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欢乐宋>第213章 看戏和分兵

王韶:“是啊!你打算怎么办?”

王大卫:“我想把他们全宰了。”

王韶没搭茬,回头在棋盘上落下一子。

王大卫也没有出门去宰人,而是走到窗前,推开窗户,目光越过漓水,死死盯着西半城。如果他有镭射眼,西半城此时已经火海滔天。

可是,不能这么办啊!

规矩是你定的。定的过程非常不正式,不过没关系,我们不追究这些细节,就当你是正式替志愿军定下的规矩好了。

我们可是老老实实按照你定下的规矩办的。

怎么?现在不算数了?就因为你没想到?

笑话!连这都没想到,你凭什么给我们定规矩?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没本事就别在上面得瑟,丢人现眼很过瘾吗?

当然,你现在刀把子硬,你嗓门大,还是你说了算。

但是,你看你下一条规矩还有人听不?谁知道你什么时候再来一个“没想到”?你定的规矩你自己都不守,凭什么让别人守?

这是公信力啊!

那些人的确演了一出好戏。但,这出戏还没有落幕,他们的桥段已经结束,此时正坐在台下,等着看我登场后的表演。

王大卫用力搓了搓脸,回身问道:“叔,你有办法吗?”

王韶盯着王大卫看了一阵,笑着点点头,接着又摇头:“老夫也没什么好办法。不过,你可以把你那个代表大会操办起来,到那时,那些人就该着急了。”

王大卫一拍手掌:“对。不过,这件事不是要等打完仗之后才办吗?您,不打算继续打下去了?”

王韶:“就算老夫不想打,有用吗?待会儿你可以自己去看看,看过就知道了。”

王大卫:“您想打哪边儿?兰州还是青唐城?”

王韶:“青唐城。”

王大卫:“不先打兰州吗?禹藏花麻都半残了。”

王韶:“打禹藏花麻,董毡这次肯定会出兵的;而且,到了危急时刻,禹藏花麻必定会向西夏求援。那时节,就不是老夫能预料到的了。

而打董毡,禹藏花麻却很可能不会出兵相助。

为以防万一,我军打下湟水河口之后,可在那里先修一座棱堡。此外,在你和王舜臣设伏的地方也修上一座。

有这两座棱堡,禹藏花麻肯定不敢轻举妄动。”

王大卫:“有道理,有道理。打仗这事儿还得听您的。”

王韶:“你这小子也别竟捡便宜话来说。这次招你回来,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王大卫:“我没意见。你的安排,完美。”

王韶:“啧!老夫还没说呢!你老实听着。

打下湟水河口之后,老夫打算分兵。一路以子范兄为帅,逆湟水而上。老夫另率一军,走黄河。

正好,你们分成卫、霍两党。霍党的就在子范兄帐下听令,卫党的随老夫走。”

子范兄是谁?看王叔的眼色,莫不是指李宪吧!他一个宦官,还有字呢?让他领军,靠谱吗?万一是个王振可就扯淡了。不过,我不能歧视宦官,宦官里面也出过郑和的。

李宪看着王大卫游移不定的眼神,出自皇宫的人生经历让他立即就看懂了王大卫的心思,当即表态:“咱家这一路只是牵制。”

哦!王大卫放心了。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是不是郑和还不知道,但肯定不是王振。看王叔的意思,这李宪好像还真可能有两把刷子。

可是,他不是赵顼的人吗?投诚了?厉害了我的王叔。

下一个知识点——黄河。肯定不是往下游走,下游就是兰州,刚刚说过不打兰州的。那就是往上游走。

黄河的上游大致与湟水平行,两条河隔着一条拉脊山。王叔这是想要奇兵天降、黑虎掏心啊!

沿着黄河走的路可没有湟水好走。

其实哪条路好走看看商人就知道,自从西夏占据河西走廊之后,商人们便将丝绸之路“搬”上了青藏高原。其中最东边的一段路就是沿着湟水谷地行进,没有商人走黄河。

而且,拉脊山是个大问题。

王大卫道:“王叔,您听过高原反应吗?”

王韶一挑眉毛,果然跟这小子说说还是有好处的,只是还得再问问:“老夫没听过,你说来听听。”

王大卫:“高原反应就是人进入高海拔地区可能出现的一种病。头痛、头昏、失眠、乏力、眼花。

海拔,嗯......就是一个地方比海平面高多少。

海平面是零;汴梁是五、六十米;长安是四、五百米;秦州是一千米出头;咱们这儿得有一千五。”

王韶:“你说的米......”

王大卫赶紧回答,把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定死:“一步等于一米三。”

王韶思量了一阵:“这里比汴梁高出那么多?老夫,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啊!”

王大卫:“一般得超过两千七才会有反应。青唐城是两千二。所以李大官走湟水,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当然,如果要在两侧的山上打仗......很有可能董毡会故意吸引你们上山,那还是得注意一下。

您这一路可就麻烦了。先不说路好不好走,您最后得翻过拉脊山吧!就是黄河跟湟水中间那条山脉。

据我所知,那条山脉最高的地方有四千五,最矮的地方也得三千五以上。而且这种矮的地方肯定都有重兵把守。

高原反应这个玩意挺玄的。越高,越容易出现。另外,运动越剧烈,也越容易出现。咱们可是去打仗,没有比这个更剧烈的了。

再有就是跟人的身体内部构造有关,天生的。有的人看着强壮,一上去就高原反应了;有的人看着瘦弱,上去之后怎么折腾都没事。

关键是,还查不出来。没上去之前,谁也不知道会怎样。”

王韶沉默,李宪眉头紧锁。

好半天,王韶道:“大非川之败,可是因为这个原因?”

王大卫点头:“有这个因素。”

王韶目光如炬:“如果,分兵之前,老夫找一处够高的地方,将全军筛选一遍。贤侄以为如何?”

王大卫一愣:“这倒,是个办法。如果能再多训练一段时间,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