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官居一品>第396章 大火(二)

苏惟生无力地往后一瘫,看来,说杨妃做的无疑了!

救出高太后,是不是就为了让她亲耳听见燕王的死讯?

只可惜燕王没死,高太后没死,丢了命的却是那么多无辜之人!

这些人的性命,该归咎于谁?杨妃吗?

但杨妃恨上高太后和燕王,是他跟夏礼青在背后一步一步引导的啊!

他一直以为杨妃不过后宫女子,使出的也不过是后宫的寻常手段,比如设计陷害,或者最多给熙和帝、高太后和燕王下毒什么的。

可他当真没想到,这女人能疯成这样!居然火烧皇宫,还烧了所有王府!

他自己前世手上也沾过不少人命,可那是因为在宫里生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他不想杀人,却有人会因他而死,有时候,不杀别人,别人就会杀你。

那时的他,不过是庆隆帝手中的一把刀而已。

苏惟生露出一丝苦笑,其实连刀都算不上。

也是因此,今生除了罪大恶极以及对自己有杀意的人,他从不曾要过旁人的性命。

知道京城走水之时他不曾担忧过,还有心思算计常阁老,是以为有天降大雪,火应该能很快扑灭。

可在他们到宫门口那会儿,雪就已经停了,加了桐油的火能烧成什么样……

因为一场阴差阳错,一条条血淋淋的人命摆在他面前,叫他拿什么去还?奴才的命,也是命啊!

“我会吩咐下去的,”苏正良叹了口气,“还有呢?”

小柱想了想,“燕王被接进宫就医,其他两位王爷搬到了大时雍坊的宅子暂住和休养。小的说完了。”

苏正良点点头,又看向高庆。

高庆开口道,“小的负责的是六七八几位皇子。”

昨夜宫宴结束得早,而且在众多宫妃面前未免拘谨,三人觉得有些没尽兴,就又聚到了七皇子府上喝酒。

除了七皇子府里养的舞姬,还从清风楼请了些姑娘作陪。

发现起火时,整个延庆郡王府都没人睡呢!

延庆郡王是七皇子的封号。

大家七手八脚,不光迅速灭了火,还抓到了还没来得及走远的纵火之人。

就是可怜了六皇子和八皇子,府里还是被烧了一小半,搬到了别处修整。

苏正良大喜,“抓到了?那人是谁?”

高庆摇头,“三位王爷正准备审问,就发现六皇子府和八皇子府的方向都有火光,把人一关就帮忙救火去了。等两府的火扑灭,连人带家什搬到崇正坊,才想起那名纵火之人。”

“不过那会儿宫里派了人来,三位王爷就把那人绑到宫里去了。小的回来前听说,皇上派了锦衣卫的吴大人负责审理。亲家老爷和亲家大少爷还带着人在城里四处搜查可疑之人来着。”

亲家老爷和亲家大少爷指的自然是苏茂谦的岳父夏佥事和小舅子阿绛。

苏正良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总之抓到现行就好,好歹能有个方向……”

何轩眉峰微动,“丁大街不是还住了个寿王吗?”

寿王太妃乃杨家女,他母亲顾氏到了京城仍旧不敢出门,顾忌的并非顾家,而是杨家——杨太妃乃当年的杨县令亲女,谁知道身边有没有杨家旧人?

万一瞧见他母亲,闹出当年顾氏私奔假死之事,何家的名声必将毁于一旦。

就算不闹出来,万一杨家以此胁迫他做什么,他又该怎么办?

因而何轩对寿王府还是挺关心的。

“寿王府……”小柱一拍脑袋,似乎刚刚想起来,

“整个府里的人全被烧死了,个个都死在床边或者榻边,有的甚至还躺在床上。世子猜测,应当与燕王府一样,都被下了药。”

苏茂谦听得脸色惨白,“看来这幕后之人除了慈寿宫,还深恨寿王府和燕王府。可这两位平时都低调得不行,能同时惹上什么人?”

苏正良沉吟道,“燕王看似低调,其实暗藏野心,得罪人并不奇怪。老夫惊讶的是寿王,就算牵涉到储位之争,寿王支持的蜀王已经死了,他一个受宠的皇弟,有什么人会对他下手?”

苏惟生惊讶地抬起头,“大伯似乎早知燕王包藏祸心?”

“现在燕王已无登位之可能,说与你们听也没什么。”苏正良缓缓开口,“四年前的年初,一位老友因病致仕,我亲自去通州接人。回程途中瞧见一名男子被一群人围着拳打脚踢……”

苏正良本想上前阻止,却有另外一位贵人率先出了手。

那位贵人就是燕王,而那男子,则是董方。

苏正良听出董方是博阳口音,这才多留意了一下。

董方呢,听说眼前之人是位王爷,便跪倒在地,说了自己的事。

原来董方在家乡被仇人害得家破人亡,自己也被囚禁了好几年,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就想进京告御状。

因为他在身陷囹圄之时,找到了那家人的罪证。

燕王当时说,“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替你向父皇递个话还是能办到的。你不妨先跟我回去,等父皇给了准信,我再带你进宫。今日有这么多人在场,放心,我不会杀人灭口的。”

说着还苦笑了一声,“我也没那能耐。”

董方就这么跟着燕王走了。

苏正良也想知道在家乡作恶的败类到底是谁,就一直等着。

谁知等了四五个月也没见动静。

他就派了人去找董方,找了近一个月吧,最后发现董方进了二皇子妃的陪嫁铺子里做账房。

因与皇子相关,苏正良派去的人,也就是高庆,留了个心眼儿,没问燕王、也没问董方的仇人,只问他想不想换个地方做事。

董方拒绝了。

那日董方说起自家事时涕泗横流的模样高庆记得一清二楚,见他态度有异就起了疑心,悄悄找附近的人打听了董方的来历。

那些人都说,董方是个秀才,原是从南方过来投亲的,到了京城才发现,亲戚早搬走了,盘缠也快用光了,只能缩在客栈的通铺里,每日出门找活干……

苏正良道,“老夫一听就觉得不对劲,又让高庆去了通州码头。到了那里才发现,码头上好些卸货的熟面孔都不见了,问起董方,大家也都说没见过。”

苏正良那时就发现了燕王的不简单,对于董方的事,也不想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