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官居一品>第571章 认亲

苏惟生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原来牌位上的祖母卢氏的真实身份,竟是褚太妃的嫡亲妹妹!

而这姐妹俩都是苏正德亲祖母的侄女,也就是说,不管怎么绕,这个表弟他爹是当定了!

滇池王是什么人,断断不会拿这样的事来糊弄他们一家,关键是没必要啊!

在花城,乃至整个滇池,谁不想跟滇池王扯上点关系,就那号称花城第一豪族的任家,不一样眼巴巴地把远房侄女送进了滇池王的后院吗?

就算滇池王有心拉拢,也有的是办法,何必拿这事儿开玩笑?

其实仔细想想也说得通,小褚氏若真是忠毅公夫人的侄女,在定元四年那场风波中侥幸逃脱,当然要改名换姓。

而苏佑十五岁离家,三十多岁才遍体鳞伤地回到家乡,这中间的十几年谁知道他去了哪里?

如果是进了京城褚家当护卫,也说得过去啊!

只是……苏惟生还是想骂一句贼老天,无论从哪边论,苏正德这出身一般人那都是拍马也赶不上,偏偏前三十年还受了如此多磨难,一家子叫天不应叫地不灵,险些连命都丢了!

然后……偏偏在混出头了、衣食无忧之后,又左一个姑母又一个姨母、左一个表哥又一个表哥地冒出来,老天爷这到底是要闹哪样?

早知道他爹出身这么牛,他前些年那么辛苦到底是为哪般啊?

回想起一家子每日从清水村走到县城卖草药,连鞋子都走破好几双的日子,苏惟生简直想大哭一场好不好!

怪不得他总觉得滇池王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来得莫名其妙,原来根子在这儿呢!

滇池王寻常见到的都是沉稳老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苏惟生,何曾见过他如此生动的模样?

只瞧得乐不可支,“怎么着?想清楚了?”

苏惟生汗颜,“王爷深谋远虑,下官自愧不如。”

就说这认亲的时机……滇池王藏得可真够深的!

滇池王笑了笑,“本王专程把你要来花城,虽说是为了花城内政,却也有母妃想就近照顾你们一家的意思。从前有先帝的探子在,瞒着你们也是无奈之举。君远莫要怪本王才是!”

苏惟生郑重道,“当时的情形不容乐观,王爷把下官要过来,必也冒了不小的风险……晚辈心中只有感激,又如何会生不满之心?”

这倒是实话,虽然刚接到旨意那会儿是有些不乐意,但来花城这么久,眼看着一个穷苦的蛮荒之地在自己手里变得欣欣向荣,两辈子加起来活了七八十年,终于能凭本事为百姓谋福祉,受到身边人发自内心的尊敬,苏惟生的心声,又岂是“自豪”二字能形容的?

若换了其他地方,不一定能有这么顺利。

试想一下,苏惟生有个什么主意还得向上头禀告,上头磨磨唧唧讨论过后也不一定答应,更别提官场的明争暗斗。

即便能成,要将一座城市改头换面,估计也得多花不少时间。

花城却不一样,作为藩王封地,滇池王掌握着绝对的说话权,春城的李巡抚等人都是插不上手的。

有滇池王的全力支持,苏惟生的一系列政令才会如此通达。

况且看看如今京城的现状吧,要不是来了花城这个清净之地,苏家还不知会怎样呢!

面对绝对的武力,苏惟生纵然智计百出,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要么因为忠于晋王被远庆帝斩于刀下,连累全族,要么因投靠远庆帝而背上一身骂名。

来花城,反而是因祸得福了!

何况苏惟生也不是笨蛋,仔细想想便知道,滇池王当初向皇帝要他,的确冒了大风险的!

滇池王露出几分欣慰,“你明白便好。”

褚太妃拉着苏正德,又细细问了些小褚氏的事。

只是小褚氏过世得早,苏正德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又在苏信一家的压迫下艰难求生,苏佑夫妻俩又一贯深居简出,能留下多深刻的印象?

不过他记性不错,回忆了一阵也记起了一些旧事,比如身子不大好,干不了粗活,阖族祭祀时话也不多,只是温柔谦逊,说话柔声细语的,很是好听,同村妇们大不相同。

苏正德对苏佑倒是有些印象,那会儿他年纪不大,却已经扛着锄头出没于田间了,在干活时时有偶遇。

那时候见他过得艰难,苏佑还会偷偷塞给他一块饼子什么的。

褚太妃想起家人的惨死、妹妹的早逝,不由悲从中来,那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而苏正德又哪里能想到,同住在一个村子里那名沉默寡言的妇人,竟是自己真正的血脉亲人呢?

是啊!他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儿子早跟他提过的,褚太妃是他祖母的亲侄女,嗣母卢氏既然是褚太妃的亲妹妹,自然也是……自己的表姑母。

要是早知道……要是早知道……

苏正德一向不擅掩饰情绪,想到真正的亲人曾经近在咫尺,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褚太妃和滇池王还以为苏正德是想起了早年受的磋磨,又想想他入花城以来在农事上立下的功劳,不由更加欣赏他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再看看旁边的苏惟生,母子俩暗暗点头,妹妹(姨母)这个嗣子,当真是认对了!

几人说了些闲话,一道用了午饭才各自散去。

滇池王则把苏惟生留下来,说了另一件事。

“给三公子启蒙?”

“不错,都是自家人,本王也不瞒你!”滇池王眼底浮现一缕忧色,“老大跟老二如何你也看到了,一个有勇无谋,一个只知享乐,所以到了现在,本王依旧没有请封世子。本王也不年轻了,也不知是不是早年中过毒的缘故,子嗣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