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教侄子治国,我成了皇叔!>第405章 文抄公的事儿,那叫抄吗

这会儿群臣们因为朱元璋的反应也都有些觉得匪夷所思了起来。

这跟以前的朱元璋那是一点都不像啊.......

然而朱元璋却不管那些,只是梗着脖子说道:\"叔父,人家都开口了,您必须得做出来一个,不能丢了咱老朱家的脸啊。\"

“嗯??”

朱闵懵逼的说道:“不是,我不就以前没有做过什么诗吗?至于这样吗?”

自己这大侄子也太要面子了吧,人家想要比一下,自己还非要跟他比啊。

至不至于啊。

“肯定至于啊,他们今天都是来看您威风来了,咱还跟他们打过包票呢,您总不能让咱以后在店里没法做人吧。”朱元璋耍赖的说道。

众位大臣们看到这个样子的朱元璋更是懵逼了。

这....陛下,您多少是有点不要脸了。

人家不想写,还非要要求着写.....

而朱闵此时听到朱元璋这话,也是被叨叨的有点头疼了,于是便说道:“得了得了,那我就稍微写一首吧,多大点儿事儿啊.........”

“这才对嘛......”

朱元璋听到这个回答之后,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那您快想一个。”

朱闵摸着下巴想了半天,突然眼前一亮:“有了。”

“什么?”

听到这里,朱元璋也是笑着说道,看着他那样子,似乎等下朱闵说出什么烂大街的诗来,他都已经做好准备大夸特夸了。

而此时,朱闵也是笑着说道:“

广陵秋色雨中开,系马青枫江上台。

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

“怎么样,我做的还可以吧?”

朱闵笑着说道。

听完了这段之后,大多数的文臣们都愣住了,仿佛是沉浸在了这首诗里边的景象了一般。

就连黄观也是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朱闵,已经是惊呆了。

在他想来,大家都是年轻人而已,不就是作诗嘛,你能玩出来什么花来?

而且如今在整个大明的年轻一代中,除了方孝孺,几乎没有能和他比肩的了,而且可能是因为经历的事情少,所以很难有古人那种意境和情感,因此他也不甚在意。

但是朱闵却用事实来告诉他,诗里边包含的意境和深度,不一定非得是年纪大经历多的人才能够写出来(毕竟能抄不是),但是黄观不知道这会儿事儿啊。

只觉得这首诗写的实在是太精妙了,简直不弱于古人做出来的诗词。

其中蕴含的那种依依惜别之情,反而让笔下的景色变得更加的悲怆,更为难得的是诗四句全写景,但又把自己的关怀与惜别通过凄凉风雨连天白浪等景表现出来,只能用精妙二字才能道尽了。

朱元璋的脸上也是露出了惊喜的神色:“好好好,这首诗真是一首好诗啊.....”

朱闵做出来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大大的超出了朱元璋的料想。

他很想也赞美的有意境一点,但是奈何文化水平太低了,也只能是用那简单直白的好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夸赞了。

这些年他也不是没听过朝臣们献上来的诗篇,每次那折子里边总是会写点儿什么东西来展现自己的文采,也因此造就了朱元璋不俗的鉴赏水平。

他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朱闵这首诗的惊艳,说句不好听的,在座的这么多人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做出这样的诗词来。

朱元璋的心里别提有多满意了。

尤其是在这种特殊的时候,当着所有文臣的面大出风头,也是在给他朱元璋长脸啊。

让他们看看,自家的叔父绝对的是千古无二,文武奇才。

就连这时,李善长也是面露惊讶的看着朱闵,就感觉朱闵好似是一颗洋葱一样,扒了一层,里边还有一层。

每次感觉朱闵应该是已经到了极限了,但是他却又能让自己惊讶。

当即李善长便忍不住的问道:“少爷,难不成您平时的时候还研究诗词歌赋?”

“呃.....马马虎虎吧。”

朱闵也有点惊讶的朝着李善长看了过去。

自己大侄子的这个账房先生好像不错啊,感觉他能听懂这首诗的意境一样。

一个做账的居然能把学问做到这种地步,当真是一个人才无疑了。

这首诗乃是明代诗人李攀龙作成的,与李先芳、谢榛、吴维岳、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结诗社,称七才子,也是一个着名的文学家。

而这首诗正是他送别好友的时候作成的。

虽然比不上盛唐时期的大作,但是却都是人们当时内心最为真实的感受。

黄观在那里愣了一下之后,最后才苦笑了一下说道:“少爷大才,小人自愧不如,日后小人有问题,还请少爷能够不吝赐教。”

“咳咳,这都好说,好说。”

朱闵谦虚的笑了一下,不要脸的给认了下来。

只不过文抄公的那事情,那能用抄来形容吗?

大家不过是相互的借鉴一下而已。

朱元璋此时也是笑着说道:“行了,既然如此,那就到此结束吧,老李啊,记得把今天论学的事情给编纂起来,咱到时候要分发出去。”

“还要分发?至于吗?”

朱闵有些汗颜,这样子是不是有点太高调了啊?

自己这大侄子也是的,这么大一个人了,也不知道谦虚点儿。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咱肯定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您的名号啊,光咱们自己知道怎么成?必须要越高调越好。”

朱元璋毫不犹豫的就给拒绝了,自己本来就是帮朱闵扬名的,怎么能不宣传呢?

其实朱元璋的这个目的也很简单,就是避免日后的时候有人议论朱闵没有进士的身份。

他就是让天下人都知道,朱闵能够封公封王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实力,并不是因为他朱元璋的问题才走到那一步的。

不然的话以朱闵的才学随随便便的就能够拿个状元回来。

朱闵听了之后也非常的无奈:“那啥,大侄子啊,我这事儿亲戚们知道也就差不多了,怎么还搞这么夸张呢?”

“放心吧叔父,咱心里边有数的很呢,您不用管。”

朱元璋挥了挥手说道:“既然弄完了,那咱就回去了,您先忙您的。”

朱闵此时却是一愣:“不是,你们现在就走?”

“哦,想起来了,您还要请吃饭了,各位啊,你们今天倒是有口福了啊,咱叔父家里可是有着不少整个大明都没有的菜式呢。”

“叔父,今天这人也多,要不直接整个流水席吧,让他们也饱饱口福。”

“多谢少爷....”

众多大臣听到朱元璋的话之后也是连忙行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