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总裁豪门>快穿谈情说爱只会影响拔剑的速度>第264章 老好人知青13

当然也有个条件,那就是自己出资盖的房子,只有自己有权利住,其他人没权利跟自己挤。

梁朝明的这个提议,让大队长一下子打开了思路,对于梁朝明提出的条件,自然也没有提出异议。

毕竟对方说的也没错,自己花钱盖的房子,凭什么还要让别人挤进来?

就算是掏房租也不行,真要是愿意跟别人挤着住,那现在这样不就挺好的吗?

反正他是老知青,那屋子里的炕上原本就有他一个铺位,没铺位的是这些新来的知青,跟他这个老知青可没关系。

大队长想明白了这一点,便点了头,同意了他的要求,还让他统计一下,看看还有谁愿意自己掏钱盖房子的,都可以报名。

现在有四个人没法安排,只要再有四个人愿意自己盖房子,那知青院就能够住得下了。

至于说盖房子需要的地基,都不需要村里再另外批地方,反正知青院的院子够大,再起五间房子没问题,实在是不行,可以再往外扩一点。

反正外面是自留地,缩小一点也没什么。

更何况在大队长目测看来,现在只是分出四个人来盖房子,院子里的面积是足够的,但问题是有没有那么多人愿意拿出钱来盖房子!

毕竟他们只是来下乡的知青,人人都抱着一个可以回城的梦想,没有人想在这里扎根。

真要盖了房子,那等到可以回城离开的时候。房子可是带不走的,到时候还不是最后归了村子!

而盖房子需要的可是真金白银的票子!

梁朝明作为知青队长,这事自然义不容辞,不过也只有新来的一男一女两个知青,愿意自己掏钱建房子,其他人没有愿意掏钱的。虽然农村建的都是土坯房,只需要用少量的石头打地基。

木料可以在村集体那里买,比在外面买要便宜许多,但算起来差不多一间房也要35元左右才能盖得起来。

如果还要加火炕,灶台土炉这些,那费用就会相对更高一点。

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的老知青们,依旧手头拮据,平日里吃东西都是抠抠搜搜的,有的人甚至还要省下自己一部分口粮补贴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一笔钱来盖房子。

新来的知青因为刚到这里,手里还有点钱,但也要算着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毕竟工分是要换口粮的,若是工分挣的多还行,若是挣的不多,说不定自己的口粮都不够,到时候还要再用钱贴补进去买粮。

何况初来乍到,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添置,算起来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

因此才共有这三个人自己掏钱建房。

这样还有一个人没有地方住,就只能安排进老乡家里,每月掏租房费住了。

不过对于这个名额,没有一个愿意的。

最后大队长没法,只得让人去大队部弄了几块板子,勉勉强强订了一张简易的木床,暂时先安排进了知青宿舍里,算是多加了一个铺位。

虽然这个铺位是单独的,不用跟其他人挤在一起,但也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冬天的时候会特别冷。

要知道这里偏北方,冬天的时候温度是很低的,没有火炕日子会很难熬。

新来的不懂,还为自己有一张单独的铺位,又不用掏钱而沾沾自喜。

统计了要建房的人数,又收了钱,将这份钱交到了大队长手里,大队长这点就安排人过来测量建房了。

不过受知青院宽度的限制,其实他们建的这一间房要比普通的一间房小一点。目测也就是有个七八平米的样子,不过一个人住也足够了。

房子建好后,梁朝明又请人盘了火炕,土灶。

这样就有理由自己一个人单独开火了。

愿意掏钱建房的人,都是不差钱,又想住的舒服一些的,也跟着梁朝明这个老知青学,盘火炕的时候加上了土灶。

不过夏天的时候就不能烧了,到时候可以再跟其他知青一块吃饭,或者是自己单独去买一个炉子。

盘好了灶台还需要买锅。

这时候的锅可不好买,而且买锅还需要工业票,三个人都没有。

于是三人一商量,就找大队长请了假,到县城后溜进了黑市里,换了工业票,才在县城的供销社里买到了铁锅。

不过他们买的都是小号的,毕竟当初盘灶台的时候盘的也小,没办法,房屋的面积太小了,再加上又是一个人吃饭,太大的锅也用不上。

除了锅还得买勺子。

梁朝明的空间里虽然有,但却不适合这个年代用,而且这个年代还非常敏感,所以还是现买比较保险,因此也跟着买了一把。

至于碗碟什么的就用不上了,倒是新来的那两个知青各买了一个碗,大家伙来的时候都带了铝饭盒,那个可以用来盛菜。

大铁锅可不轻,幸亏三人来的时候同村委里借了一辆手推车,此时那三口锅就扣在手推车上,三个人轮换着,你推一会,我推一会,总算是一路推回了村里。

安锅就简单多了,也用不着村里人在帮忙了,只要将锅放在预留好的灶口上,再弄点泥巴,把四周糊一糊,等泥巴一干就可以用了。

单独的空间,吃独食的时候就方便多了,虽然依旧不能在院子里做肉食,但可以是空间里现成的东西啊。

大家伙都吃饭的时候少吃点,等到了晚上将房门一关,想吃啥吃啥。

当然味道比较大的,还是得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吃,还得关着窗子吃。

幸好跟他一起盖房子的另外两人,也是不差钱的主,虽然买不到肉,但隔三差五的吃顿鸡蛋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每次去县城或公社,也都会去国营饭店连吃带捎,所以院子里偶尔也会飘出肉的香味。

不过对这一点,梁朝明一直很谨慎,他绝不在人前做肉吃。

他跟这些新来的知青可不一样,人家初来乍到,大家对他们的情况不了解,但梁朝明不行,在梁朝明穿越过来之前,原主就已经下乡好久了,可以说知青院里的知青,大多都对梁朝明的家境是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