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武动大晋,诡才书生>第136章 山呼海啸

来到前院。

但见正有个三十出头的妇人参与选拔。

抱着八十斤石碾,憋红脸,吃力的一步步往前挪。

眼看经过倒插在二十步外的长枪,力气乍泄,石碾猛的脱手,砸向脚背。

一杆十字戟凭空出现,轻灵接住石碾,移向一旁。

有近卫全场监督,及时出手救下。

“请老爷再给一次机会,民妇可以的,一定可以……”

妇人悲声追向石碾,又要伸手去抱。

走路之间,下身不断落下血滴。

捕快伸手拦住:“往昔招募,需抱百斤以上铁球来回跑百步,李大人心善,已将难度降低过半,大妹子请回吧。”

妇人恸哭:“民妇刚死了丈夫,家中上有公婆下有稚子,好几口人没了生计,就快饿死了,求老爷再给次机会,求求您了……”

说着,跪下不断磕头。

塞满大院中的众人感同身受,集体黯然失声。

寿安疫病加人祸,家中没损员的少之又少,有些甚至只剩个孤家寡人。

“李大人。”

常春及手下捕快们集体躬身问候。

“见过县主老爷。”

应征者集体下跪。

体制内的是为同僚,统称大人。

而体制之外的平民百姓,则称县主或老爷。

李琼直直走向妇人,在其惶恐目光中蹲下把脉。

随之皱眉:“你这是……月子没养好落下的病根,最近还染过瘟疫?”

妇人拼命点头,满脸哀求。

众人钦佩至极。

李琼起身,纵目四顾:“在场染过瘟疫的举手。”

院内应征者,陆陆续续有人举手,且越举越多。

比例高达六七成。

就算已经成功入选捕快的五十人,也有过半举手。

李琼脸色猛沉:“没染过的举手。”

众人心头一寒,再不敢磨蹭,第一时间举手。

人数,不到两成。

很多人害怕染病影响应征,刚才瞒而不报。

李琼:“常捕头,你甑别考核通过者当中没染过疫病的,尽快安排就职。”

常春点头。

瘟疫是重疾,即便好了,仍有气短乏力等后遗症,气色也与常人有异。

想要辨别出来并不难。

应征者中,没染过瘟疫的大喜。

余者,死死抓住到手的银子,心头惴惴。

于是,当场就有一个刚入选捕快的男子怯怯申辩:“县主,我们病好后确实有些气短乏力,但会很快好起来的。”

“是的,县主,我们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如今百业萧条,庄稼也因干旱和久无伺弄而绝收,小人全家没了生计,求县主体恤。”

“求县主体恤……”

院内刚刚起身的应征者又呼啦啦跪倒一大片。

李琼伸手虚扶:“诸位出身本县,对这里的感情无人能及,无论担任捕快或城卫皆再合适不过。”

“蒙诸位称声县主,李某不才,自当更恪尽职守,岂会嫌弃你们。”

有个胆大者小心试探:“县主的意思是……”

李琼:“回家歇着吧,养好了再来报到。”

“多谢县主。”

“多谢县主。”

众人喜极而泣,山呼海啸。

李琼板起面孔:“你们想必听说过我是从西域一路杀回来的,光和尚就杀了上百个,所以别给我打马虎眼,身体养好了立即滚来报到。”

“不敢,不敢。”

众人连连摇头,脸上洋溢出笑容。

地上,妇人壮起胆子:“民妇先前是有些饿晕头了,求县主再给次考核机会,这次一定可以。”

李琼又从阿狸腰间扯来钱袋子,摸出一锭十两银子递去:“我观你双手并无老茧,甚是灵巧,应是精通针线活的,拿上银子先回家照顾老小吧。”

“寿安百废待兴,你若有手艺在身,未必要吃城卫的辛苦饭。”

有人认得妇人,当场插话:“县主法眼,他是咱们寿安远近闻名的绣娘陈秀儿。”

李琼愕然转头。

常春重重点头。

这陈秀儿三十出头,本有几分资色。

又长期从事绣工活儿,极少外出,养得皮肤白皙。

活脱脱一颗熟透了的水蜜桃。

常春自然暗暗惦记过。

李琼醉了。

一个绣花的来应征城卫,这叫啥破事?

阿狸传音:“公子,我以前听说过她,丈夫嗜赌成性,为还赎债将年长的两个女儿卖入青楼,她为此悬梁自尽过,甚是可怜。”

李琼心生怜悯,突发奇想:“陈秀儿,寿安织造局晚些时候便会成立,你到时来应征吧。”

陈秀儿大喜:“多谢县主。”

州府才有织造局,县是没有的。

但这并非强制性规定。

听闻织造局好织工的工钱极高,远胜过城卫。

李琼再递银子。

陈秀儿极为渴望,却犹豫着摇头:“县主,城中暴乱时,民妇家中遭人抢掠数次,丈夫为护粮食财物也遭人所杀。”

“民妇想要些吃食,若是能再赏些药物,更感激不尽。”

“公婆虽依靠县主的散瘟汤侥幸活下来,但至今行动困难,孩子也胃口大减,成天病怏怏的没精神。”

李琼纵目四望,但见个个满脸菜色。

原先不及多想,如今不禁疑窦纵生:“常捕头,难道巩州没发物资过来?还有,城中也应有不少粮商吧,难道全在暴乱中被抢光不成?”

常春苦笑:“巩州五日前倒发放过些粮肉,但数量太少,根本不够分。”

“至于粮商,小的几家是被抢光,几家大粮行皆有自身的看家护院,实力极为强大,得以保全……”

李琼目光乍寒:“说!”

常春:“几家大粮行自恃背景深厚,如今联合起来坐地起价,粮价已涨至瘟疫前的三倍以上。”

李琼冷笑:“阿狸,你带上两个近卫上门,给他们三个选择。”

“一,把所有粮食暂借县衙,十日内归还。”

“二,开仓卖粮,最高只可溢价两成。”

“三,杀,杀无赦!”

“好的,公……老爷!”

阿狸随手点过两个近卫,扛着大黑切,晃晃悠悠出门。

院内外人群如潮分开道路,目送三人离去。

随后,爆发出如雷欢呼声。

城内如今这千户居民,几乎每家都被暴民反复抢过。

以致无粮无财,吃了上顿没下顿。

如今有了这五两银子,各家相互拆借下,又能撑下去了。

常春伸手压下声音:“为免巩州物资来得太慢,大人已遣数名高手前去催促,最多五日即可押运回来。”

“诸位放心,届时每户皆可依人头领取,保证人人饭管饱,油水管够。”

“多谢县主。”

“多谢县主……”

院内外又跪成一片,欢呼声不止。

李琼再递。

陈秀儿终于接过银子,满脸感激的拜了又拜,这才起身向外走。

沿途过处,仍时有血滴落下。

李琼目泛寒光,杀机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