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父为宋豆丁可谓是操碎了心,提前准备好了小书房,以供宋豆丁读书写字。

  书房内所有读书要用的东西一应俱全。

  旁边还配有一个单独的小厨房,若是两个人学累了,还能差遣下人做些茶点,或者自己动手。

  说起宋家的下人。

  虽然宋父以跑商起家,但现在已经不跟着商队再走南闯北。

  借着和各大商队的关系,在商街开了三间铺子,专门售卖商队提供的货物。

  三间铺子今年刚刚起步,宋父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所以家中的大小事宜都交给了文秀。

  文秀是宋父从人牙子手里买过来的。

  曾经在大户人家里做过二等丫鬟,但因为那家老爷去世,子孙分家,文秀便和其他丫鬟被发卖了出来。

  宋父就是相中文秀的端庄大气,觉得能压制住宋豆丁。

  还顺便花钱修改了文秀的奴籍,让她跟着自己一起入了商籍。

  文秀不曾想还能有这样的际遇,为着那份户籍,她自当尽心尽力为宋家卖命。

  除文秀外,还有三个跟着文秀帮忙的小丫鬟。

  这几人是宋家签了卖身契的下人。

  而厨房大娘和洒扫阿婆、门房阿张等人皆是穷苦人家。

  为了一口饭,自愿签订契约来宋家帮工。

  相比较镇子里的富户,宋家的人员可谓是稀疏。

  但宋家下人之间的感情颇为和谐。

  七八个人生活在这小小的宋家,吃穿住行都在一起。

  说是下人,倒更像一大家子。

  现在这个大家庭,又加入一位周先生。

  此时,周自言正撑着下巴,看宋豆丁一样一样,从小书箱中拿出他准备好的东西。

  宋豆丁先是那出了一方砚台,认认真真放到小书桌的右上角。

  又掏出一个摇摇欲坠的笔架,放到自己的正前方。

  紧接着,小拳头握着十几只毛笔,一个一个挂到笔架上。

  悬空晃动。

  最后,宋豆丁终于拿出了他的书。

  两本皱皱巴巴,还隐有翘边的《千字文》和《三字经》。

  至于林范集那两册书,宋豆丁则小心翼翼地用蓝布包好,放到自己左手边。

  也不打开,就那么放着。

  好像放在那里,读书就有动力了似的。

  一番行动坐下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刻钟。

  宋豆丁终于做好读书的准备。

  可周自言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宋豆丁不满道:“先生,你怎么打哈欠嘞!”

  他这个七岁的小孩子都没犯困,先生怎么可以先打哈欠!

  周自言:“对不住对不住,实在是看你收拾东西太催眠了。”

  宋豆丁拿东西的时候会发出浅浅的碰撞声,落到周自言耳中和上辈子听过的‘沉浸式’‘白噪音’一样。

  加上今天起得又早,那个哈欠就挡不住了。

  “你之前可曾请过别的先生?”周自言翻看宋豆丁的《千字文》和《三字经》,虽然书已经破破烂烂,可内页却干干净净,不似有人阅读过一样。

  “上过村里的识字班。”宋豆丁乖乖坐好,大吐口水,“但是我……学生只上了一年,然后就来镇子上了,爹也找过几次先生,但那些先生都嫌学生不服管教,不是和爹告状就是惩戒学生。”

  宋豆丁嘴比脑子快,想要自称‘我’,还是要努力自称‘学生’。

  周自言随性摆手,“日后不用自称学生,平时怎么说话就怎么说话就好。”

  宋豆丁眨眨眼,大声回应,“好!”

  他真的太喜欢周先生啦!

  周自言又问:“那你《千字文》和《三字经》都学完了吗?”

  识字班是周自言负责并推进的一项政策。

  他知道识字班不过是为了简单的扫盲,让那些读不起书的家庭不至于一个字都不认识,至于能在识字班学到什么,那基本不可能。

  宋豆丁既然有这两本书,而且还能独自阅读林范集的书册,应该是后面的学生给他讲过一些吧?

  “没学完。”宋豆丁摇头,“我之前只顾着和先生们斗气,根本没听多少课,那些老头子讲得也不好,我根本听不懂。”

  提起以前的先生们,宋豆丁一脸怨气,格外滑稽,“《千字文》和《三字经》都是我自己看的,我还把里面的内容都背过了呢!”

  周自言惊讶,“你没学会里面的内容,就已经背过了?”

  “真的,不信先生你随便问。”宋豆丁跃跃欲试,他一定要让周先生看到自己的厉害。

  周自言翻开《三字经》,随便找到一句,“曰平上,曰去入。”

  宋豆丁连思考都没有,“此四声,宜调协。”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中不偏,庸不……嗯……不易!”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莹八岁,能……我想想,想想……能咏诗。泌七岁,能……嗯……赋棋!”

  后面又提问了许多《千字文》的内容。

  谁能想到,一轮考校下来,宋豆丁竟然一个字都未错。

  周自言合上书,敏锐的目光落到宋豆丁的发髻上,“这些都是你自己背过的?”

  “嗯嗯。我哥帮我讲过里面的字怎么读,我就背过啦!”

