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总裁豪门>四合院:我,领悟力惊人>第256章 老 美 的 军 用 口 粮 太 丰 富 啦 !

等娄国栋亲自登门找到何雨柱的时候,之前那批货的事情已经彻底摆平。

“柱子,这次的事情多亏你了。”娄国栋把带来的东西放到了桌面上,“这是这次 的货样,数量和品质都检查过了,没问题,给你过过目,也帮我参谋参谋。”

何雨柱看了一下娄国栋带来的货样,居然不止一种。

“这我也不懂啊,你说说,我听听。”何雨柱说着拿起一个罐头在手里掂量了一 下。

娄国栋身为大老板,虽说对自己的生意项目肯定要有所了解,但也不至于了解 的过于详细。

好在为了后续的生意,老美那边到也算有些诚意,居然还准备了相关的说明资 料。

何雨柱接过资料看了看,发现上面记载了从939年起,老美的陆军军需部引入 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将单兵口粮细分为A 、b 、c 、d四种类型。

其中豪华的c 口粮最受欢迎,而d 口粮则因为口感极差,被士兵们称为“纳粹的 杰作”而深恶痛绝。相对来说A和b□粮就比较有局限性。

A口粮又被称作“驻地采买饮食”,说白了就是能搞到什么就做什么,全靠厨师 的发挥。

比如,如果军队驻扎在本土缅因州,那恭喜你天天都有有龙虾吃。可如果你是 驻扎在阿三的英帕尔,那么吃咖喱米饭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

其实在引入单兵口粮之前,老美的野外训练真的有点像野餐,因为还得支上火 自己加热烹饪食物。

按照资料上的描写,这种伙食其实是美军中最常见,但随着老美全面参战以 后,反而渐渐被遗忘了。原因正如前述,海外的驻军由于当地条件的限制,很难统 一执行规定的标准,这容易引发各部美军苦乐不均的情绪。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绪,于是b□粮就成了美军驻地伙食的主流。

所谓的b粮基本由罐装半成品组成,依旧需要厨师烹饪,原材料主要是罐装保 存的熟番茄、茎叶类蔬菜、腌渍肉制品、鸡蛋粉之类的。

经常有人将美军从千里之外的本土运来食材视作老美实力的证据,可实际上 嘛,其实美军也是算过账的,如果是由驻地采买的话,获得同样等级食材的成本将 更大。

再者说了,那些个同盟国要是能提供如此丰富的原材料,还需要美军帮忙吗?

而且既然是盟友就只能帮助,而不能是强征,算上种子钱和生产设施的经济援 助,加上本地采购的成本,还不如从本土运输呢。

不得不承认,眼下这年月各国都知道老美那边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农副产 品,其实成本更加低廉。

也不知道这份资料是谁弄的,居然还记载了一个小插曲。

说是刚开始美军后勤部门的想法是,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在海外不易获得,存储 成本也很大,还是本土半成品的运输比较好。

像面粉等主食类原料,驻地应该可以解决,还能顺便以购买的方式给盟国一点 经济援助。

可当到了英吉利、阿三、袋鼠国之后发现,这些盟友在战争中比老美想象的要 “~久穷”。

毕竟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还哪有多余的卖给你们?

就是有,加工水平也不够,谁让你们老美面粉吃太细了啊!

于是乎,最后连面包都得漂洋过海地运到美军的手里。

为了保存这些新鲜的面包,美军采用了一种密封的木质圆筒,并以干草、纸条 作为填充物。

后来在某位高人地指点下,又将填充物换成了咖啡豆,这下连前线煮咖啡的问 题一并解决。

结果又因为咖啡豆还需要磨制、煮开、过滤才能加奶享用,最后老美这边索性 直接把咖啡豆磨好再按比例掺加奶粉和糖,于是速溶咖啡就这么被发明了出来。

等到了40年,新一代的野战口粮也就是c 型口粮装备部队后,军需部门收到很 多的反馈。

比如,“太肥了!”、“肉太多了!”

没错,这在眼下的国人眼中绝对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在美军那边却成了被嫌 弃的问题。

没办法,c 型口粮由3个肉罐头+3罐饼干组成一天三餐的口粮,从一开始考虑的 就是野战环境下士兵不可能随时获得A、b 粮那样的热餐,而且作战中对体能的消耗 必然加剧,于是采用了16盎司(28.38克)的长罐装。

可这样一来,也就导致了每一位美军每顿饭得“干掉”约1斤肉和1斤压缩饼干!

在这国人看来是多么的奢侈,处不说压缩饼干,光是每顿饭能吃掉一斤的肉, 这可是九成国内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好吧!

后来在士兵们的合理建议下,后勤部门也意识到他们过分高估了作战环境下的 饭量,改为12盎司的标准罐头,并增加了果酱、咖啡、巧克力、口香糖等附属品, 共有10种肉罐头组合可选择。

这种在c 口粮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0合1口粮,2个纸箱满足步兵班一日所需,才 终于让大家都满意了。

在c型口粮“足以为士兵们提供营养丰富一日餐”的同时,后勤部门也在考虑应 急口粮。

这种口粮要求重量轻便可以塞进上衣口袋里,但提供热量不少于1800卡,以便 士兵在无暇吃饭或断粮的情况下能有最基本的热量。

另外还特别要求口感一定要差,以免大兵们像巧克力一样当零食给吃了,或者 拿去泡妞。

没错,就是泡妞。

看到这里何雨柱差点没笑出声,只能说美军大兵是真得很会搞事儿。

不过想想也是,对于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妹纸们来说,美军大兵提供的食物还 有巧克力就是最好的攻略武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由好时公司对可可粉和不同谷物材料的混合比例进行了数 百种配方的实验,来测试口感、热量,以及对恶劣环境的适应。

最后以奶粉、可可脂和燕麦压缩成的能量棒,硬如石块、又耐自然高温、还热 量爆表,获得了官方的认可,并在战争期间获得了1亿7400万份的订单。

这就是让士兵们“又爱又恨”的d 口粮!

