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官居一品>第539章 下毒

众人一听果然大喜,纷纷起身谢过苏惟生和李巡抚等人。

苏惟生又唤来施从宣,“这几日就劳烦你们了,务必要招待好,要是有解决不了的,过来找我或者何大人都可以。对了,趁这功夫,可以把你们平时的策论文章拿去给余山长看一看。”

施从宣喜不自胜,“多谢苏大人!”

待人各自离去,何轩望着范举人的背影,“不会出问题吧?”

苏惟生摇头,“小柱和樊春盯着呢,暗处还有王府的人,出不了大事。”

范举人既然来到花城,那么即便他本人不知情,身边定然也会有范伯寅的人。

也不知到时候发现皇帝派来的所谓高手都不见了,那老家伙会不会暗中将皇帝原本的计划禀报给晋王。

但晋王还未继位,就算继位了,在皇位没坐稳之前也不敢贸然对藩王动手,所以他们且有时间反应呢!

何轩点点头,扫一眼小桥对面的布置,感叹道,

“今日茶会大获成功,等这些人回到家乡,咱们花城就要出名了。倒是那位黎土司,别看是夷人,却着实深藏不露啊!那箫声,连我都为之心醉!”

今日的琴师是先滇池王从宫里带出来那位什么大家的后人,箫师是黎映,穿道袍的老者是羽先生,后头那些道童,则是知行书院选出来的。

苏惟生但笑不语。

这就是苏惟生办茶会的原因,不好风雅的读书人是少数,不爱好茶的读书人也是少数。偏偏读书人还爱搞聚会,尤其是才子遍地的江南和人才辈出的京城。

学子们将茶带回乡,再宣传一下所谓的“茶中之情”和府衙编订的《茶话》,花城的茶在大魏境内必将受到追捧。

过不了多久,何父就会派人去江南和京城开店,赚来的银子滇池王占六成,何家占二成,苏家和花城府衙共同占一成,另一成分给出茶青的任家和关家。

不过等明年官府的茶园有了出产,任家和关家就不能再分银子了。

同样想卖茶?可以,同百姓们一样等着官府收购吧!

晚间李巡抚又找了苏惟生一趟,商议明年在整个滇池推广粮种和桑蚕、茶叶的事。

苏惟生并没反对,“只是桑蚕、茶叶好说,粮种的话……大人也知道,明年花城都不够用,怕是……”

李巡抚会意,“土豆和红薯我会自己想办法,那双季稻,就得劳君远你多费心了,本官不怕等!另外,整个滇池地方不小,若是全面推广,到时候丝和茶叶,何家吃得下吗?”

苏惟生想了想,“何家船队如今出海卖的也就是这些东西,生丝原本是从江南收,只是江南陶家、付家、唐家都有船队,货其实不大够。”

“若是咱们花城的生丝和锦缎更物美价廉,我想何家不会错过。茶叶么,宁太傅当初并没要家父改良过的方子,因而这制茶方子算是大魏独一份。”

“只要这次茶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想不止何家、江南的各大商家、甚至其余有船队的商行也会趋之若鹜。”

李巡抚沉吟片刻,“只可惜这次茶会规模还是太小了些,花城毕竟是小地方,连个名士大儒和出名的书院都没有。”

苏惟生只得道,“江南和京城倒是有不少,可他们能制出这独一份的茶么?大人不必多虑,说句不好听的,大人也年轻过,想必知道年轻学子的德性,就是爱交流爱出风头。让他们替咱们宣传花城之茶,说不定比大儒名士啥的还有用呢!”

“再说那位余山长也算是一方名士了,皇家不遗余力扶持自己的故乡,这些年蜀地出了多少官员?这其中又有多少出自余山长门下?”

“要我说,余山长若是在京城,估计也不会比那杜大儒差什么!他老人家门生何其多,那些人又岂会不捧老师的场,看一看《茶话》,尝上一口花城的茶?”

“所以这次能请到余山长,咱们真是赚大了啊!这都是托了大人的福!”

苏惟生起身向李巡抚作了个揖,“下官替花城、不,是替滇池百姓谢过大人!”

余山长的确是李巡抚请来的,后者原是北方人,年轻时游学到蜀地受过余山长的指点,后来又外放滇池为官,跟余山长也没断了联系。

这次收到滇池王的帖子之后,李巡抚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最爱茶的余山长。

李巡抚硬生生给逗笑,“你有主意就成,本官就等着滇池茶叶大卖的一天!”

这次乡试之后,毕学政把春城的善后工作全交给白修竹,自己拍拍屁股,跟着李巡抚来参加茶会了,所以白修竹就没来成。

苏惟生也是个鸡贼的,转头就命人把上等的茶叶拿了几匣子派人送去了春城,少部分是给白修竹的,余下一大部分,则是借他的手送给致仕的张老大人以及……晋王。

你说,要论宣扬名气,谁能比皇家人好使啊,是吧?

到时候都不用他们做什么,只要待客时用上一两次,那名声不就传出来了么!

当然,交好的几家人苏惟生也没忘就是了,他打算直接请顾举人他们带回去。

三天后将众人的文章选出来,交给集结成册交给任通判之后,这次茶会终于落下帷幕。

不过当天夜里,樊春就来回禀了苏惟生一件事。

“什么玩意儿?下毒?”

“是的,大人,”樊春道,“许是瞧着最后一天大家都比较放松,范举人那几个随从就起了心思,打算在别院的水井里下毒。属下和小柱、还有藏在别院下人中的裕族人盯得紧,在他们预谋时就发现了。”

“只是时间紧急,大人那会儿又被人围着,属下等来不及禀告,小柱就作主,让花晴不知用什么法子把药换了。眼下小柱仍在别院盯着,让属下来请示大人,该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