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官居一品>第443章 价值

送走江序和郝玉成,苏惟生捏了捏眉心,总算给自己找到一个喘息的机会!

那名唤葛飞的千户,定然是真实存在的,找金鑫楼做璎珞应该也确有其事。

但他心里很清楚,当初灰渡说得明明白白,近五十名刺客,个个都是他从京城月色阁挑出来的人。

所以,所谓的滇池王调集军士劫杀于他,并收买十来个月色阁的人混淆视听,不过是子虚乌有,为的只是哄骗他一个人罢了。

想来是郝玉成同下属吃酒时听说了葛飞这么个人,江序和那几名锦衣卫再暗中查探,而后想法子弄来那枚璎珞摆到了自己面前。

可苏惟生的心头还是前所未有地涌上一阵茫然——

之前的猜测成真了,江序联合徐县令、郝玉成二人将遇袭之事引到滇池王头上,以皇上会偏帮自己为由,鼓励自己与滇池王作对,甚至直接提出让他暗中搜集后者谋反的证据……

虽然被他三言两语改成了接近滇池王,获取其信任,暗中行事。

但苏惟生明白,江序之所以会答应得这么快,是因为他或者皇帝,根本没打算改主意。

他们要么会用自己的命嫁祸滇池王,逼得他谋反或者束手就擒,要么等自己取得滇池王信任之后,授意自己亲自动手。

后一件事要是成了,他必然会被当成凶手推出去。

总之,无论他们用哪种方法,他都别想活命。

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眼下他不必再刻意激怒滇池王,反而要与后者和平共处罢了。

苏惟生向后一仰,重重靠在椅背上,所以,他该何去何从?

顺着江序给的路走?协助皇帝除掉滇池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命都没了,最多得个追封罢了。

这玩意儿,他还当真不稀罕!

那么,投靠滇池王?

也行不通。

首先,滇池王并未表现出谋反之意,自己若将皇帝的意思和盘托出,一心一意帮助滇池王,就相当于背叛了皇帝。

届时皇帝若随意找个罪名处置他,滇池王能保得住自己吗?会为了自己,跟朝廷作对吗?

其次,就算滇池王有心造反,又一定能获胜吗?滇池四大关口,共计守军十七万。

花城穷苦,一旦造反,彻底失去朝廷那一半的军费粮草补贴,说不定连生存都成问题。

更别说对抗朝廷的火枪火炮,千军万马。

而一旦起事,自己就成了乱臣贼子,身在京城的苏家众人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可恨的是,因事关重大,无法与任何人商议,他只能一个人像只没头苍蝇似的乱转。

苏惟生长长叹了口气,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当务之急,是尽可能地让外界发现自己的价值,为自己增加更多筹码。

反正江序急着回去向皇帝复命,定然不会在花城久留。

那劳什子的“确保滇池官员百姓再无流寇之扰”,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江序来这一趟真正的目的只有两个,第一,看看滇池王在花城的影响力;第二,诱导苏惟生。

苏惟生猜得没错,江序的确没有久留,接下来的几天,又在城里逛了逛,还去了一趟盈驷关看练兵,随后便向滇池王提出了辞行。

对于苏惟生遇袭之事,江序跟滇池王一致对外宣称是江湖势力为谋财所为,等前者一回京,朝廷便会联合滇池郡巡抚衙门发布海捕文书。

在这期间,滇池王没有单独召见过苏惟生,不知是不是顾虑江序的存在。

端午过后,滇池王设宴为江序饯行,苏惟生作为知府,当然也要作陪。

推杯换盏之间,他故意在言语中向滇池王表示亲近,江序果然露出了不满之色。

滇池王目中微闪,但笑不语。

江序一行人离开之后,滇池王终于召见了苏惟生。

一见着他,滇池王便似笑非笑地问,“失望吗?”

这话问得没头没脑,苏惟生却明白,这是在问自己,对江序来这一趟的结果是不是很失望。

花城是滇池王的地盘,江序等人的动向,决计瞒不过他的眼睛。

即便不知自己几人在府衙后院说了什么,江序打听葛飞和璎珞的事,滇池王也必定早就知道了。

兴许滇池王已经推测出,江序联合徐县令和郝玉成,将劫杀之事推到了他的头上。

只是这失望二字,指的到底是对朝廷没有处置他这个“罪魁祸首”的失望,还是对江序等人奉熙和帝之命,刻意误导他的失望,就有待商榷了。

苏惟生无奈地笑了笑,“下官人微言轻,说了就能算么?”

失望不失望的有什么要紧,他如今已不求什么位极人臣,只想保命而已。

滇池王探究地看了他一眼,收起笑容,淡淡道,“文人志士,本王手底下并不缺,多一人不多,少一人不少。”

言下之意,想在花城拥有话语权,总得拿出点诚意来。

苏惟生想了想,打开了带来的盒子。

里头那几本小册子是他花费近十年时间记录誊写,最近又结合花城的情况重新编修过的。

滇池王一看,倒是起了几分兴致,“这是什么?”

苏惟生打开第一本册子,脸上带了几分得色,“当日与王爷一谈,下官也是茅塞顿开。回去之后,再结合滇池的具体情况,与家父商议过后,写成了这些。上一次,下官斗胆提出了六条建议,其中又以农事为最。若是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大魏何以繁荣?”

滇池王翻了翻册子,一下子挺直脊背,抬头问道,“农事?”

他记得,苏惟生的父亲在博阳是立过功的,还曾因此得了皇帝的封赏。

苏惟生点点头,“此书是近些年家父与下官查阅了无数农书、并多次试行之后汇集而成。后头的试稻种、杂交、增产,一时半会儿还无法施行,但前头的卧肥、引水,现阶段便可一试!”

当然,其实还有更多,花城这气候和土壤条件,大规模种药材、果树啥的也行得通,但也都不是短期内能见效的事。

何况更换作物事小,成品后的销路才是个大问题。总不能到时候种出来全砸在手里吧?到时候别说滇池王动不动怒,花城百姓就得跳起来把他生吃了。

不过这个问题他在来花城之前就考虑过,也找了许多人提前透了个话,虽要费些功夫,却也不是不能解决。

但是……他凭什么把所有筹码全部拿出来?

眼下光凭这些,就已足够引起滇池王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