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再嫁女人>第二十一章:小巷里的人家

方敏和伍小燕两人来到公交站点,乘公交车的人很多,两人上了314路车,坐了六站以后,在转6路车,坐了好几站之后,这才下车。

这边已经属于老城区了,方敏下了公交车,带着伍小燕走进一条小巷,巷子里堆满了各种杂物,也有几个行人,但比起市中心的繁华,这里显得有些落败。

那行人方敏认识,所以笑着打招呼:“黄阿姨,曾伯伯,你们好啊,出门呀。”

叫黄阿姨的老年妇女,看到方敏的时候,一时间没认出方敏,好半响这才说:“小敏啊,回来看你爸妈呀。”

曾老头也在那里笑着,一时不知道要说一些什么。

“是的。”

“好好,回来看你爸妈挺好,有时间来我家玩啊。”

“好的,黄阿姨曾伯伯再见。”

待方敏走过在后,曾老头小声的问:“这是不是方老太的闺女?”

黄阿姨点头:“可不是,好几年没回了,刚看到时,我一时间还没认出来了。”

曾老头自然也是这里的老邻居,八卦的道:“听说是下乡去了。”

黄阿姨点点头:“是了,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曾老头一听,立马好奇的问:“怎么呢?”

黄阿姨一见他不知,左看右看,像是做贼一般的,见四周都没人,这才小声的说:“这事你还不知道呀?我都听我一个一起去的亲戚说了。听人她在乡下结了婚,却被丈夫抛弃了,而且还生了一个孩子,听说还养了几个孩子。你都不知道她在乡下过得多惨,这件事情噢,我都不敢跟她方老太说,就怕她听了会气死去,我可担不起这个责。”

“这样啊,难怪知青返城了,也没见他回来,方老太经常唉声叹气的。”曾老头想着要是自家闺女这个样子,他估计早就气得吐血了,十分的同情着方老头,毕竟就这么一个闺女。

“是了是了,这郎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她这离了婚又带着孩子,你说哪里还能找到好人家。”

“李家那闺女听说也是不听话,一定要跟一个男的,那男的没什么正经工作……”

两位两走边聊的起劲。

方敏并不知道自己从为邻居们嘴中可怜的女人,此时的她来到自己最熟悉的门前,正好看到一个六十多的老人在门前择菜。

泪水一喷的出来,二年多未见,她觉得妈苍老多了,显出老态龙钟的样子,她离开妈时,觉得妈很健旺,一定是自己把妈急成这样子的了。

想起自己快三十的人了,还不能给妈省心,那泪水一喷的出来了,喉咙哽塞,声音也变了。喊:“妈。”

方母听到喊声抬起头,怎么也没想到,居然是自己女儿,久久的站着,泪水饱含在眼眶里。此时,她几个急步跑上前,一把抱住女儿,边哭边喊:“敏儿,妈的闺女,你还记得有个妈啊,你还舍得回来啊。”

方敏倒进方母的怀里说:“妈,对不起,对不起,不是我不想回,是女儿做错了事情,没脸回来见你们。”

方母边哭边轻捶着她的背:“你再不听妈的话,你也是妈的女儿,妈也会原凉你。”

“妈,妈,对不起,对不起,我错了。我应该早点回来的,对不起。”方敏听了这话,心里更加的酸楚,泪止都止不住,这一年多来的心酸,这一年来的坚强,给妈这句话给瓦解了。

是了,不管自己在外面受了多少的委屈,家,永远是自己的港弯。

母女俩所着哭了好一会儿,把心中的思念以及酸涩哭完,方敏这才想起小燕也跟她着一起过来了,所以跟母亲介绍着。

老人连忙喊着伍小燕进屋去坐。

伍小燕见母女流泪,眼眶也是红红的,她很早就没有了父母,所以受了不少的苦,她想自己的父母要是在,肯定也是这样吧。

她十分的羡慕着方敏,跟着她进入客厅。

屋里尽是一些旧家具和条发,但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方母谈着以前的事情,骂完孟红军不得好死,又骂着曾志国:“你那个师兄真不是人,要不是他,你怎么又会去农场,也不会跟那畜生结婚,不会吃这么大的亏。”

方敏劝着:“妈,我也有错,是女儿年轻考虑不周,回想起来是仓促了一点。我现在过得挺好的,您不需要担心。”

方母见女儿这模样,擦了下泪,略带微笑的夸奖:“你总是这样乐观,像你爸,你爸也没有怪你,一直很心疼你。”

方敏一听,狠狠的松了口气,见没有看到父亲,问:“我爸呢?”

“他到菜市场买菜去了,说等一会就会回来,他退休以后,组织了一个乐队,晚上到沿江路风光带去摆地场演唱,一晚也能赚几百元。”方父以前是歌舞团的领导,由于年纪的原因,退得到了二线。

方敏听到爸去唱地场子,她有些诧异了:“爸的退休钱应该用不完啊。”

“他们赚的这些钱就捐了孤儿院。”方母也挺支持老伴这样做的。

伍小燕觉得伯父上了年纪,应该是享清福的时候,还这样劳神费力去帮别人赚钱,怎么不替自己想想呢。

方母说起老伴,笑着说:“我老伴是孤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他想要发挥点余热来回报社会。”

方敏挺支持父亲这样做,不过:“爸还是要以身体为主,不能太过于操劳,他已经不是年轻人了,要多多休息。”

“放心吧,你爸身体健壮着了。”看着女儿,面色红润,到是想起了外孙,问:“孩子呢?我听人说红军离开你,和他的表妹结了婚,你带上两个孩子是怎样过来的?”

“妈,我和几位下乡的知青在十字街办了一个修配厂,生意还蛮火红的,我在里面做会计,孩子有一位刘妈帮忙带着。”

方母听了高兴的问:“你真的不回剧团了。”

方敏摇摇头,并不打算加剧团了。

当方母得知女儿在农场又认识了一位,而且还结婚了以后,有些不认同的责怪着:“敏儿,你的婚姻大事怎么又这么急躁啊,怎么不回家和爸妈商量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