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给古人来点小小的短视频震撼>第151章 九子夺嫡!

【他是大唐的第17位皇帝,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以叔叔身份继位的皇帝。】

【继位后,他派兵打败了吐蕃,重新掌控了丝绸之路的要道。】

【让大唐又重现了往日的辉煌,李忱也因此被誉为小太宗。】

【可是李忱最后也是因追求长生不老而死于丹药,享年49岁。】

【李忱离世后,他的儿子李漼继位,他是大唐的第18位皇帝,他就是唐懿宗。】

【李漼这个人虔诚信佛,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迎佛骨。】

【公元873年,在丰迎佛骨4个月后,唐懿宗李漼驾崩,享年40岁。】

【此时,只有12岁的李儇继承皇位,他是大唐的第19位皇帝,他就是唐僖宗。】

【由于年龄太小,无力主持朝政,而在这个时候,大唐帝国正面临着覆灭的危险。】

【黄巢带着大军打进了长安城,自己做了皇帝。】

【唐僖宗李儇逃到了蜀中。】

【黄巢做皇帝没多久,唐朝军队开始反攻,黄巢大败,自缢身亡。】

【唐僖宗李儇回到长安后不久即驾崩,享年26岁。】

【他离世后,宦官拥立李宣的弟弟寿王李晔继承皇位。】

【他是大唐的第20位皇帝,他就是唐昭宗。】

【此时,中原大地呈现出最具影响力的势力,分别是朱温和李克用。】

【唐昭宗李晔原本打算整顿朝纲,希望得到崔胤的支持。】

【却未料到崔胤与朱温勾结,导致朱温带军攻入长安城。】

【朱温杀了年仅37岁的唐昭宗李晔,立其年仅13岁的儿子李柷为皇帝。】

【他就是唐哀帝。】

【唐哀帝李柷是大唐的末代皇帝。】

【随后,朱温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洗,唐哀帝李柷最终也被朱温毒杀,年仅16岁。】

【经过了289年的兴衰荣辱,21位君主执掌的大唐王朝由此彻底覆灭。】

——“李渊是一个很奇怪的开国皇帝,既然是唐朝第一位皇帝,唐王朝的建立者居然还会毫无实权?在那种乱世兵荒马乱中,居然没有半点本事,是怎么开国建元的?”

——“楼上孤陋寡闻了吧,人李渊很猛的好吧,只是李世民更猛罢了。”

——“对啊对啊,李渊能作为开国之君,能力也是很恐怖的,只是被儿子给比下去了。”

——“整个唐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嫡长子继承制不可取,论人才选拔还得是玄武门继承制。”

——“在大家的印象中,安史之乱后大唐就挂得差不多了,没想到还传了十几代。”

——“李世民活的太短了,李隆基活的太长了......”

——“唐宪宗,唐武宗才是真牛逼,硬生生把爷爷,老爹整下的烂摊子盘活了,要是寿命再长点,指不定就重铸盛唐荣光了。”

——“李隆基前期的大臣都是武则天给他留下的,他真是捡个大便宜,虽然武则天是女人,但是识人用人方面,绝对是高手。”

——“识人用人方面是高手,那怎么败仗连连?还被自己亲手提拔的臣子推翻?”

——“大唐后期其实有很多次机会可以重新崛起的,但是都仿佛被无形的命运之手给掐住了。”

——“这就是天命啊。”

......

大唐世界。

李世民望着天幕上诉说着他大唐之后的皇帝。

之前他就从天幕上的信息或多或少的了解到。

他死了之后,大唐的皇帝会是李治。

之后大唐会被一个叫做武则天的女子给篡了。

李世民静静地站在宫殿的露台上,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天幕上流转的文字。

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大唐未来的忧虑,也有对历史的无奈和接受。

他知道,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历史的车轮总会滚滚向前,无人能挡。

而大唐的命运,似乎也被这双无形的命运之手牵引着,时而繁荣昌盛,时而风雨飘摇。

“陛下,天幕上的信息是否让您感到困扰?”身后,长孙无忌轻声问道。

李世民转过身,淡淡地笑了笑,说道:“困扰?或许有吧。但更多的是对大唐未来的期待和担忧。

古话常说,尽人事,听天命。”

长孙无忌默然点头,他知道李世民此时的心情。

“但是,朕从来不是一个束手就擒的人,哪怕是已经定下的历史,朕也要试图改变它!”

