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科幻末世>星历一万年>第123章 超算中心(主机)

在陈彪的帮助下,晁江还是申请到了超算的使用,时间虽然是晁江之前说的一天就要出结果的一天之后,但总算是申请了下来。

当然,也没有人去催晁江快些把这个计算结果搞出来,似乎几人都把这件事情全部忘了一般,实际上是,他们现在都在忙着搞自己分到的那些任务,还没有抽出空来关注这些。

晁江在这过去的一天时间里,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睡觉,还有一半则是对整个推济拿出来的那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模型特征数据嵌套,然后是分类和整理,至于设备的参数数据就要简单的多,只要她能够使用超算将这些数据全部算出来,得到的相应的比列系数,设备的就直接带入计算就可以了。

让晁江没有想到的是,当她带着数据来到准备直接去导入超算的时候,工作人员给了她发了一份文件,然后就领着她从那个标着超算中心的房间走了出来,然后直接踏上了一艘飞船,一脸懵逼的她看着边上平静且严肃的工作人员,还是选择了去阅读那份文件。

原来,人类的超算现在并不在地外实验室这边,而是在地球上,而且是在地一层,刚刚那份文件基本就是一份超算的使用说明书,从文件中,她也算是对这个以前只是听说过的设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超算中心是人类超级算力中心的简称,整个中心属于科技中心下属的一个二级中心,虽然是科技中心的一部分,却是唯一一个建设在地一层的科技中心项目,而建设在这里的原因却很简单——超算设备需要有大量的高密度流体介质才能发挥最佳性能,地一层上的海洋重得大量海水刚好就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晁江乘坐的飞船从地外实验室那边直接从地球北极点的建筑空区直接进入到了地一层,然后停靠在了一个看起来到处都是冰雪的地方。工作人员和她从飞船上走下,然后看着眼前的大门上写着超算中心,后边还括号了一个词语——主机。

晁江有些疑问,为什么她只是要算一些简单的数据,就需要到主机这边来,不是算便在什么地方找一个数据接口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吗?为什么还要她跑这么远?于是她弱弱的问了旁边的工作人员一句:“所有人要用超算都需要到这里来吗?”

“不是,你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那个工作人员冷漠的说。

“哦!那其他人都是在那里算的?”晁江接着问。

“在我们超算中心的办公室里就可以了!”工作人员的声音还是一如既往的冷,就好像是个智能辅助机器人一般,或者说智能辅助机器人发出的声音都比他要有温度一些。

“那哪些人才会到这里来算?”晁江虽然有些受不了这个工作人员的冷淡,但好奇心还是让他问了出来。

“办公室那边没有权限的计算都会到这边来。按照规定,我只能在这里等你,具体的操作方法文件里都有,接下来就请你自己操作吧!”两人说着话就穿过了第一道门到了一个需要验证身份才可以进入的地方,然后工作人员才跟他说。说完之后马上就转身朝外边走了过去,似乎是只能在外边的那道门等她。

晁江看着面前的门,然后又看了看手中的引导文件,这时候她才算是对照着一步一步的看了起来。好在过程都不是很复杂,很快也就理解了。这时她才知道当时陈彪不仅告诉了她超算申请下来了,同时奥德威还让转交一份数据给她,当时陈彪给她说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现在才知道那份数据其实才是超算主机的使用认证代码,就好像是开机密码一般。

这时她似乎也理解了为什么自己要来这边计算了,似乎都是奥德威的安排。联系到之前他们对推济实验室的研究项目的保密措施,现在她知道了为什么她要跑这么远来算这个东西了,毕竟,那些到处传播的数据安全性都是得不到保证的。