  小孩撑着上半身,像奶呼呼的小狗一样仰着头,等待先生的夸赞。

  周自言收回视线,摸摸宋豆丁的脑袋瓜,好像摸了个什么宝贝一样,“真是个值钱的脑袋……”

  在不认字的人眼中,笔画复杂的字不亚于鬼画符。

  宋豆丁能只靠读音就背过这些文字,这份聪慧非常人所能及。

  宋父昨晚握着他的手,说他们家不求大富大贵,只要两个孩子能认字,不被人欺负就好。

  周自言怎么琢磨怎么觉得,按照宋豆丁这份天资,只要平时稍加努力,搞不好他们老宋家就要出个状元了。

  宋豆丁这个年纪,正是学《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文章的年纪。

  既然宋豆丁已经把《三字经》和《千字文》背过,那从这两个开始讲课最合适不过。

  讲解《千字文》,不仅要告诉宋豆丁每一句话的意思,还需要将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拆解出来。

  从本身含义延伸到词组含义,再由词组扩展到世间万物。

  向宋豆丁阐述这其中蕴含的道理。

  周自言讲课最喜欢抓取天南海北的知识。

  只要和这堂课的内容有关,那周自言就会讲给宋豆丁听,讲到兴头上还忍不住用里面的词句写了两首诗。

  半个时辰的课程,周自言只拆解了《千字文》的前两句。

  但宋豆丁却收获了满满当当一书箱的知识。

  一开始宋豆丁还能勉强用纸笔记下来。

  可到了后面,周自言讲到大庆现在施行的一些政策,其中的弯弯绕绕让宋豆丁眼迷心乱。

  听都听不懂,更遑论记下来了。

  从天文,到算术,乃至赋词和天下政策……

  宋豆丁第一次知晓,原来在书本之外,还有这么多学识他听都没听说过!

  虽然听不懂,可宋豆丁很喜欢听这些。

  他还小,他没有离开过马鸣沟。

  他的视线所及之处只有一个宋家一个马鸣沟。

  可现在听到这些,就好像他已经离开马鸣沟,触摸到外面的海阔天空了一般!

  那些能够通过科考做大官的书生也太厉害了,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全天下的知识呀!

  宋豆丁眼含艳羡。

  不要紧,他还小,他还有时间,将来他也会把这些知识都学会,然后做大官的!

  周自言安排的上课时间,完全是照抄现代的九年义务教育。

  只不过在这里一堂课半个时辰,然后休息两刻钟。

  讲完一堂课,周自言喝光了三壶水,整个人都瘫在贵妃椅上。

  缩成一团,连脚都缩到长袍里,直接抱紧了自己。

  宋豆丁也倒在自己的小坐垫上。

  和自己的先生一模一样的呆滞状态,小小一只,可怜又好笑。

  这一刻,师徒两个人只想回房大睡,什么都不再想。

  “好累……”周自言双目无神,仿佛呆滞。

  许久没有讲这么多话,脑力上的疲惫原来比身体上的疲惫更难捱。

  带徒弟更是心累。

  怕徒弟听不懂,又怕徒弟听得太懂。

  不管说什么都要在脑海中反复思考,然后再讲出来。

  在门外等等候许久的文秀轻轻推门进来。

  手上还托着一个装满茶点的托盘,“少爷,周先生,两位歇一歇吧。”

  她从上课就一直时刻关注着这边,听到里面没有讲课的声音后,才端着做好的茶点进来。

  文秀不愧是大户人家出来的二等丫鬟。

  不仅长相端庄大气,优雅的习惯和仪态也已经是她的日常。

  一举一动都带着被规训后的标准。

  “多谢文秀姑娘。”周自言轻轻道谢,然后捏起一个精致的茶点继续缩在贵妃椅上休养生息。

  好茶,好糕点,他这样的咸鱼丧批,就适合这样躺着!

  宋豆丁猛猛灌了一杯茶,“文秀姐,我哥回书院了吗?”

  “正要和您说呢。”文秀收起托盘,笑意盈盈,“大少爷马上就要回书院了,现在在垂花门那里等您,大少爷好像给您带了礼物呢。”

  “真的?!”一听到有礼物,宋豆丁一蹦三尺高。

  “只是……”文秀目光犹豫,“大少爷今日清晨回来的时候脸上带着怒气,听说是昨夜在诗会上叫人为难了。”

  宋豆丁爬起来,叹息一声,“哼,肯定又是书院的那帮酸书生又欺负我哥了,我哥不就是读书笨点,他们傲什么啊,等我去书院读书,一定狠狠嘲笑他们!”

  宋豆丁撂下这句话便和周自言告退。

  只是临走前想到了什么,偷偷看了周自言两眼。

  发现周自言正闭着眼休息,便把桌子上自己记下来两首诗塞到袖中。

  周自言半睁双目,看着宋豆丁不甚聪明的举动,又悄悄闭上。

  宋豆丁无知无觉,还觉得自己没有被发现,一蹦一跳离开。

  ‘啪嗒啪嗒’的声音渐行渐远。

  周自言撩开眼皮,慵懒地活动了两下僵硬的脖子,“小豆丁心眼倒挺多。罢了,看在他爱护兄弟的份上就算了。”

  “……”文秀站在原地目睹自家小少爷被发现的全过程,只能抿嘴赔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