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官居一品>第320章 决心

“看来陛下很重视农事啊!”郝侍讲感慨一句,眼珠转了转,又看向赵怀瑾,“赵大人,要不你也写封关于农事的折子交给皇上?”

“不必了,下官的长处并不在此,”赵怀瑾淡淡回了一句,就转身回了自己的屋子。

他的确羡慕苏惟生,可为何要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勉强与人争?届时闹出笑话来,丢的还不是赵家的脸!

这郝侍讲一看就是想效仿苏惟生,却偏偏拉上自己,究其根底,不过是想借自家祖父的势罢了,当他是傻子么?

“呸!摆脸子给谁看呢,不就仗着有个尚书祖父吗!”郝翰林狠狠啐了一口,灰溜溜回了前院。

另一边,苏惟生跟着蔡公公进到太宸殿,就见熙和帝正在看奏折,宁老太爷则坐在下首喝茶,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他原打算伺立一旁,等熙和帝批阅完再说,岂料熙和帝一看见他,就将手里的朱笔一放,冲他招了招手,

“你来,坐这边!”

赐了座,熙和帝便迫不及待地开口,“苏爱卿既提了这么个建议,应该有法子解决放开路引后引起的各种问题吧?”

苏惟生当然不可能真的提完建议就甩手不管,对于可能会引起的问题他早就考虑过,并拿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不过他并未立即回答,而是反问道,“臣能问一问诸位大人提出了什么观点吗?”

说实话,熙和帝真不是个爱摆架子的皇帝,在臣子面前也一向没啥威严。要不是穿着那身龙袍,估计看起来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年人。

不管他从前做过什么,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可在与苏惟生仅有的几次见面中,都表现得十分随和。

因此苏惟生虽然不敢掉以轻心,但在他面前还是少了几分拘谨。

果然,熙和帝并未介意他的避而不答,而是将裴允致等老臣的顾虑一一讲给他听。

讲完才忧心忡忡地道,“朕也担心此政令一出,一旦管束不好必将引起大乱,到时再想收拾这个烂摊子,就难了!等世家缓过劲来,以此为借口采取什么手段,这些年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格局怕是会再次生变。”

看到熙和帝眼底的青黑和满脸的疲色,苏惟生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当皇帝风光是风光了,其中的艰难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不改制,熙和帝就只能继续做世家的傀儡,改制又要面临风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背上千古骂名。

熙和帝若在登基之初就能强硬起来,也不至于造成眼下的局面。

但他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地做了二十年皇帝,再加上先帝晚年留下的隐患,大魏积弊太深,已容不得他再存半分侥幸了。

苏惟生甚至在想,是不是陇西民乱和西北战事给眼前这位优柔寡断的君王敲响了警钟,才让他如此迫切地想要做出改变呢?

他定了定神,“纵观历史,哪一次改制不是千辛万苦,困难重重?改与不改其实就在皇上的一念之间,就看皇上是否能下得了这个决心了。”

他是在试探熙和帝的态度。

法子是有,困难也无可避免,以眼前这位皇帝从前的禀性,万一遇到难处时听大臣们抱怨一通就后悔了,再拿他跟宁老太爷这两个倡议者开刀,那该怎么办?

若真是如此,苏惟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缩回脖子,不再做任何尝试。

说到底,他对小家子气的熙和帝还是不大看得上的,眼下不过借他的手做些实事罢了,为他搭上性命?做什么美梦呢!

熙和帝还真没拿定主意,他叫苏惟生来,就是想看看他有没有啥好办法,要是有,当然得改,要是没有……

思及此处,他忽然心中一动,抬起眼深深看了苏惟生一眼。

他明白这小子的意思了。

没有好办法就不改吗?然后看着沉疴积弊日益加剧,万一再来个触发点引起百姓暴动,那大魏王朝还有的救吗?他这个皇位还能坐得安稳吗?

反而是主动出击,还有控制的余地……

熙和帝一横心,重重拍了一下桌子,“改!”

苏惟生望着熙和帝,心中有了些许改观。

真要下了决心,就是把自己逼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昔日安宁怕是会一去不返。对于一个优柔寡断成性的人来讲,做出这种决定委实不容易。

难道宁老太爷当初肯与江、高几家合作扶他上位,并不仅仅因为大势所趋和后辈荣华,也是觉得熙和帝还有救?

不过熙和帝到底能不能坚持,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出来,日子还长着呢!

但皇帝都表了态,他也不能没点表示,当即站起身深深一揖,“微臣愿为皇上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宁老太爷自然也跟着表了表忠心。

熙和帝虚扶一下,示意二人起身。

重新坐下之后,宁老太爷才问,“你有什么好建议尽管提出来,不成熟不要紧,大家可以一同完善。”

熙和帝也问,“有没有不开放路引,也能使商业繁荣的法子?”

看吧,他就说这皇帝的态度还是不够坚定,估计又在担心自己的皇位了。

苏惟生怎能容他再反悔?老实不客气地道,“没有。”

不放开路引,如何把南边的土产卖到北边、西边的货物卖到东边?若是全依靠大户人家的商队,那与不改制又有什么区别?

他要的是没有田地、食不果腹的小老百姓也能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找到更多谋生的法子,而不是窝在家乡等死,最后为了生存卖身为奴,甚至落草为寇。

想到要做的事,苏惟生心里陡然生出一股豪情,“皇上,有地图吗?最好是全幅的大魏版图。”

“有!”熙和帝立即起身,“跟朕来!”

太宸殿的后方就是御书房,偏殿布置了一些卧具,不回后宫时,熙和帝就在这里歇息。

御书房正对的墙上,挂着一整幅大魏版图,旁边放着一根金丝楠木细棍。

取得熙和帝同意之后,苏惟生便拿起那根细棍,指向版图上东南位置的闽都郡温陵府,

“皇上和诸位大人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所以,咱们可以暂时不在全国开放路引,先选一个地方试行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