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教侄子治国,我成了皇叔!>第52章 咱是不是给你脸了?

刘伯温的心中默默的想着,心中思绪万千,看向朱闵的目光也是逐渐的变化了起来。

而朱闵这会儿只觉得感觉心中非常的奇怪。

为什么自己大侄子的狗头军师看着自己的目光怪怪的?

“刘先生,我这脸上是有什么吗,至于这么看着我吗?”

朱闵本想喝口水压压惊的,谁知道这刘伯温还是一直盯着自己,直接看的朱闵心里边都发毛了。

心想,自己这么帅的小伙儿,他该不会有什么龙阳之好吧?

刘伯温看着朱闵那奇怪的目光也有点尴尬了,然后便开口解释道:“上家莫怪,只是之前我就听老爷说上家乃是英雄出少年,才华不凡,乃是少有的少年英才,今日一见果然是不同凡响,心中钦佩罢了。”

朱闵听了之后心里边更毛了,咱俩拢共见面了不到一个时辰,你就说我少年英才?

鬼才信了你呢。

你莫不是真的馋本少爷的身子?

“上家莫怪,我说的都是真的。”

而刘伯温也是笑呵呵的摸着自己的山羊胡说道:“只是不知道少爷将来有一天身居高位了,会如何做官呢?”

朱元璋在旁边听了之后也是心中了然了。

他不喜欢刘伯温的性子,但是这会也是知道刘伯温在考校朱闵呢。

虽然说身份上可能不太合理,但是这会儿也是无伤大雅了,毕竟叔父的年纪还小,所以说还是很有必要有个这样的措施的。

要是自己来问的话就有点不孝的感觉了,但是自己的臣子的话倒是没太大的问题。

而刘伯温一想看人比较准,让他考校一番也是无妨的。

“老刘啊,你看你这话说的,咱叔父要是想当官,那肯定是个好官啊。”

朱元璋对朱闵那是信心满满的啊,毕竟都是自家人,他这个叔叔好意思跟自己的侄子作对吗?

显然不可能啊,他疼咱还来不及呢。

能力就更不用说了,摊丁入亩和内阁制度这两项政策的提出就已经看的出来他胜过了朝廷的衮衮诸公了。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的目光也是开始露出了期盼的神色看着朱闵。

朱闵听到之后也是一愣,心中也是思绪万千,他的目光透露出了追忆之色,好似能够从他的眼中看到那一面红色的旗帜一般。

“我要是身居高位啊,那肯定要国家做到二十四个字,不然的话我朱闵就愧对来到这个世上了。”

虽然朱闵是这样说的,但是话语中的意思也只有他自己能够明白了。

不能说他有多么的想要秀自己的存在感或者是什么,但是他已经是来到了这个朝代了,自己也是回不去了。

可是自己却能在这里做出一些事情,做出一些可能会影响到后世的事情,只要对几百年后的至暗时刻起到一丝的作用,朱闵觉得这样就是有效的。

他相信,任何一个能够来到这里的人在没有了生活的压力之后都想要改变一下那件事情。

“哦?不知上家想要完成哪二十四个字啊?”

刘伯温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继续的问道。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朱闵每说出出来一个词,他的腰杆就挺得愈发的挺立,直到站的如同一棵青松一般坚韧不拔的时候。

朱元璋、刘伯温和李善长三个人好似在朱闵的身上看到了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那是国家强盛的表现,百姓安居乐业。

本来朱闵的这二十四个字对于皇室来说是有着非常大的冲击的,毕竟就一个民主就已经是触犯了老朱的逆鳞了。

但是他对着自己的叔父这会儿是怎么也生不起来气,毕竟自己叔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才有了这样想要天下百姓获得更大权力的想法。

他相信待得自己叔父知道之后定然不会让自己老朱家的皇室身份抹除的,因为这是他老朱家的人,他总不能对自己的家人下手吧?

再提别的方面的话,他朱老板还是很想让自己的国家达到这样的地步的。

刘伯温听到了朱闵的话之后更是眼中精光爆闪,像是遇到了人生的知己一般,浑身颤抖不已。

他虽然不太能够理解里边词的意思,但是大致上还是能够看懂的啊,不然的话他这脑子不是白长了。

朱闵所描绘的正是他所期盼的盛世啊...........

只不过接下来的话直接让三人大跌眼镜。

“所以说那是如果嘛,我可没说我真的想当官哈,只是吹个牛罢了。”

“我看你们三个挺喜欢这样吹牛的,我要是不吹一下显得怪不合群的。”

“朝堂那个地方嘛,当然是谁爱去谁去啊,我是肯定不会去的。”

“我觉得在家里边种地就挺好的。”

说完这一席话之后,朱闵也是哈哈大笑了起来,然后开开心心的坐了下来。

当官是不可能当官的,在明初当官,那不是要自己的命吗?

明初的官可是一个高危职业啊。

尤其是到了洪武末年的时候,朱元璋死了老婆孩子之后,那大臣上朝都需要先备好遗书的啊。

而且每年新进入朝堂的进士居然赶不上老朱杀掉的。

这该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啊?

这就导致了一件诡异的事情,那就是官位空悬,没人当官。

要知道在一般的朝代,考生们高中之后都是需要等上一两年有了官位空缺之后才能够走马上任的,运气不好的人甚至要等上个七八年。

可是在老朱手下呢?

连一天都不用等,中午吃了琼林宴之后下午你就可以滚蛋走马上任了。

而这些考生可能到了自己就任的地方之后可能会碰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跟自己交接的上任官员可能是在带着枷锁处理政务又或者是审问下边一个同样带着枷锁的罪官。

主要是那时候的官员不够用,因此老朱就下令了,先让原来的官员带着囚服处理政务,处理完毕之后在关回监狱。

而当新任的官员知道了所有事情之后,一般人都会想着跑路啊。

跟着这么一个嗜杀的皇帝,那不是要自己的命吗?

挂印跑路在以往的汉唐朝代的时候,说实话这还是一种挺有气节的事情呢,还能让你在文人界名气大涨。

但是搁朱老板这里不好使啊,刘伯温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朱老板的眼里你跑路的做法简直就是不给他脸啊。

咱花钱雇佣你了,你还想着辞职跑路?

咱是不是给你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