没时间多想,她就一步一步的按照操作指引操作了起来,由于她要计算的数据量有点大,光是将这些数据导入超算就花了不少的时间,看着设备开始运行,她这时才发现这些设备似乎是在以一种非常原始的方式运行,和现在随处可见的直接运用能量的设备不同,这里的设备似乎还在使用比粒子能量还要遥远的功能方式,这种类似于微量机械的计算流程用的就是庞大的基础计算基数来进行庞大数据量的加工,这其中自然也会因为机械的运动特征而产生很多负能,要是从宏观上来看就是会发热,晁江一下子就知道了为什么这个设备一定要建在这个地方了。

虽然她也有一些疑问,为什么没有用新的技术去设计制造一台使用新技术的超算用来摆脱这种限制,但终究只是有了一点这种疑问。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数据被推算然后记录到一旁的储存器之中,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晁江就这样看着那些还在不断跳动的数字闭上了眼睛。

等她再睁开的时候,超算还在不停的工作,好在在她睡着的这段时间中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在开机之前,他看到那份操作流程中提示到,超算在计算到可能存在理论误区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真值而出现程序重叠,如果少量的话,最终会用计算盲点的方式输出,但是如果单次大量的积累了大量的盲点的话,设备就会出现停机的状态,很庆幸,目前位置她还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

她打开看那些已经输出的数据,结果还真的让他发现了不少的盲点,这让她本来还有些放松的感觉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急忙打开文件开始对照着每一个出现盲点的地方去看原本的公式和计算体系。然后她又看了看在现在的进度,距离所有的数据计算完毕估计还要七八个小时的样子,不过现在来看,要不了一个小时,整个计算机会因为大量的盲点而中止。

她果断的将设备停机,然后开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外边的工作人员看见设备停机,以为已经计算结束,可是等了很久还是不见人出来,最终也只是通过语音询问了里面的情况,晁江当时也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只是中途停机,那人也就不再问什么。

这时的晁江已经在这茫茫的数据之海之中快要喘不过气来,好在她突然发现这些出现问题的数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数据匹配的模型是同一个,但是却不是所有匹配了这个数据模型的的数据都出了问题。但至少是有了方向。又是几个小时的时间,晁江对整个模型的构建都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有能够找到其中的问题,只是找到了其中的一点点不算规律的规律。

就在这时她突然就想到了那天在做验证模型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对于一个零件只不过是方向反了之后就会出现那样的问题,是不是这个模型之中也存在着类似的东西。现在用的这套模型是通用设计模型,这就意味着很多的数据会来回的使用和引用,那关键的是在原来的结构之中,有的地方他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单项流通的结构,而每经过这样的一个结构点,说明他的计算起点就已经有了一次更新。

想通了这一点,晁江决定试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是自己想的那样,他将计算流程倒回到出现第一个盲点的位置,然后将盲点前的数据更新成了上一轮计算的结果,然后她发现,这一个盲点消失了,但是下一个盲点依然存在,只是数据有了一些改变。这时她也发现随着每一次的起始数据的改变,那些计算出的数据也慢慢的变得合理了,只不过还是不是合理,因为她发现对应的左右臂的同一个数据,相差的额度有些大的离谱。

这时她才猛然惊醒一般,发现自己好像还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对于整个模型来讲是只有一个起算数据,但是对于各个部位来讲他们的起算数据应该也是相同的。一开始的时候她采用的就是右臂的数据进行推算,这也就是说后边所有的数据都是错误的起始点。好在明白了之后她才找到了胸腔内部的这个核心点作为起始的数据,这时出来的两边数据才算是正常了。

找到了关键点,接下来的工作就要顺利的多,虽然每一次都需要手动的倒退计算程序,引入新的计算起点,但是看着一个个的数据出来的时候,晁江还是很满意的,唯一一点就是她似乎很困了,困得受不了了。

好在坚持着将最后一个数据引入之后她才闭上了眼睛,然后过了几十分钟后,外边等待的工作人员看设备停了,然后又是很久没有动静。

他虽然有些犹豫,但是还是向里面发去了语音询问,不过这一次他却一点回应都没有得到。正当他准备申请进去看看里面的具体情况的时候,仿佛听见了来自里面的呼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