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官居一品>第346章 寒颤

熙和帝冷冷道,

“常家不是,前朝世家避世的、出世的却并不少,那位闻名京城的进士堂杜大儒不就是其中之一吗?余氏之父还是杜大儒的门生,当真有这等巧事?”

“你顺着这条线去查,务必把擅制香的前朝遗臣都给朕揪出来!常家那边只需暗中留意,不要打草惊蛇。”

“至于余氏,不必她承认!所有搜出腌臜物什的女子全部赐死,贴身下人通通乱棍打死。”

“余氏一族教女无方,毒杀当朝亲王,成年男丁处斩,其余人等刺字,流放北疆,女眷充入西北军红帐,立刻执行,不得有误!”

吴通默然,谋害皇室本就是大逆之罪,放在前朝是要诛九族的,如今只屠了一个余家,皇上的心肠还是太软了!

“那……常家呢?”

熙和帝神色一厉,“朕倒要看看,他们还有什么把戏!”

吴通退出去之后,熙和帝脸上的冷厉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苍凉与颓废,

“朕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老三,不能再出事了!”

“皇上……”冯公公担忧地唤了一声。

熙和帝摆了摆手。

不动常家,一是因为证据不足,与常誉来往的书信,余氏看一封烧一封,什么也没留下来。那些小玩意儿荆楚遍地都是,你凭什么说是常誉送的?

只能让吴通继续往下查了!

二来,今年已处置了好几个大族,若再向常家开刀,其余世家恐怕就要坐不住了!朝局刚刚稳下来,不可再生事端。

第三么,自然是要维持皇子之间的平衡。老六往下的几个也都大了,该担起事来了。

杀子之仇,他早晚会报!

熙和帝沉默许久,又把蔡东叫了进来,“那几个出宫后可有说什么?”

方才几名太医一离开,他就示意冯公公让蔡东跟了上去。

蔡东吞吞吐吐地道,“回皇上,几位大人……先是讨论了一会儿那名唤‘倾城’的香料,然后……然后……”

熙和帝抬起眼皮,“然后什么?”

蔡东一横心,“他们说昨夜是大殿下的头七,大殿下就是属蛇的,所以……所以……所以指不定那蛇……是……殿下回来报仇了!”

“还有,今日之事看到的人太多,吴大人虽已下了封口令,但在那之前,就有蜀王府的护卫泄露了风声。奴才回宫之前,就听见好几位大人在私底下议论,都说……是大殿下……”

说完战战兢兢地低下头,生怕熙和帝震怒。

谁知后者却只不咸不淡地道,“胡说八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好歹是读过圣贤书的,议论鬼神之事成何体统!没别的了?”

蔡东慌忙摇头,“没……没有了。”

“你去,让吴通把手头的事放下,先处理一下流言,退下吧。”

接到命令的吴通:???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是生怕累不死我啊!该死的大皇子,该死的蜀王,哦,这两个已经死透了!妈的,该死的常家!)

熙和帝捏了捏眉心,“冯德胜,世上真有鬼神吗?”

冯公公轻声道,“皇上信,奴才就信,皇上若不信,那奴才自然也不信的。”

熙和帝自言自语道,“昨夜是嘉晏的头七,今日是他的葬礼,他的确属蛇……难道真是他化为厉鬼回来报仇了?还有老鼠……老鼠又是怎么回事……老鼠……”

他突然硬生生打了个寒颤,“你说,会不会是淳于复在作祟?当年,淳于复就是被舅舅奉母后之命毒杀……死后被老鼠啃噬了尸身……是淳于复,还是整个淳于家都来报仇了?”

冯公公瞬间觉得寝殿里凉飕飕的,“皇上……您是不是多虑了?淳于大人都去了多少年了?便是那淳于复,骨头也早化成灰了……”

熙和帝却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年幼时一时冲动害死九皇姐之后,他夜夜噩梦缠身,精神恍惚,总觉得她的鬼魂前来索命,即便母后请来大觉寺的圆纯大师做了法事,他也做了整整一年的噩梦。

因此对于鬼神之事,他一向比常人多信几分。

老大脾气再急,再被下了药,也不至于认不出自己的生母。

老二再恨老大,也不至于眼睁睁看着萧家血脉被畜牲糟践而亡……

这一个个的,突然都跟着了魔似的。

放眼整个天下,被冤杀的,与皇室有大仇的,不就一个淳于家吗?加上被诛连的秦家和褚家,整整三百多条人命啊!

是不是他们的冤魂作祟,要他的儿子自相残杀,要萧家断子绝孙?

熙和帝越想越害怕,“你吩咐下去,给淳于氏的用度都要用最好的!只要不离开皇宫,不可限制其自由,不可怠慢!让太医每日去请一次平安脉,开些补身的良方,务必让她身子康健,长命百岁!”

冯公公:???这是正话还是反话?

他少有地懵圈了。

不过转念一想,定国公还在西北抵御外敌,皇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此时杀他的家人才对,只好一头雾水地应下了。

“皇上,您先歇会儿吧。”

熙和帝却又问道,“朕记得几年前定国公府似乎找到了淳于容的遗孀,如今怎么样了?”

冯公公更加纳闷,“听说已经病逝了。”

熙和帝颇有些遗憾,“那就算了。”

他打算的是,只要厚待淳于家的后代,说不定他们就能消些怨气,不报仇了呢!

不过这一害怕,他连失两子的悲痛也消了大半。

毕竟人嘛,终归还是把自己看得最重的。

熙和帝倒不是没怀疑过定国公府,可夏礼青的动向时刻都有人盯着,太夫人和定国公夫人更是身在江太后的眼皮子底下,不曾有过任何异动。

江太后与太夫人是有些交情,但她一向立身正,绝不会纵容太夫人残害皇嗣。

再说,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妇人,有那本事吗?

至于苏惟生,熙和帝更是想都没想过。

为什么呢?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林铃的死跟蜀王有关系。

萧嘉晏和林家那会儿之所以能知道,还是夏礼青那边辗转透的消息。

对一个帝王而言,死了个举人之女根本不算事儿,又如何会往下查?

试想一下,你家儿子不小心害死了旁人家的一只猫猫狗狗,你作出赔偿之后,还会在意那只猫猫狗狗到底是怎么死的,有没有被人算计吗?

苏惟生正是见得太多,才会无论熙和帝如何表示亲近,都不敢有片刻当真。

缓过神来,熙和帝又召来宗人府宗令和亲王,商议蜀王的后事。

最后决定就按萧嘉晏的例,毕竟蜀王弑兄已是皇室公开的秘密,若仍以亲王制治丧,其他宗室定会闹腾。

旨意一出,也就意味着在熙和帝心里,蜀王之死已经有了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