李世民话锋一转,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乖乖等死的人,哪怕之前他大哥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杀他,他也毅然决然的先下手射杀了他们两个。

现在袁天罡研究神石已经初步有了成果,据说不死药的已经被研制出来了,现在只差试药了。

这就说明历史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他倒要看看,那个将他的大唐给篡了的武则天究竟是何人!

......

视频标题:【九子夺嫡,历史上残酷的手足相残!】

【华夏历史上一共有400多位皇帝,要问哪位皇帝野史最多,雍正肯定排在前头。】

【从他继位到他去世,全是故事,特别是他继位的这段故事更是精彩绝伦。】

【有人说他不是继位而是篡位,也有人说他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

【那么雍正到底是怎么继位的呢?】

【接下来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踪迹,来探寻他登上皇帝大位的历史真相。】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着名的九子夺嫡。】

【历朝历代,为了抢夺皇位,手足相残的现象屡见不鲜,康熙年间尤为激烈。】

【皇太子之位两立两废,造成了九子夺嫡的竞争异常惨烈。】

【那为什么康熙年间皇位争夺如此激烈呢?】

【主要还是因为康熙皇帝太能生了。】

【他一共生有35位皇子,而这其中有9位皇子都有心争夺皇位。】

【那么九子夺嫡到底是哪九子呢?】

【首先是老大胤禔。】

【他自成一派,后来知道自己夺嫡无望,转而支持老八。】

【其次就是老二胤仍,他是康熙皇帝最疼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

【老三胤祉,他是太子党的人。】

【老四胤禛,他就是后来的雍正。】

【老八胤禩,他自称一派,声望很高,拥立他的人被称为八爷党。】

【老九胤禟,老十胤?,他俩是八爷党的成员。】

【老十三胤祥,他是和老四最好的兄弟。】

【雍正上位以后,胤祥全力辅佐,雍正对胤祥也是厚爱有加,封他为铁帽子王。】

【最后一位争夺皇位的皇子是老十四胤禵。】

【在老八感觉自己夺嫡无望时,就把全部资源都给了老十四。】

【于是老十四成了与老四雍正最后夺嫡时最大的竞争对手。】

【那么,康熙晚年为什么会出现九子夺嫡这件事儿呢?】

【事情的发端就是因为康熙过于宠爱老二。】

【老二的母亲是赫舍里皇后,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

【年少时夫妻关系很好,她在生老二时难产而亡。】

【康熙把对皇后的思念转移到了对这个二儿子身上。】

【不满周岁就公开册立他为太子,并亲自教养。】

【然而问题就出在康熙的身体实在太好了,让他二儿子当了30年的太子。】

【于是这位太子就开始有了不臣之心。】

【有一次,太子与太子党的重要成员索额图聊天,太子把心里的憋屈说了出来。】

【他说,天下哪有当了30年太子的呀?】

【这话传到康熙耳中,他认为索额图有唆使太子谋反之嫌,于是将索额图处死。】

【此事虽然太子没受影响,但这件事之后,太子与康熙的矛盾却日渐加深,康熙对太子也愈发感到失望。】

【公元1708年,康熙下旨废除皇太子。】

【太子被废除后,其他皇子蠢蠢欲动。】

【首先蹦出来的是老大胤禔,他四处收集太子的罪证。】

【上书说太子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建议父皇杀了他。】

【康熙是非常重视手足之情的,他没想到大儿子这么狠毒。】

【若他当了皇帝,那其他30多个儿子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康熙首先排除了老大,自此,老大想当太子这条路就这样被自己给玩死了。】

