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欢乐宋>第244章 效忠与眼花

王厚愣愣地看向王大卫,好半天,幽幽地说道:“是我想差了啊!这还真是一个大麻烦。大卫啊!先等等,不用着急做决定。等打完仗,大家伙儿都回来了,咱们再一起好好商量商量,总有办法的。”

王大卫想了想,点头同意。

王厚大喜:“还有事儿吗?没有咱就吃饭吧!我可是有日子没尝到范良的手艺了。”

扭头对着厨房的方向大喊道:“范良,开饭啦!”

喊完又将头转回来,一脸羡慕地对王大卫赞道:“你这个大弟子没白收,有事儿是真上啊!”

陇朱黑城城北,那片低矮的房屋内,舂米的声音稀稀落落,人声反倒要大上很多。其中嗓门最大的还是闰哥。

这些人都是从河州一路跟过来的,但并不在李玄辅的统计之中。

在李玄辅的头脑里,只有正经的河州兵才需要考虑,他们这些在志愿军兵临城下之后被强行征发的人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可笑的是,当初提议征伐他们的恰恰就是李玄辅。

那名负责看管他们、长相凶恶、但其实面冷心慈的小军官今天一直没出现。他是正经的河州兵,此刻已经出城,正在“追击”志愿军。

无人管束,闰哥的嗓门越发地大了。虽然说的都是这些日子反复说过很多次的事情,但满屋子的人就是爱听。

正说得起劲儿,房门突然打开,门轴吱嘎作响。

大家立刻噤声,扭头看向门口。一个人走进来,竟是马阿大。众人纷纷起身,迎过去,一阵嘘寒问暖。

回到屋内,闰哥和马阿大居中对坐,其他人围在四周。

闰哥是这一屋子人的主心骨。他们原本都住在河州城东大街,被征发后,按照就近原则编成一营,又一起沦落至此,抱团取暖。

马阿大曾是面馆的伙计,闰哥则是琅琊客栈的伙计。

闰哥主动发问:“马哥,今天怎么回来了?”

马阿大:“德吉大公公让我回来的。”

闰哥:“哦?肯定有事儿吧!”

马阿大点了点头:“嗯!大公公让我回来问问大家还愿不愿意效忠主上。”

无人应答。

闰哥换了个话题,问道:“马哥你这几天过得怎么样?比留在这儿强多了吧!”

马阿大低下头,小声道:“我,挺好的。我姓马,他们就让我养马。哎!”抬起头,眼圈泛红,继续道:“阿瓜,阿瓜......我没用。”

闰哥:“阿瓜怎么了?没了?你说话啊!”

马阿大:“没有。就是......有几天晚上,阿瓜被带走了。我,没用,拦不住啊!等到早上,阿瓜被送回来,遍体鳞伤的。问他,他也不说,就一个人躺在床上哭。还,不敢哭出声。”

闰哥霍地一下站起身,面色冰冷,腰杆笔直,整个人就像一把刀,杀气四溢。

屋内的人全都被吓了一跳。他们从未见过闰哥变成这样,好像完全换了一个人。

数息过后,闰哥缓缓坐了下去,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有几个人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怀疑刚才是自己眼花。

闰哥呼出一口浊气,问道:“马哥,你今天来的路上,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事情?”

马阿大:“啊?这,我想想。好像,人少啦。”

闰哥:“那你有没有听到喊杀声?或者,攻城的声音?”

马阿大:“没有,肯定没有。比往日还要安静不少呢。”

闰哥:“哦?麻烦马哥把你这一路上看到的、听到的所有事情都详详细细给我讲一遍吧!”

马阿大连忙点头,絮絮叨叨地讲了起来。

闰哥不时出言打断马阿大,追问细节。屋内的人越听越糊涂,他们全都弄不懂闰哥为什么要问这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只是,他们渐渐确信,刚才自己绝对没有眼花。

过了好半天,马阿大讲完了。

闰哥又思索了一阵子,道:“多谢马哥。你回去之后就跟德吉大公公说:我们都是河州人,自然要效忠主上,只要主上能带我们回家。要是能给我们弄把刀,让我们冲锋陷阵眉头都不皱一下。”

马阿大:“嗯!我记住了。还有吗?”

闰哥:“还有就是,保护好阿瓜。”

马阿大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闰哥:“行了。你赶快走吧!时间长了不好。”

众人起身。马阿大朝大家一躬倒地,转身出门去了。

小树凑过来,问道:“闰哥,要出事儿了吗?我们,是不是能回家了?现在呢?要不要准备准备?”

闰哥:“舂米。”

小树:“啊?这......”

闰哥:“多舂一些。我去找口锅,舂完咱们直接煮了吃。都吃得饱饱的,下一顿,可就说不准什么时候才能吃得上啦!”

距此地向东二十里外,李玄辅一点儿也不想吃饭,李家军全军都没有这个想法。

每一个人都处于极度兴奋之中。不可一世的志愿军已经被他们彻底击败了,李宪仅以身免,逃过了前方的石桥。

只可惜这个愚蠢的宦官居然还留了个后手。石桥对面有一支军队,大约四千余人,强弓劲弩覆盖桥面。

李玄骥在猝不及防之下也被射中两箭,幸亏都不是要害之处。

李玄辅随后赶到阵前。湟水谷地的地形他全都了然于胸。这一段河道的长度超过两里,南北两侧都挨着山,想绕不过去可不容易。

如果早一个月,那时的河水还不冷,他可以下令全军强行渡河;如果晚一个月,河水封冻,过河更是轻而易举。

偏偏就是这个时候不行,只能从桥上冲过去。

那就冲吧!强弓劲弩也不是没有办法对付。

李玄辅下令,挑选出最强壮的三千匹战马打头阵。再把最好的甲胄都给这三千名骑兵换上,不够的就只好身披两层普通甲胄。这还不算,战马也要披上一层护甲。

至于这些甲胄的来源,自然是从同伴身上扒下来的啦!

河州兵最惨,不仅被扒光甲胄,还被安排在骑兵之后。理由却是:不穿甲胄跑得更快,能跟得上。

河州兵敢怒不敢言,咬牙服从命令。

现在,李玄辅的声望可谓如日中天,莫敢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