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书记,有什么为难之处吗?试点而已,不是全面铺开。”

郭书记的纠结,张子明想不明白。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郭书记为难?

郭书记的口碑是有的,按理说对于这次的试点,应该很支持才对啊?

“没有为难之处,只要是为了村民,都值得一试。”

郭书记像是做了重大决定一样,慎重的点了点头。

先干了再说。

全公社四五万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他的责任。

难不成还因为马上就要被提拔,就不去做事了?

何况,距离提拔还有一段时间呢。

如果再做出一点成果来,岂不是更好?

有什么好纠结的呢?郭书记转变了思路。

想清楚了这一点,郭书记瞬间来了精神。

“大包干”的好处他一清二楚,只是有阻力而已,阻力主要就是来自于顽固派。

总是把任何事情都跟资本主义扯上关系。

“郭书记,咱是试点,只有两个大队,您可以先跟县里如实汇报,就说.........”

张子明把商量好的说辞一股脑捅了出来。

郭书记有着良好的口碑,这一次的试点,并不想给郭书记压力。

所以商量的结果就是,是瓶子村和大林寨村两个大队书记主动要求进行试点的。

这样郭书记的压力就会小一些。

听到张子明的描述。

郭书记略微有些脸红,刚才还挂念着会不会影响他的提拔。

没成想,人家都给考虑到了。

况且,他的提拨,说起来还是沾了张子明的光呢。

真是枉为公社领导了。

随后,郭书记也说起了他自己的事。

张子明这才明白。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对于郭书记的犹豫,倒也理解了大半。

情况是这样的:

郭书记由于在此次的教育设施大提升过程中,规划得当、课桌升级遥遥领先,以及瓶子村和大林寨村联合收割的壮举,都被县领导大大认可。

县教育局的局长马上到退休年龄。

所以几位县领导一致看好,让郭书记进城担任教育局长一职。

所以,郭书记才有了犹豫。

就怕这节骨眼上会出问题。

如果在这节骨眼上出了问题,板上钉钉的事情也容易黄了。

转念一想,这还没到时间呢,再干一票再说。

何况,张子明这个家伙给他带了不少的好运。

郭书记就打算,这一次,再信张子明一次。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次又赌对了。

当然,这是后话。

不管郭书记心里是如何想的,反正现在是答应了试点的事情。

张子明这就放心了,不管抱着哪种心态,只要是有利于广大村民,那也是不错的。

随后,就把张忠和跟林正茂叫了进来。

四人一起商量了起来。

至于其他三位副书记,现在还不到时候,有了方案之后,自然会告知。

张子明三人离开之后。

郭书记立马给县里的领导打起了电话。

跟县领导及时汇报动态,这个态度还是要有的。

也是要看看县领导的指示是怎样的,支持与不支持,完全影响着后续的操作。

这位县领导算是县里的三把手,职位不是最高,但是最受干部与群众的欢迎。

“小郭啊,放手大胆的干,教育局长距离到点还有段时间呢,这段时间够你试点的了,快的话,秋收就能出成绩,我在县里支持你。”

电话那头,县领导的鼓励,让郭书记信心倍增。

郭书记也下定决心,将“大包干”政策执行到底。

政策的好处都知道,但是,就是没有胆量去做,这是现状。

郭书记现在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上面有领导支持,下面有群众拥护。

那还等什么。

当即,让李跃进着急其他领导开会。

第一步先拿正式方案上报给县里;官场自然有官场的套路。

至于试点,先按照两个大队来报。

县里如果不同意,那就保一个,无论如何也要走在前列。

保一个的话就选瓶子村,张子明这家伙脑子灵活,应该不会出什么意外。

就算出现意外情况,无非就是不去县里当教育局长而已,有什么好担心的。

说干就干,也算是郭书记的一个特点。

从公社出来三人,也在琢磨什么时间跟广大村民讲一下政策。

现在将的话,万一县里不同意试点呢?

那不是办事不牢吗?

上面没有同意的事情,坚决不能讲出来。

可是,如果不提前说明情况的话,那怎么能算主动呢?

不做好铺垫工作,等县里同意以后,那岂不是会有反对之声?

肯定会有反对的,等实行以后反对,还不如现在反对呢。

做事情不能前怕狼后怕虎,现在回去就召开社员大会。

把主动要求做“大包干”试点的事情,提出来,看看大家的反应如何。

说干就干,张子明先是协助张忠和,在瓶子村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

林正茂没有着急回村,他还想学习借鉴一下呢。

要不然,他回村后,怎么开会?

“全体社员请注意........”

张忠和开始了他的表演。

跟张子明预期的差不多。

村民是愿意分地的,恨不得现在就分。

而一部分村干部,似有不悦之色。

张子明朝着张忠和又使了个眼神,随即张忠和又说了两条有利于村干部的条件。

这些,村干部们脸色大大缓和。

对于村干部们的优惠条件,普通村民也没有什么强烈反应。

都习惯了。

没有好处,谁会当呢?

有好处才是正常,没有好处才是意外。

如果不讲出两点优惠条件出来,一是村干部心又不愿;二是普通村民也会疑神疑鬼。

所以,还不如光明正大的说出来呢。

当然,也有一些村民正儿八经的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说:

“村里的五保户、孤寡老人怎么分地,怎么种地?”

“生产工具怎么分,牲口怎么分,不能杀了之后分肉吧?”

这些问题也有预案。

这些生产物料如果分不好,那还不如不分地呢。

这一点张子明知道一些。

后世在推行政策分地的时候,有些村,把地分的很明白,结果在生产工具上打起了群架。

什么情况都有。

这些都不是难事,徐会计目前正在核算分配的事情,现在有家具厂和砖窑厂两家工厂顶着,充足的现金流,不可能分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