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欢乐宋>第71章 稳和评论

第三天,居然还没人掉队。

扎营的时候,纨绔们一个个动作迟钝、僵硬,没人说话,跟行尸走肉似的。

吃过晚饭,一部分“僵尸”苏醒过来,凑到王厚旁边扯淡,打发无聊的行军时光。

他们不找王大卫,王大卫太能忽悠,还是王厚看着靠谱一点儿。不过王大卫可以自己凑过去旁听。

有些纨绔提议:“猴子,真走不动了。明天骑马直接冲过去干一架吧!”

王厚坚定地摇头:“不行,不行。这不符合本帅的气质。”

“你啥气质?”

“本帅用兵,就一个字儿——稳。”

“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咱们是不是也来点儿奇的?”

“兵法?切,都是骗人的。你想,为什么要写书?写书都是给人看的。你的敌人也会看,你能把真东西写那上面吗?谁信谁上当啊!”

“那你的兵法是从哪儿学的?”

“我爹啊!这可是我们王家家传的兵法,向来传儿不传女的。”

“猴子,前些天我们可打听过:王机宜用兵神出鬼没,一步十计,耍得蕃人团团转。你,是不是没学到精髓啊?”

“你这话说的。我这个‘稳’字才是精髓,是我爹他自己没学到而已。”

“啊?不能吧!”

“怎么不能?我跟你们说啊!我爹每次用完计谋之后都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小子,你以后千万不能这么干,太冒险了。你以后一定要‘稳’。”

“这样啊!我们现在相信你肯定是你爹的亲儿子了。”

“我呸!讨打!”

“等会儿!猴子,冒昧地问一句,你们家的兵法传到你这儿是第几代?”

“嘿嘿,第二代。”

“我一猜就是。还有个问题,这次是你第几次领兵?”

“这个嘛......我这么年轻,以前没机会轮到我的嘛。不过你们放心,咱们这次稳赢的。”

“行了。猴子,算哥哥求你,以后‘稳赢’这样的话能不能少说两次?你是主帅,哥哥我越听这心里头越没底啊!”

第四天,沉默行军。

无人抱怨,也无人催促。纨绔们如同机器人一样,面无悲喜,默默前行。偶有意外发生,也都相互帮衬着顺利解决。

速度比前几天更快,提前半个时辰抵达营地。

然后,还是像机器人一样,扎营、梳洗战马、做饭、狼吞虎咽。

稍有不同的是,今天可以吃顿热的,还有肉。吃完之后,还可以洗干净饭碗,来王大卫这里蹭点儿清茶。

边喝边聊,逐渐有人把话题引到带兵之法上。

有“聪明”人道:“我看啊!以后要是有机会带兵,先别干别的,直接带着兵到荒山野岭里走上它十天半个月,剩下的就都好办了。我说得对吧?猴子。”

王厚点头:“我看行。这次五天确实有点儿短,要不,咱们多走几天,绕点儿远?放心,这一带我都熟悉,丢不了。”

全体摇头拒绝,纷纷表示:既然计划已经定好,就不要乱改。那样不稳。不如问问王大卫,看川越国有什么带兵的技巧,可以借鉴一下。

王大卫:“我没带过,不知道。不过我听过一个故事,你们可以听我忽悠一下。

古时候,有个皇帝,他有两位大将军。有一次,在宴会上,这个皇帝就问:你俩是怎么带兵的呢?

当然了,人家原话挺文雅的,不过我没记住,我就说个大致意思。你们当故事听吧!

年老的将军先回答,说:臣带兵讲究同甘共苦。将军和士卒穿同样的战袍,住同样的帐篷,吃同样的饭。

饭做好了,士卒先吃,将军后吃;水烧好了,士卒先喝,将军后喝。

如此,上下同心,战无不胜。”

众人听了有的点头,有的则没有,这套说辞并不新鲜。不过他们知道,接下来王大卫肯定要“爆料”了。

果然,王大卫继续说道:“老将军说完,年轻的将军接着说:臣不一样。臣认为将军不一定要和士卒同甘共苦。

军中自有等级,为将者就应该吃得更好,住得更好,还要让全军上下都看到。

同时,只要赏功罚过,这样,全军将士就会知道,只要自己在战场上勇猛杀敌,立功之后自然就会升迁,得到更好的待遇。

如此,遇敌之时皆化身猛虎,无坚不摧。”

这下众人不再沉默,议论纷纷。

大部分人认为老将军说得对,毕竟他们从小听到的就是这样的做法。不过也有人觉得年轻将军的说法不无道理,最起码能自圆其说。

争论不休之后,都看向王大卫,等着他继续“忽悠”。

王大卫一摊手:“讲完了。”

“什么讲完了?后面不得有点儿评论啥的?”

王大卫:“评论?没评论。年老的叫卫青,年轻的叫霍去病。谁有资格评论?”

“啊?真的假的?这两位......区别这么大吗?”

刘五:“好像还真是这样,我在某本书上看过。当时不懂,就没在意。大卫,你讲这个,肯定是想讲个道理吧!”

王大卫:“对。这个道理就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用什么样的办法带兵。用别人的办法带出来的兵你自己用着不别扭吗?那还打什么打?”

这个道理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大家一致赞同。并且表示:王厚用‘稳’字诀带兵,咱们岂不是真的要悬了?

王厚则一副被世人误解的姿态,感叹:世间知己难求。

曹七:“王大卫,就这一个道理?还有吗?”

王大卫:“军事上的我就体会出这一个。其他的,是政治上的,有点儿敏感。你们想听吗?”

敏感好啊!越敏感越有意思!快说快说。

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表情,王大卫缓缓开口:“卫霍两人带兵方式不同,这对大汉众将来说是好事儿。

习惯这边的方式就在这边混,不习惯就去那边碰碰运气,总能找到一边儿适合自己。

如果两边都不习惯,那就......惨了。像李广。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能找到一边儿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两大集团。这两大集团的后果差别极大。

霍去病死后,他这个集团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因为他们都是军功起家,都是战场上一刀一枪杀出来的。除了霍去病,谁也不服谁。霍去病一死,没有领头的,很快就散了。之后再出现在史书上的,几乎没有。

卫青这个集团不一样。

他们平时同甘共苦,战后分功劳的时候也同甘共苦。你差几颗人头不够封侯,没关系,我有富裕的,送你。

虽然看起来像是被人占了便宜,实际上,有些人不擅长在战场上厮杀,却擅长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当初拿过人家几颗人头,将来该还就得还。

就这么盘根错节,利益纠葛,卫青集团越滚越大,大到卫青晚年闭门谢客、明哲保身。

虽然这个集团因他而起,他还是这个集团名义上的首领,但这个集团已经有了自己的意志,卫青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后来,卫青病逝,这个集团还在,并且迅速选出了新的首领——卫太子刘据。

一直到,巫蛊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