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重生大宋:原来我竟是世家公子!>第213章 金国内地 李询扛令旗(1)

此举兼有挑衅之意,又有打压之心。

在出访异国之际,如遇敌意之邦,对方往往会使些手腕,看似戏谑之举,实则作用深远,足以左右双边谈判的最终走向。

此刻,前往灵枢客栈的路上,完颜阿珠陪同李询走在前头。

完颜阿珠仍旧身着那一袭赤红战甲,而李询已换上皇城司的黑袍官服,披挂着黑绒斗篷。

一名打扮奇特之人,头戴兽皮帽,身穿书生的青布衫,腰间束着一条宽阔皮带,蓦然出现在道路中央拦截住他们。

“传闻宋国士子饱览群书,宋国官吏无不论文采出众。今有宋国使者远道而来,小子虽不才,但仍愿街头请教一二。”

嘿,这人说话倒也颇有几分文雅之气。

李询转首望向完颜阿珠。

“此举有何深意?”

“啊?你在说什么?”

完颜阿珠佯装不解,明知故问。

李询瞥了那人一眼,又问:

“此举可有什么深意?这般孩童般的游戏,你也参与其中?”

李询已然点破真相,完颜阿珠不再掩饰,狡黠地眯起眼睛笑起来,低声回应。

“你若是畏惧,大可直说。并无损颜面之事。”

“哼,我会害怕?忘了告诉你,我乃探花郎,曾高中金榜。你以为我这官职仅凭公主之力便可得来?非也,乃是凭借自身修为考取而来。”

完颜阿珠冷哼一声,旋即转身不再理会李询。

至于探花为何种花,她或许不明了,但她清楚金榜题名的含义。同时她也深知,宋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非金国所能比拟,即便是整个金国的文化层次,恐怕不及宋国之一二分矣。

本欲借武职身份羞辱李询一番,哪知他竟是金榜题名的读书人……

金光王朝立国不久,其前身乃是一片未开化的荒莽之地。

李询目光柔和而又不失尊傲地注视着来者,含笑之中流露出一种难以掩盖的傲骨之气,缓缓言道:

“切磋之意已无需多表,吾等奉派前来,旨在修文交流。阁下如有疑惑,不妨共同研讨一番。”

使用“交流”一词,李询巧妙地掩饰了此次出行的真实目的。

“甚好。那在下不才,愿与大使共论诗道。恰好在下新创一首诗篇,欲求大使赐教一二。”

听到此处,童师礼、梁辅以及李肆等人皆惊愕不已,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此人竟敢向老五挑战诗艺!谁人不知,桃源诗会上,李询以三首旷世诗篇震动大宋文坛,至今无人能及,并赢得公主青睐,更得到了才女李清照的认可,两人更是以姐弟相称。

他们并不知晓李询如何结识敬亭公主,但所有人都认为,是李询出众的才华引起了公主的关注。

李询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心中暗赞九幽界的教育体制,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诗词储备,在此情境下也可应对自如。

“敬请赐教。”

李询谦逊地邀请对方先发表见解。

那人从身后取出一把折扇,瞬间展开,轻轻摇动起来。

众人瞠目!此人头戴兽皮制成的帽子,手中却执着折扇,究竟是寒是暑?

“大使请听,在下的这首诗,名为《翠竹顽石》。”

什么?!

李询听得一头雾水,童师礼等人也开始质疑自己是否听力出了问题。

刚才他们还在嘲笑金人的使者此举无疑是自寻烦恼,哪知对方却声称要诵读的是《翠竹顽石》。

莫非这只是个巧合?

然而当那人继续吟咏下去——

“紧紧依傍青山不放松,根茎深深扎入……”

话音未落,使团的人群中忽然爆发了一阵哄笑。

笑声令清茹和桃子困惑不解,也让完颜阿珠感到莫名奇妙。

李肆则放声狂笑,大声质问道:

“嘿,你说的下一句是不是‘历经千万次磨砺依旧坚韧挺拔,任凭东南西北风吹打’?”

那人顿时愣住,傻傻地站在道路中央。

李肆更加放声大笑:“你知道吗,这首《翠竹顽石》正是面前这位大人的杰作!当年,他以《翠竹顽石》、《临江仙》和《赤心报国》三首佳作闻名天下。如今你竟然当着他的面抄袭诗句,真是笑掉大牙了。”

那人的脸色瞬间变得难堪,偷偷瞥了一眼李询身边的完颜阿珠,旋即勃然大怒。

“你胡说八道!这分明是我所创作的!说什么我剽窃了他的诗,分明是他盗用了我的作品!”

愤怒之下,那人失态咆哮起来。

此时,李询并未急于回应,而是将视线转向身边的完颜阿珠……

“阿珠仙子,丢脸了吧?你以为这诗篇乃何人之作?哎,你莫要狡辩。若要寻人当众羞辱于我,你也该挑选个修为高深之辈,怎地找了个如此无名之辈前来?此人竟敢盗取谁的诗句不好,偏生窃取了我之修炼心得化作诗行。唉,你可知晓此诗,乃是前去岁桃花盛放之时,在吾皇天尊面前,以及众多文臣武将见证之下,于桃源诗会上由我创作而成。那时我共赋诗三首,而后的三首诗篇更是被镌刻在我皇亲手绘制的画卷之上,尔后这三首诗句便在京都修行界内广为流传。”

李询言辞凿凿,说得条理分明,听得完颜阿珠面色微红,狠狠瞪了那人一眼,这才扭头面对李询那一抹讥讽的眼神。

“哼!你说是便是么?你的乃是去年之作,我这却是前年所得。”

“哦?果真如此?”

李询冷笑连连。

“阿珠仙子,你当真需增长些智慧才是。此事关乎两大宗门间的争端,你这般明目张胆地窃取我之物,实令我感到齿冷!另觅一人,再行此举吧。”

就在李询与完颜阿珠交谈之际,路边一家隐蔽的酒馆之内,临窗之处坐着一位头戴斗笠、身披白纱、身穿黑袍的女子,此刻正轻轻捏起手中一张纸片,其上赫然记载着李询曾经创作过的那三首诗句。

“郡主,您的身体不适,还是请关闭窗户吧。”

女子轻咳几声,似乎体质虚弱,一旁侍候的侍女立刻上前抚背顺气。

“无妨。”

女子嗓音微颤地回应,似乎带着一丝娇喘。

在示意无碍之后,女子再次望向窗外,视线落在那位骑马而过的身着黑衣的李询身上。

“果真是他。”

女子的声音之中流露出一丝惊喜。

“小姐,丫鬟听说是他派人传来消息时,还不太相信呢。如今看来,的确是他无疑了。”

侍女瞥了一眼窗外,略带不屑地说道。

“即便真是他又能如何?不过是肤色皎洁些,会写几首修真情诗罢了。我家郡主也是聪慧异常之人。自从郡主得到这三首诗句以来,便一直贴身珍藏,奴婢虽不明其中深意,但这三首诗却各自蕴含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修炼意境……罢了,说了你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