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官居一品>第530章 早稻

裴阁老脑中敲响了警钟,这狗东西为何执意要苏惟生回京?身为外族奸细如何肯坐视大魏壮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老贼定然居心不良!

他当即冷笑道,“范大人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老夫听闻去年冬天杜大儒病得起不来身,你怎的不叫你家次子回京侍奉左右?”

“老夫记得你家长子春闱时的主考是宁太傅,如此算来,宁太傅也算你家长子的座师!前些日子宁太傅过世,怎不见他回京守孝?即便如今西屿关战事未平需要主官,可如你所言,陇西政务有何要紧?比得过在座师跟前尽孝吗?”

“你儿子的前途是前途,旁人的前途就是个屁吗?不过是苏正良年轻时拒了你家的亲事,竟让你怀恨至今,意图硬生生毁掉人家族侄的前途!范大人还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范伯寅气得语无伦次,“你……你休得胡言!老夫何时……”

裴阁老却不等他说完,无视他紫涨的脸色朝晋王一拱手,

“殿下,本朝自开国以来,从没有过外任不到一年就提拔回京重用的先例。老臣知道殿下惜才,但也正是因此,还请殿下为您心中的才子多考虑一二。”

“苏惟生为官不到两年,却因机缘巧合升了好几次,年仅十八就已位居四品,眼下若再调任回京还要重用,难道要按惯例升至三品吗?老臣也喜欢这机灵的小子,但他太年轻了,揠苗助长恐非幸事!”

裴阁老这话并非故意跟范伯寅作对,而是出自一片好心。

先不说以苏惟生的能力能否胜任,单是来自各方的算计,就足以让这个年轻人万劫不复。

苏惟生再天才,双拳能敌四手吗?苏家全部丁忧,宁家同样如此。后者在朝中虽然影响力不小,但宁恪那人重利,远不如宁太傅重情重义。

要是到时候苏惟生有个万一,宁恪绝不会保他。

晋王是欣赏苏惟生没错,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

就算有朝一日登位,新君继位正是浑水摸鱼的大好时机,朝中形势错综复杂,不是裴阁老小看晋王,而是……

看看他监国后的表现吧——你是监国亲王、遗诏指明的下一任皇帝,不再是需要拉拢朝臣为自己效力的普通皇子,做什么如此曲意逢迎?

谦逊有余、魄力不足,他有那个能耐从群狼环伺中保下自己重视的臣子吗?

思及此处,裴阁老语重心长地道,

“殿下若当真为苏惟生好,就不该叫他此时回京,反而要让他多外放几年,多接触地方事宜!若要赏,不如先赏赐些别的,这份功劳先记着也就是了!”

罗涉江和赵尚书急忙附和。

“对,赏些钱财吧,花城贫苦,苏家又是寒门出身,恐怕日子不会太宽裕!”

“不错,赏银子赏牌匾都成!”

工部和新提上来的户部尚书装哑巴,范伯寅独木难支,只能硬生生把话憋了回去。

晋王虽有些惋惜,但见大部分人都表了态,只好同意了。

苏惟生并不知道裴阁老等人的一番骚操作搅掉了他回京的机会,只是在半个多月后,又收到了来自朝廷的赏赐,一堆奇珍异宝加黄金百两。

只是眼下他没功夫为这些身外之物高兴。

苏正德在花城试种了双季稻,六月早稻成熟,收割后需得在立秋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若是种得晚了,收成将会大大减少甚至绝收。

而且二月种下的土豆也到了收获的季节,八九月又能再种一季,所以从六月下旬开始,就要收割、犁田、插秧、种秋土豆。

苏惟生父子再为苏老太爷的过世难过,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投入到农忙之中。

这段时间苏惟生时常巡视在田间,尽管戴了斗笠遮太阳,还是比原先黑了两个度。

至于苏正德……咳……别问,问就是两个字——黢黑。

“苏大人,早啊!”庄头隔得老远就跟两人打招呼。

“王庄头早。”

等走近一些,王庄头恭恭敬敬地对苏惟生道,“就这么些田地,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能收割完了,接下来该怎么做,还请苏大人示下。”

苏惟生笑道,“双抢期间大家都会很辛苦,待这几日忙完轮流歇上几天,近来只要派两个人看着水就成。”

“好嘞!”王庄头乐呵呵地道。

想当初,看着苏惟生年纪轻轻,又长得跟个公子哥儿似的,比大姑娘还白净,却非得让他爹来搞什么双季稻,王庄头对此表示深深的怀疑。

即便后来见到了像个庄稼汉的苏正德,又听说了去年堆肥引水的事,大家仍然将信将疑。

可是这庄子是王爷的,王爷发了话,苏家又是一家子当官儿的,他们能怎么办?

当时大家对今年的粮食收获挺悲观的,都觉得定会颗粒无收。

就算有去年的小丰收和王爷力保,他们仍然提心吊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提前那么早种植的稻谷长势竟然不错,比往年只种一季的时候都好。

眼看着稻穗开花、灌浆,最后一串串沉甸甸的谷子挂在田间,丰收在即。

他们看这父子俩的眼光就变了,那是打心眼儿里流露出来的尊敬。

“我的老天爷哟,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连种田都比别人种得好,难怪能考上状元哩!苏知府家的人就是有本事,了不得,了不得哩!”

这是在庄子上随处可听见的感慨。

苏正德叫住王庄头,“你让大家做好准备,有那要盖新房娶媳妇儿的,需得等冬日农闲再做,现在着实忙不过来。”

“好嘞!苏老爷,小的回头就去提醒他们,绝不敢因私事耽误正事!”王庄头连声保证。

苏惟生正要说话,就听远远一个人喊道,“苏大人……”

苏惟生转头一看,快步迎了过去,“王爷怎么亲自来了?”

滇池王笑眯眯地道,“这是咱们花城头一次试种双季稻,意义重大,要是不出意外,明年花城的粮食产量就能翻番,本王当然要亲眼看一看。”

一行人沿着田埂走了半盏茶功夫,就看到庄子上的壮劳力已经到地头了。

羽先生诧异道,“这么早?他们都用饭了没?”

此时天还没亮多久,卯正都不到。而花城人平日都是辰时用过早饭才开始干活,所以羽先生才有此一问。

滇池王对农事不精通,却也知道往年收割都是在九月份左右,那时候天气凉爽,不用抢时间,庄户人家确实没那么早下地干活。

一听羽先生问了出来,也疑惑地看向苏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