不归,若二公百年之后,何人可领江东之军事?“

  杨琮不答,低着头一言不发,诸葛瑾道:”陛下,玄机小臣二十有余,而位与臣同,陛下至少有四十年不愁大都督无人摄领,又何必多此一问耶?“

  杨琮见诸葛瑾如此说,心道:花花轿子众人抬,你这般卖好我,我也不能亏待了你。于是道:”陛下,臣以为,子瑜大人正是春秋鼎盛之时,如何便会死耶?有子瑜大人在,臣一心理政事,统兵事有子瑜大人在,玄机也可以偷些懒也。“

  孙权见二人相互谦让,道:”人总有一死,今日不知明日事。不知二人百年后,何人可以为相,何人可为都督?“

  杨琮道:”可奉诸葛元逊为相治理国务,以陆伯言为大都督可也。且陆伯言非夭寿之像,故此,陛下无忧也。“

  陆逊此时为南郡守,听闻京中消息,讶道:”伯言与玄机不熟,其竟然肯如此推荐于我,真君子也。“

  而孙权听了杨琮的话,却道:”昔日元甫曾言玄机忠义,善荐君子,不过,朕想要使诸葛恪为都督,如何?“

  杨琮看了诸葛瑾一眼,道:”不可,诸葛恪为人言过其实,刚愎自用,不足大任。倘若以为治理政务,或可一用,若为军事,必致我军大损而亏。“

  诸葛瑾道:”元逊性散漫,常有疏漏,若赋以闲职,或可以用,然高官厚职,必不能胜之也。“

  孙权道:”玄机与元逊接触不多,竟能如此评价乎?“

  杨琮道:”陛下,有些事,有些人,只有略一接触,便可知端详。如当初公瑾之识蒋子翼,诸葛孔明之识鲁子敬一般。识人,乃是贤臣的第一要务。知人善任者,必然是贤者。而所任皆贪贿者,又岂是贤者?所谓上行下效,即此耳。

  臣本是乌桓之小卒,幸得陛下赏识,又以高官高职厚待,又怎么敢不克勤克俭,努力治理国家呢?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陛下治国有方,治下百姓富庶,天下闻名。曹叡犯境,其实只是觊觎我国财物而已。而绝非其所言,望天下一统,百姓再无战事也。“

  诸葛瑾道:”玄机所言极是,曹魏残暴,又觊觎江东久矣,然我江东甲士百万,曹叡不敢轻动,故此,才有这些年的稳定安逸。“

  杨琮道:”魏有司马懿在,江东必然危险,若能使司马懿罢职,这才是北征之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