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官居一品>第210章 栖霞

九月初二,苏惟生五人各自带着两个小厮,提着书本和各家送来的大包小包,浩浩荡荡地登了船。

二十来天水路到了通州码头,又坐上几家来接人的马车走了三日陆路,总算到了城门口,一路排队等着进城。

此时已是九月二十八,路面的行人都换上了夹衣。好在几人到码头之后就添了衣裳,此时虽有凉风习习,也还能接受。

岳西池看向苏惟生三人,“你们会试前就住苏祭酒家吗?”

苏茂谦自然是回家住的,所以他没问。

苏惟生三人对视一眼,“先在大伯父家住上两日,等找到宅子再搬出来。”

他与曹承沛都是苏家人,何轩也是未来的苏家婿,就算长期住着也没什么。

但苏惟生还有另外的事要办,曹、何二人也有自己的交际,还是在外头赁个宅子自在。

岳西池点点头,他也明白住在别人家的诸多不便,“回去我让家里的管事问问附近的宅子。”

何轩忙摆手,“你家那附近都是达官贵人,纵是有宅子赁出来,怕也早被人抢光了。何况我们上京是为赶考,住过去也不合适,还是不要太惹眼的好。”

平阳伯府的王管事暗暗点头,心说少爷识人的眼光还不错。

苏茂谦道,“你别担心了,伯祖父家跟我们家那边儿都清净,挺适合看书的,回头我带他们去找。”

岳西池点点头,“那好吧,等定下来再通知我。”

王管事又上前行了一礼,“太太请几位公子得空去认认门。”当然,最主要的就是未来少奶奶的亲弟弟苏惟生公子。

苏惟生道,“等安顿下来必会上门叨扰。”

岳西池犹豫了一下,“明日,我就不去了。”

苏惟生等人先前在船上便说了,明天就去栖霞庵看杭氏。岳西池自觉与杭氏来往的并不多,不便去打扰他们相聚。

苏惟生道,“行,等这边处理完再派人给你送信。”

一行人挥手告别。

苏茂谦直接回家去了,苏正良还未散值。

何氏见到苏惟生三人自然是高兴的,与曹、何二人虽不熟,但一个算是外甥,一个是未来的侄女婿,都是风华正茂的少年举人,哪有不喜欢的呢?不过念及他们赶了许久的路,略问了几句就让他们去休息了。

这次一行人没有女眷,何氏便将他们都安排在了前院。

晚间苏正良回到家,勉励了曹、何二人一番,留下苏惟生说话。

苏正良肃然道,“你此次来得如此匆忙,可是为了林家姑娘?”

苏惟生没有否认,“最后一面见不到,总要去她坟前上一柱香。”

苏正良叹了口气,“应该的。突发急病谁也没有料到,去的太突然了。你去看一看,也算全了这段情分。明日便让你大伯母安排吧。”

“多谢大伯父。”

看着眼前少年消瘦沉寂的面庞,苏正良目中微露悲悯,“人已经去了,看了这一回就安心准备会试吧。想开些,你年纪还小,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晚辈明白,大伯父。”

苏惟生走出苏正良的书房,心中一哂,想开?大抵是永远想不开的。

但这些人选择尽量隐瞒,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关心呢?既如此,就暂且让他们放一放心吧。

他默默回到院子里,坐在石桌前如老僧入定。

栖霞庵坐落于城外栖霞山的山顶无问峰,原是前朝皇室所建,专门用来收容犯错女眷的地方。后被先帝赐给了太祖的一位兰贵妃,令她在此地出家。

兰贵妃去后,栖霞庵便由她的女儿,也就是太祖第八女琅华公主做了住持,终身未嫁。如今这位住持乃是琅华公主的徒弟,法号“慧恩师太”,据说是琅华公主捡来的弃婴,从小在庵里长大的。

一行人清早用过早饭从苏宅出来,再行至庵前,足足用了一个半时辰。何氏身边的宋妈妈便一路跟他们说了些栖霞庵的事。

曹承沛诧异道,“庵堂还能世袭?”

宋妈妈笑道,“皇家一言九鼎,这栖霞山与栖霞庵当年既赐给了那位,自然也该由她的后人作主。”

何轩咋舌,“整片山都是栖霞庵的?”

“不错,”宋妈妈道,“山上有一大片梅林,山下的土地都佃给了附近的贫民耕种,每年只收一成租子。”

“一成?这么低!在整个大魏怕是绝无仅有了吧!”

宋妈妈四下看了看,压低嗓子道,“那位兰贵妃如何老奴是不晓得,不过听四周的村民说,琅华师太与慧恩师太,都是极悲天悯人的性子。宁愿自己清苦些,也要顾着黎民百姓的性命。去年西北大旱,慧恩师太购置了好些米粮药材送过去呢!”

苏惟生心中一动,“我记得,定国公太夫人曾经也是在此清修的。”

宋妈妈道,“是啊,听说年年都派人回来探望师太呢!”

苏惟生皱了皱眉,脑中思量开来。

兰贵妃是太祖贵妃,燕王之生母,争储落败未随其子一道身死,反被勒令出家,其女终身未嫁。

按理来讲,不说慧恩师太,琅华师太应该对先帝一系恨之入骨才是吧?却为何会在定元四年接收并负责看管罪臣之女淳于氏,如今又收留了皇家的受害者杭氏?

栖霞庵收租如此之低,到底是真的悲天悯人还是收买民心?皇家竟坐视不理?

苏惟生只觉得脑中成了一团乱麻。不,不对,还有个宁国大长公主。

难道都是因为公主力保?这位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公主,会有如此大的能耐?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还有栖霞庵,是否早已投靠熙和帝?若非如此,熙和帝又怎会放心让杭氏出家,而不是把人留在扬威侯府严加看管?

苏惟生暗自提高了警惕,决定见到人之后,不该说的一句也不能说。心下不禁暗暗庆幸——幸好没把实情告诉何轩几人,不至于露了端倪。

他当然知道何轩与岳西池兴许猜到了什么,但猜测终究是猜测,只要不摆明态度,就不会引来祸事。

宋妈妈将何氏的帖子递给门口的小尼姑,说明来意,那小尼姑便进正殿去了。

过得一时,一名三十来岁、名唤静圆的女尼便出来相迎,“阿弥陀佛,师父在闭关中,诸位想见静言,就随贫尼来吧。”

静言?苏惟生下意识握了握拳又立刻松开,是叫杭氏对林铃之死缄口不言的意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