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穿成炮灰对照组,女穿男养崽种田>第193章 人尽其用

县衙后院的厅堂之中,闲杂人等皆四处散开,何冬武从一个小小狱卒,跃升为衙役头子。

那几日他没有回家,他爹娘到县衙跑了几趟,愣是一点消息都没得到。

何爹还以为自己儿子人没了,关上门痛哭一场。

谁知道何冬武又回家去,对消失几日发生的事只字未提,只说自己当了衙役,不打算请辞了。

何爹被吓坏了,难不成儿子被李禀望那狗官给拉下水同化了?

他们老何家的孩子可不能烂到根里!

何冬武不敢说出实情,又闹又哄地才打消他爹娘的怀疑,回到县衙还被提拔了。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县衙还是那个县衙,可好像又有些不一样了。

一连好些日子,县衙里的衙差没到街头打砸抢,也没听说谁又被抓到牢里。

可灵宝镇还是人人自危,就连狗都夹着尾巴,不敢到处乱窜。

徐令在厅堂里开会,到会人员主要是这次被他救下的商人。

这些商人灵宝镇当地的,有外地的,有行商也有坐贾,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愿意跟着连先生,报答他恩情的人。

徐令从牢里救回来的人约有三十七个,并非全部都是可用之人,大部分都被他遣散回家。

只有这十一个商人,外家何冬武一个狱卒,愿意跟着他干事。

徐令自然不可能放过这批人才。

他左手边的男人名叫吕慈恩,是徐令行最大的收获。

吕慈恩今年三十又三,并州人士,做的是皮毛生意,有自己的商船两艘,他个头矮壮,长着一张严肃的脸,为人胆大心细,聪明谨慎,嫉恶如仇。

他被徐令救后,不仅没有离开,反而立下血誓要报答徐令,用自己的商船搭救徐令救出来的人,让徐令没有后顾之忧。

坐在徐令右手边的男人,名叫王磊重,这人是灵宝镇本地人士,家里开有书肆,印刷雕刻都不在话下,积攒不小的资产,也因此被李禀望盯上。

此人言语机灵,长了一张巧嘴,最会蛊惑人心,模样看起来真诚老实,更是让人心生好感。

有他二人在,不知省了徐令多少那番。

而徐令今日开会,便是要在灵宝镇建立商会。

借着县衙的推动,整合整个灵宝镇商人的力量,大肆积攒财富。

徐令原本打算从莲花湾子到清河镇,辐射四周一百三十多个乡镇,如今灵宝镇事发突然,既然已经被他掌控在手中,干脆把灵宝镇也给吃下来。

灵宝镇经济发达,水运便利,有书院,就意味着有知识分子,就是以后造起反来,也少不了人才吸收。

徐令心里下了一盘大棋。

他打算让吕慈恩带领行商,负责整合行商路上的消息,把灵宝镇的货物运到别处售卖,趁机囤粮囤兵器。

王磊重的作用更大,他的书肆完全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改变辐射范围内百姓的思想。

徐令使出三寸不烂之舌,给众人解释何为辐射范围。

这时候交通不便,很多百姓一辈子生活在自己出生的村庄,可能究其一生都没见过外头的世面和思想。皇帝是谁,长什么样子,这重要吗?

不重要,他们只在乎在这个皇帝手底下能不能吃饱,能不能活的好。

但如果他们的县令是个贪婪的蠢货,这就会影响到他们。

但灵宝镇的蠢货县令,会给周边其他管辖范围的百姓造成很大影响吗?

也不会。

无论是消息,还是势力影响,传播都是有限度的。

这世界就像是一个个孤立的圆,而这些商人跟着徐令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他们所在的这个圆,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等徐令说完,吕慈恩等人的神情各异,似乎都有话想说。

有些天真的,觉得徐令此举可能就是想赚钱,他们是商人,商人不想着赚钱想做什么?

徐令也不解释,毕竟赚钱是他当下的目标之一。

也有一些聪明人,比如吕慈恩,他似乎已经有些明白徐令诸多动作背后的意义。

等徐令总结完接下来的所作所为,给大家画完饼之后,众人散去,该开店的开店,该行商的行商。

等王磊重把商会建立起来,做大做强,他们无论走到何地,不管铺子是粮铺还是布店,只要同属于一个商会,都可以实现现银对调。

就相当于银行的异地存钱取钱。

要知道这时候的钱币大多都是金银铜钱,大宗生意之中钱币的转移是最麻烦的。也有交子之类的纸币,可相对于金银铜来说,这些纸币损坏率高,作假率高,异地兑换依旧困难。

如果真像徐令说的那样,有朝一日他们共同建立的商会能够遍布天下,享受好处的还是他们。

这些人聊着未来的畅想离开,屋子里还剩下三个人。

一是吕慈恩,一是王磊重,还有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不等徐令询问,年轻人自个站起身来,拱手自荐道:“多谢连先生救命之恩,在下姓田名钰中。”

王磊重对徐令道:“连先生,这小伙子请我在您面前给他提几句好话,我听他自己说,他家在蜀地,从小学了些剑术,十八岁时离家游历,平时做些替人押镖之类的小活,一直都想做点事业,却又不知该做什么,想请您帮着参谋参谋。”

徐令上下打量着田钰中,这人长相英气十足,剑眉星目,眼神里藏着少年人的意气,还没完全被世事无常给磨灭。

像这种少年人,和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没什么两样。

也难怪对徐令刚才画的饼不感兴趣。

只想做一番事业。

徐令勾唇笑道:“跟我做事业,可是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

田钰中激动道:“人活一世,要不能活出点人样来,还算什么活着?我不怕死,就怕不能出人头地!”

“何为出人头地?”

“衣锦还乡!”

“何不再想大胆一点?”

“先生是说?”

“名留青史吧,”徐令笑道:“古有张公探路西域,你既然胸有大志,不如效仿他重走一遍此路,可有这个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