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官居一品>第564章 至亲

夏礼青双腿一软,慢慢跪倒在地,“父亲,我没有,我真的……”

定国公冷冷道,“你不过是觉得你表弟长于乡野,长于贫贱,便认为他该一辈子受你照拂。可他偏偏生得如此出色,在暗地里连你的风头也盖了过去,心中不平罢了。”

“可你仔细想想,哪怕是引导你做的这一桩桩一件件,又何曾对家里不利?为父倾心教导你这么多年,你就是这般看待敌我关系的吗?”

夏礼青回想许久,蓦地颓然瘫倒,脊背一下子弯了下去,

“没有……表弟从没有……他一直在帮我!即便有自己的目的,他做的事,也从未将定国公府陷于险境!他一直在帮我们……父亲,我……”

定国公冷眼看了一会儿,发现夏礼青的确有悔过之意,才上前亲手将儿子扶起来,

“你也别怪为父,嫉妒之心如附骨之蛆,不将人引入歧途哪肯罢休?为父也是,唯恐你误入歧途,再无回头之日。所幸你的机敏不是作假,也不愧是我的儿子,即便心生嫉妒,也仍选择了相信你的血肉至亲,否则为父当真要打你板子了!”

夏礼青半晌回不过神,“父亲指的是,晋王之事?可是血脉至亲……”

定国公含糊地说了一句,“我从未对不起你母亲,”便转移话题,问道,

“那你现在准备如何做?”

夏礼青惭愧不已,“我会向表弟道歉,并将前事事无巨细告知表弟。后面的……我当时送晋王去滇池只是因为西北和东北方向的盘查太严,又素知表弟的为人,相信他必然能将晋王安顿好。如今……可如何是好?”

还有,从未对不住母亲,是什么意思?“父亲,阿白和阿筝……”

“他二人并非我所出。”

眼见夏礼青的目光渐渐诡异,定国公赶紧补充了一句,“是我从前生死之交的儿女。为给他们一个身份,为父只得……否则你当你两位姨娘为何会如此安分?”

定国公摸了一把蓄长的胡子,“滇池王之事,为父自有计较,你安心就是。”

夏礼青讷讷道,“那……公主呢?儿子刻意留心过,范伯寅之死、术赤与欧阳之死,皆是公主所为。”

“或许早在几十年前,她就埋下了这几颗钉子,却没想到用到了今日之事上。就近来的事来看,连范伯寅说不定也是公主的棋子!”

“我想不出范伯寅被拿捏的理由,想不出公主叛国的因由,此前因念及祖母,一直犹豫不决,故而错过了最佳时机。如今即便想指正公主,也没证据了!”

定国公一想,范伯寅死了,术赤和欧阳都死了,确实没证据了。

“你以为你祖母是寻常闺阁女子么?这些日子,你祖母与公主往来如何?”

夏礼青想了想,“公主病重,祖母嘘寒问暖,亲自前往照料,一如从前……”

一如从前?

定国公一笑,“你也觉出不对劲了吧?一如从前?你在你祖母跟前教养了那么多年,竟还不知你祖母的品性吗?”

即便对范家之事没有察觉,那宫变、徭役和水灾呢?以宁国大长公主的身份,她应该只字不提吗?

夏礼青恍然,紧接着瞳孔一缩,“可父亲和我都能想到的事,公主若真早心怀歹意,祖母的态度难道不会让她察觉端倪?”

定国公皱了皱眉,“我早说过,你祖母不是寻常闺阁女子。她若有疑心,也定然有办法让公主消除疑心。倘实在有个万一,”

他一咬牙,

“为父在边关吃了好几年沙子,若其中真有公主的事,叫我与你祖母情何以堪?你祖母如今虚与委蛇,还不知内心何等煎熬!”

“让你媳妇儿带着孩子多去陪着些,倘真有万一……大不了同归于尽!为父绝不与卖国之人为伍!届时你只管带你祖母和母亲妻儿去找滇池王,他绝不会不管!”

“可咱们府里与滇池王数十年未曾……”

“你懂什么?”定国公道,“你只管去便是!褚太妃与你祖母是嫡亲的表姐妹,即便这些年再没联络过,也是事出有因,自有一番默契。至于宁国大长公主……”

夏礼青竖起耳朵。

定国公沉声道,“既然证人证据都没有了,咱们就静观其变吧!总有一日……不过你要多找几个会武懂药理的女子,以防止那人对你祖母不利。最好让阿生从花城找。我听闻苗人擅蛊,他收服夷人,又与现任裕族族长有交情,总有几分香火情。”

夏礼青愣愣地道,“儿子知道了,往后必将与表弟同心同德,再不敢妄生他意。”

会武懂药理的女子并不难找,定国公府的暗卫中就有。父亲却偏让他向苏惟生求助,这是在教他示弱啊!再者,兄弟间就要有来有往,情分才会越来越深。

毕竟倘果真如父亲所说,自己的血脉兄弟,也就是阿丹、阿朱和苏惟生了!

寻常女儿无法干政,那么说到底,也就是他们三个,阿朱虽是嫡亲弟弟,可年纪太小,且还派不上用场呢!

母亲与娘家情分浅薄,阿绛兄弟几个么……终究隔了一层……

定国公安抚好儿子,将一场家族内斗消弭于无形,却不想远庆帝又让天下人见识了一把他的骚操作——

他……他他他……竟不顾朝臣反对,下旨斥责了辽王!

决战那会儿,西北的将领就不说了,镇守遥北关的柳总兵会出兵,是定国公密奏远庆帝之后,后者发了密旨允许的。

但饶是如此,远庆帝也派了扬威侯府杭二爷去柳总兵麾下做副将。

当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名为副将,实为监军。

辽王那边么……一开始,远庆帝不闻不问,似乎完全不在意其“无诏出兵”的事。

可定国公等人回京不久,远庆帝便下旨斥责辽王世子“无诏出兵,有谋逆之嫌”,命辽王父子解甲待罪,回京受审,还让柳总兵亲自带兵前往辽王封地顺南府押送。

也不知是听信了翰林院编修康永祥的谗言,还是见西北大捷,朝廷大军回来,有些飘了。

辽王父子又不是傻子,私下一嘀咕,“解甲回京受审?一旦去了京城,还回得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