吃这玩意儿费牙不说,而且粗糙的燕麦和乳制品刺激肠道容易腹泻,更不可能 拿去哄“女朋友”开心,于是愤怒的大兵嘲讽这玩意儿“是德棍间谍奉希特勒之命来杀 死美军士兵的食物!”

可是d 口粮又方便携带,每份仅4盎司重,能提供一天的基础热量。在101师困 守巴斯托涅的冰天雪地里, 一份d 粮加水在饭盒里煮出来的热可可,成了士兵们抵 御严寒最大的享受!

或许正是意识到战斗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不能让大兵们顿顿啃石头一样的能量 棒,于是战争中大受欢迎的K粮诞生了。

K粮的初衷就是简便易携,并提供伞兵尽可能丰富的一日三餐。

在之前几种口粮的基础上, K 粮不但三餐口味各有特色,还集合了大兵们喜欢 的速溶饮料、口香糖、水果条、奶糖等等。

甚至懒人们的纸巾和一次性餐具也被列为附属品,防水纸壳包装中含有蜡的成 分可以加热罐头,甚至少不了一包4根装的饭后烟,不是一般的奢侈!

一份K粮的尺寸仅相当于书本大小,有早、中、晚三餐的不同组合。

这种口粮投入之后好评如潮,其他作战单位纷纷想办法从伞兵的库存里搞一点 私货,甚至一度形成了黑市。

在一线部队的强烈要求下,43年开始美军在各作战单位广泛发放了K粮,总订 货量超过了2亿份;甚至还推出了更豪华的“士气系列”,简直成了美军大兵走到哪吃 到哪的标志。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战争被这帮美国吃货们搞成了豪华野餐!

根据资料上的记载,据说1944年的诺曼底战役中,不幸被俘的美军大兵到了饭 点直接从包里掏出了出发前驻地厨房已经保鲜袋密封好,抹满了黄油和花生酱、夹 着腌肉和西红柿的白面包直接大嚼起来。

可看守他们的德军士呢,却只能暗吞着口水等着通信兵送一碗热菜汤。

这位德军士兵肯定不知道,仅仅在诺曼底登陆当天,参战的40万美军陆、海官 兵就喝掉了150万瓶可口可乐,而整个战争期间美国大兵们消费了超过10亿瓶可 乐 ! .

别说国人想不到,连那些欧美国家同样也想不到。

不过在资料中也明确指出了,美军虽然伙食豪华,但在““~ 官兵一体”方面做 得相当好。

军粮之所以只分类而不分档,意思就是哪怕是将军吃的也是一样的!

美军的营房食堂是有小餐厅不错,但一般只用于接待来客或者高级军官小范围 的就餐,食物和当兵的一样,这样就没有搞小灶的标准。 .

因为这支军队的管理者很清楚,当官的躲在小餐厅享受着大头兵闻所未闻的美 食,以及和陆军参谋总长吃一样伙食的士兵,在面对危险时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不过资料中也提到了最让美军官兵“深恶痛绝”的一种闻名全世界的口粮,那就 是……午餐肉。

午餐肉其实不是真正的肉,相对于正规口粮里的纯肉块而言,这其实是斯帕姆 公司在经济萧条的年代,利用各种混合碎肉末加上面粉和调味,制成的一种仿肉口 感的食品。 .(诺得的)

但从能提供的蛋白质和真正的肉食也差不多,再加上价格极其低廉,仅25美分1 罐的成本,直接导致老美那边开始过苦日子的时候,这种不是肉的肉同样也喂饱了 很多家庭的嘴。 .

按理来说对这种忆苦思甜的食物,大部分普通人家出生的官兵应该不排斥才 是。

可就是因为A 、b 、c 、K太丰富,肉太真了,所以显得午餐肉是那么的无趣。

这种在其他被军援国家趋之若鹜的美食,到了二战时期价格依旧低廉,军营里 似乎总有无穷无尽的午餐肉一般,厨师们更是变着法子烹饪。 .

午餐肉三明治、午餐肉配鸡蛋粉、烤午餐肉片、炸午餐肉粒、午餐肉意大利 面、午餐肉炖土豆,等等等等。

甚至于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战后访问斯帕姆公司时,在感谢他们的午餐肉为赢得 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不无风趣的反问,只是你们有必要送这么多午餐肉给我 们吗? .

不得不承认,在这样的保障条件之下要是美军还打不了胜仗,那才叫滑天下之 大稽。

结果……在抗美援朝的时候,老美就败了,还败的很惨呢!

娄国栋这次带来的货样,囊括了所有美式军用口粮的型号。

估计是知道这玩意儿储备量太多,这么放下去也只会坏掉,所以售价直接便宜 到无语。

这一船的货居然还没有运费来得贵,你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