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官居一品>第184章 叮嘱

回到苏家已是戌时三刻,众人应酬一天都累得不轻,梳洗完便早早歇下了。

翌日用过早饭,苏惟生陪同周氏母女出门买要带给各家的礼物,苏正德便与苏正文说了回南陵的事。

苏正文有些意外,“这么快就走?”他还想再盯儿子一段时间呢。

苏正德道,“长生只请了一月的假,学里先生再宽和,迟迟不归也是不美。况且这孩子心里挂念着学业呢!”

苏正文一想,年轻人知道以学业为重是好事,便也没多说什么,想了想又道,“我跟你们一起走吧!”

苏正德吃了一惊,“难得父子团聚,二哥为何不多留一段时日、享一享天伦之乐?阿琛应该也盼着多尽点孝心……吧?”

你这个“吧”是啥意思?苏正文知道这堂弟脑袋偶尔会少根筋,也没跟他计较,摆手道,

“几十岁的人了,又不是没断奶的娃娃,再说有大哥看着,阿琛不至于行差踏错。如今茂谦有了好亲事,我也不担心他再受亏待。你嫂子还不知怎么样了呢,爹年事已高,离得太久我也不放心。”

苏正德又劝了几句,苏正文还是不肯改主意,只好暂时作罢。等苏正良叔侄下衙,苏正德便去辞行了。

登船的日子定在九月二十二,在离开的前两天,宁氏留在京中的一位杨嬷嬷过来给未来七少奶奶请了一回安。

除了送些京中时兴的小玩意儿,杨嬷嬷还奉命给苏沁普及了一下京中人物关系,先说的是平阳伯府,这第二个嘛,就是定国公府了。

苏沁也机灵,不动声色地从她口中问出了不少柳氏的事,而后就欢欢喜喜地回家啦!

九月二十二,城外十里亭。

苏惟琛父子似乎在听苏正文低声交代什么,苏正良在同苏正德说话,苏惟生则被阿丹跟阿绛拉到了一边。

有一起干过架的交情,这兄弟俩也来送了一回。夏礼青身为世子,一举一动太过惹眼,因此今日并未前来,只私下备了份礼,与定国公府的程仪一道送到了苏家。

阿绛哭唧唧道,“惟生,你可要早些考中那劳什子的举人,早些进京,不然我这日子真是没法儿过了!”

阿丹深以为然地点头。

也不为别的,阿绛跟弟弟阿素前几日就搬进了定国公府,定国公公务繁忙,就把这兄弟俩丢给了夏义柏和夏礼青。

叔侄俩虽也有各自的差事,却也没耽误为他二人制定了严格的计划表:每日五更就得起床,不光要习武,还得背四书五经加什么杂七杂八的史书,每日的任务完不成,还得受罚。

天地良心,从前在家里的时候,就是有个得宠的后娘也没这么惨啊!

可自从进了府,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水深火热!

至于阿丹么,做二哥的,要不要以身作则?功课也比从前多了好几倍。

三人不是没抗议过,夏礼青龇出一口白牙,“要不要我去问问苏祭酒,平日你们在学里是怎么混日子的?”

阿丹他们跟苏茂谦兄弟同在国子监念书,不过由于身份不同,前者是在国子学,后者是在太学,都隶属国子监。

本朝对官学进行了改制,两者都有外舍、中舍、内舍之分,级别由低到高。

几人之中,只有苏茂谦这个身上有秀才功名的考进了中舍,其余人都在外舍。只有过了乡试成了举人,才有资格向内舍考一考,内舍算是朝廷办的“进士堂”。

当然,如赵怀瑾那等才子,应该是有意拜别的名师,所以才未进内舍。

得,你是大哥你说了算!阿绛欲哭无泪。

阿丹琢磨着父亲跟大哥貌似对苏惟生比较另眼相看,就撺掇着阿绛过来说说,让他早点进京,日后常来常往的,也好替自己兄弟几个说说情,让他们松快松快,是吧?

苏惟生听完笑眯眯道,“行啊,回头我就给世子写信,请他再加一门药理课。”

“嗷!不要!”阿绛惨叫一声败走。

这时苏茂谦与苏茂诀结伴过来,“惟生叔,你放心,后年我一定回去。”

乡试三年一次,下一次就在后年八月。

苏惟生笑道,“好,我在博阳等你。”

想了想又看向苏茂诀,“阿诀,你今年十二,也不小了,是非黑白想必也不用我说。你比茂谦机灵,平日里多看着他些,别让他被欺负了。”

苏茂诀讪讪,还有谁能欺负他大哥,不就是他娘跟弟弟妹妹嘛!

其实他与莫氏更加亲近,自然明白母亲并不是不喜欢大哥,只是心存愧疚,又不敢面对,便索性当个鸵鸟,缩着脖子当没这个人罢了。当然,这么多年没见,生疏些也是难免的。

不过现下大哥结了这样一门亲,他娘哄着还来不及呢,心里再别扭,怕是也不敢忽视了。

苏惟生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愧疚?他只见过心存愧疚拼命补偿的,倒没见过视而不见给人委屈受的。若真是如此,莫氏那脑子的坑得有多大啊?

因此他全当没看见苏茂诀脸上的尴尬,

“茂谦不善言辞,不代表心里不在意你这个弟弟。嫡亲兄弟,血浓于水,是要相互扶持一辈子的,你多帮帮他,他不会不领情。”

莫氏大概不敢再忽视茂谦没错,但在平日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让他受些小委屈却大有可能。毕竟面子情跟真心疼爱还是有差距的。

而苏茂诀若肯居中调和,自然又大不一样。当然,要不是这几日相处过,发现这小子没龙凤胎那样歪得彻底,还算有救,他才不会说这些话。罢了,总归是苏家人。

苏茂谦无奈,“惟生叔,我不是小孩子了。”

后者翻了个白眼,不是小孩子,是老好人,大傻子!

苏茂诀看着二人互动,眼底不自觉地闪过一丝羡慕,“惟生叔,我明白了。”

说完话的长辈们也过来了,苏正良望一眼等在路上的马车,

“生哥儿,你是个稳重的孩子,多余的话老夫就不说了。只有一句,好好读书,苏家的未来还要看你们。”

苏惟生郑重应诺,“晚辈明白。”

苏正良点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