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官居一品>第316章 献策(二)

苏惟生沉吟道,“您可吃过豆腐干?”

宁老太爷不明所以,“当然吃过。”

这东西多少茶楼酒楼都有,自家厨房偶尔也会做,用来佐粥、下酒、当小食都可以,岳西池小时候就挺爱吃。

“那么,咱们就以豆腐干为例。”苏惟生道,“豆干的原料是黄豆,而黄豆是庄户人家从地里种出来的。如果一斤黄豆能卖五文钱,那么一斤黄豆能做成多少斤豆腐干,又能卖多少银钱呢?”

宁老太爷还真回答不出来,他想了想,转头对满伯道,“去,叫一个厨娘过来。”

满伯出去吩咐了一声,又守在了湖心小亭外头。

苏惟生默——其实在博阳时苏澜就捣鼓出了好些种口味独特的豆干与酒楼茶楼合作,苏惟生也参与过。

因此对于一斤黄豆能做多少豆干、获取多少利润,他心里再清楚不过,根本不必问厨娘。

而且他方才问出那句话,只是想引导宁老太爷思考,并非向他索要答案。

不过叫都叫了,那就等着呗。

过得一时,厨娘就过来了。

宁老太爷立即问道,“一斤黄豆能做多少豆腐干?利润有多少?”

厨娘还以为是老太爷晚上想吃什么,特意叫她来吩咐的呢,怎的却问起这个?

她满脸为难,“这个奴婢没做过,会做豆干那位厨娘告假了,要过两天才回来。”

见宁老太爷似乎很失望,她忙道,“豆干没做过,但一斤黄豆能做多少豆腐奴婢却是知道的。奴婢婆家以前就做过豆腐卖。”

宁老太爷颔首,“那你说说。”

厨娘道,“奴婢婆家从前做的是嫩豆腐,一斤黄豆能出五斤左右的豆腐,利润在十五文钱左右……做豆腐剩出来的豆渣和油皮并不算在内。”

宁老太爷看向苏惟生,后者点点头,表示厨娘说的没错。

“黄豆本身不大值钱,却能做成豆腐和豆腐干,还有豆面、黄豆糕来创造利润,这就是所谓的让土产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苏惟生解释道,“您试想一下,农人把黄豆卖给豆腐坊的时候,朝廷要收一次税;等豆腐坊将做好的豆腐卖出来,朝廷又收一次税;豆腐干盛行于酒楼茶楼之中,卖出来时同样要收税。后两种税比卖黄豆时所收的还要高不少,这就是货品流通的重要性了。”

“因此咱们不光要重商,还要重工,毕竟‘做豆腐’这个过程不光需要人力,还需要一定的技术。如此,朝廷才不会因为土地被世家扼住喉咙,被他们控制。”

宁老太爷蹙眉道,“要是世家也行商呢?”

“那不是更好么?”苏惟生笑得十分狡黠,“即便是现在,世家也在行商啊!哪个世家不是开着各种铺子,再把田地里吃用不完的粮食卖出去获得利润?就说粮食吧,普通百姓只能把粮食卖给米铺,世家却可以自己开米铺,这就相当于多了一层利润,还可以根据米价的高低囤积居奇。”

“所以让我说,朝廷抑商,真正抑制的不过是小老百姓而已,世家大族有的是空子可钻。”

宁老太爷哑口无言,“你说的有些复杂,而且涉及朝野上下的方方面面,影响甚大,容我好好想想。”

苏惟生挑眉,影响能不大么?太祖以商贾之身建立新王朝都没能扭转千百年来世人对行商者的偏见,以熙和帝的优柔寡断,他敢下这个决心吗?

可在眼下,这确实是转移世家注意力最好的法子,总好过君臣一直在土地的问题上死磕!

谁让行商就是挣钱呢?

“我只是提出一点设想,算是抛砖引玉吧。至于能否实施、具体如何实施,就是皇上和朝廷的肱骨之臣要考虑的事了。”苏惟生光棍儿地道,“您要是没什么事儿,晚辈就告辞了?”

他痛快地行了个礼就准备撒丫子走人。

“等等,”宁老太爷叫住他,“就在家里吃晚饭,晚些时候跟我进宫一趟。主意是你出的,怎能直接甩袖子走人、把问题抛给我这个老头子?”

苏惟生知道老爷子是不想贪这功劳,忙摆手道,

“朝廷眼下风声紧,您看我这小胳膊小腿的,哪经得起这些折腾?我这身份,能不出风头还是不出风头的好。您就受点累,帮晚辈把话传了吧,我的名字您也别提,就说是您自己想的。毕竟,咱们都是为了大魏国泰民安嘛,您说是不?”

“小滑头!”宁老太爷笑骂了一句,话虽如此,他却明白苏惟生说的有道理。

因为中状元和拒绝各家联姻之事,世家对苏惟生已有几分不满。如果再知道这主意是苏惟生出的,他们会做出什么,就很难说了。

倘苏惟生是世家子,为了家族冒险出这么一次风头,再受家族保护,那还说得过去。

可苏家根基太浅,苏惟生自身品级又太低,若是世家联手对付他,就算自己与皇帝合力,都不一定护得住。

况且,到了苏惟生成为众矢之的那一天,皇帝真的会力保他吗?

就算皇帝肯保,那些无孔不入的人难道就想不到别的办法?

动不了苏惟生,随便寻个错处,拿苏茂谦、何轩甚至曹承沛出来做做文章,也够苏家和苏惟生喝一壶了。

因此,这个风头,苏惟生还真是出不得。

宁老太爷又吃了块点心,“皇上不是问你土地兼并的事吗?把答案给了老夫,你自己准备怎么回答?”

苏惟生一摊手,“就说想不出来呗,朝廷多少积年老臣都没捣鼓出法子,我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能懂什么?”

宁老太爷非常无语。十六岁的孩子?

心性沉稳、老奸巨猾到多少老年人都比不上的孩子?

“好吧,”宁老太爷郑重道,“不对外提。不过老夫致仕已久,这功劳要来也没什么用。我会私底下告诉皇上。”

苏惟生没反对,正是清楚宁老太爷是多正直的人,他才会来找他,并把话说得那么漂亮。

毕竟功劳多了,就算无法在明面上嘉奖,也会加重他在熙和帝心里的份量。

其实就算宁老太爷真为家族贪了这个功劳,苏惟生也不是没法子。他做事一向走一步看三步,在宁老太爷面前献的策不过是个引子而已。

在听了宁老太爷的话之后,熙和帝若真动了心想要实施,就必然还想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在这一点上,宁老太爷毕竟年纪大了,思想已经僵化,又从未真正在底层待过,对商事能有他了解得透吗?最后还是得问到他头上。

到时候……不还是要把到手的功劳吐出来还给自己?

所以苏惟生稳如老狗,话也说得格外大方。

宁老太爷并不是急性子,这会儿却被苏惟生的话勾得热血沸腾,一刻也坐不住,干脆换了衣裳准备直接进宫见熙和帝。

苏惟生也起身,跟他一道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