【应该说,老大是太不懂察言观色了,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

【要论能读懂康熙的心思,会察言观色的还当属雍正。】

【当太子被废除时,争夺皇位的皇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打压太子。】

【可谓是墙倒众人推。】

【但此时雍正却站出来为太子说话。】

【因为他看出来了,皇阿玛并没有想真心废除太子。】

【正如雍正所料,康熙也觉得自己有点冲动了。】

【雍正的表态令康熙非常满意,觉得这个儿子人品端正,注重手足之情。】

【把皇位交给这样的人,让人放心。】

【除此之外,雍正不仅能揣摩康熙的心思,更善于隐藏自己的实力。】

【太子一被废除。】

【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私下积极活动,老八成了最热门的太子人选。】

【生性多疑的康熙觉得受众人拥戴的老八远比被废太子胤礽更危险,于是他又下旨恢复老二胤礽为太子。】

【太子复位后,老二与老八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朝中大臣也各自选边站队。】

【康熙又觉得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的罪魁祸首是太子胤礽。】

【公元1712年,康熙再次废除太子。】

【而在这期间,雍正表现出来的是韬光养晦,异常低调,整日遛遛鸟,养养花。】

【别看雍正明面上遛鸟养花,修身养性。】

【但暗地里却积极结党,阴司张廷玉、年羹尧、隆科多等朝廷重臣先后都成了他的人。】

【张廷玉,蓖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长。】

【隆科多步兵统领九门提督,掌管京师守备,相当于步兵总司令兼北京军区总司令。】

【年羹尧后来的川陕总督,相当于四川、陕西两省的总司令。】

【十四阿哥奉命出征西北,后勤保障是由年羹尧全权负责的。】

【可以想象,如果年羹尧断了后勤供应,十四阿哥手中的军队也就丧失了作战能力。】

【所以后期雍正上位,一直调令十四阿哥就乖乖地被召回京城。】

【看来雍正还是深谋远虑,周全稳健的。】

【老八胤禩就是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和实力,输就输在沉不住气上面了。】

【应该说,九子夺嫡是历史上最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从众皇子的表现看,雍正无疑是他们中间最具智慧的一位。】

【他不争不抢,无为而无不为,使自己始终掌握主动。】

【不仅在皇子中间树敌最少,在康熙皇帝那里也赢得了最大程度的认可。】

【应该说,康熙最终把皇位传给雍正是个理性的决定。】

【当然,从当时的情况看,康熙还有更稳健的选择。】

【那就是康熙在离世之前就将雍正的继承人地位对外公布确定下来。】

【因为众皇子对皇位的争夺实在太过激烈,以至于雍正登基那般险象环生,险些被老八搅乱。】

【这种情况极易导致不确定情况的发生,万一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就容易造成局面的混乱,并可能导致局势的失控甚至动摇。】

【而如果康熙在离世前就将新君明确下来,则更容易保障政权的有序过渡,且局势的稳定。】

【以康熙的精明,不可能不意识到这一点。】

【那么,一生做事滴水不漏的康熙,为什么生前没有明确公布把大位传给雍正?】

【这背后的历史真相你知道是什么吗?】

——“满清唯一的真龙只有雍正。”

——“九子夺嫡远没有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和靖难之役恐怖。”

——“主要是清朝皇子没有封地和军队了,不然还得打。”

——“开玩笑呢,老八跟十四都有兵,尤其是十四。”

——“红楼梦贾家就是当时站对太子站错对后被雍正抄家,秦可卿就是太子的女儿,贾家就是当时的曹家。”

——“别说在清朝帝王中,就算是两千年的皇帝里面数,雍正也是极为少有的,改革向贵族开刀,保护穷苦人利益的皇帝。”

——“确实, 雍正做了每代明君都想做但不敢做的事,王安石牛吧,做不成,张居正厉害吧,也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