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25章 成亲

婚期已定,就在明年的四月份。

四月初六是个黄道吉日,宜嫁娶,这是一个好日子,算命的说那天的日子对他们两家都最好,于是两家都同意了。

婚期既定,李宁安就不好再上门,这段时间两人不能再见面。

所以他就拿自己作的诗文让林瑞送过去,交给林寻帮他审阅。

林瑞便成了两人之间的传话筒,每次登门时,林瑞无不带着一丝幽怨,跟受了多大伤害似的。

再就是他出去逛街同样会买些小礼物送给未来的妻子,争取在她那里留下好印象。

李家已于此前去林家下了聘,送上聘礼及金器等,李家家底远不如林家雄厚,但李金辉和许氏已经拿出了最大的诚意。

他家的家底可以说是从李宁安采集松脂制作松香攒下来的,秀才所产生的佃租其实并没有多少,真正家中开始富足还要从他中举后说起。

起了三座院子之后,许氏将家中产业盘点了一下,有三河村中的田亩。

再加上李家后院的山地全部给包下种上了松树,产下的松香扩大了许多。

二叔和四叔近两年,因为将家里的田基本上都佃租出去了,两人都闲不下来,便将村子附近的几个山头都给买来种上了松树。

随后,事情便瞒不住了,毕竟李家承包了这么大块山地。

李金辉看家里富裕起来,便没想着瞒村里人,特意在两家祠堂门口开了个大会,最后同意由李家带头种植松树。

有李宁安这么个举人,在前面顶着,村民们自然敢一块跟风。

当时听着,李金辉在那演讲,李宁安不禁有些后知后觉,这不就是最早的先富带后富,领着村民致富脱贫吗?

村民们自然不会怨恨李家先前瞒着他们,松香的制作一直都是李家的技术,人家吃着这门手艺愿意带他们,他们自然乐开了花。

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李家在村里的影响力,许老爷子自是知道此事,可却无可奈何。

只能想着家里多攒些银钱,让族里的孩子们都能上进些,培养出个像李宁安那样的人才来。

许氏将家中的大半银钱都放在聘礼中了,毕竟林家富贵,李宁安要娶人家姑娘,多少要表现出一些诚意来。

穷秀才富举人,考中举人就没有穷的,这是李宁安中举没两年,举人致富的方法可谓多样。

可家人都未涉及此道,而且家中除了大伯,都不擅经营。

李宁安暂时也不愿在读书以外的事上多分心,家中事物都由李明山张罗,若想开什么铺子,就从家中的支取钱财,给予家里人试错的风险。

解元牌坊立在三河村村口,每次村中人干农活或是有外乡人经过,无不称赞,村人多,以此为豪。

大婚当日,李家张灯结彩,贴着喜字红花。

厨房灶上同样是忙碌的紧,本来想着让奶奶和村中的婶婶看着来,可是在灶上忙活了一辈子的许氏却推辞了。

于是李家请了县城中颇有名气的一位大厨过来掌勺,三河村中以及邻村亲戚朋友全都过来帮忙。

仅仅是席面就安排了十数桌,另外还要安排挑担的、陪客的,还要送请帖、接新娘等等等。

一家人忙活的一宿没睡,李宁安想陪着他们,可却被他们压回房间,好好休息,新郎官,明天可不能打瞌睡。

第二日一大清早,一家人又起来忙活,李宁安本以为许氏早晨会精力不济,谁知她看起来比自己还要精神,整个人容光满面的。

“一转眼,宁安都到了成亲的年纪,我们可都老了。”王莲英一脸喜色。

“就是不知道娶来的媳妇好不好相处,她是书香门第出来的,肯定与村妇不同。

到时候你可不能耳根子软,得好好拿出当家人的模样,要对媳妇好,可却不能让别人压你一头。

夫妻之间,还是得男子做主。”许氏想起林寻,就对着李宁安又絮叨了一通。

李宁安颇觉得窘迫,就忙道:“奶奶,你放心吧,我肯定不会让她压着我的。”

许氏怀疑地看了他一眼,她老是觉得自己的孙子性子太软了,很容易被人欺负。

将信将疑地点点头:“人家是大家闺秀,也不知道好不好相处?会不会嫌弃我们的乡下人?”

说到最后,她又颇为忧虑。

李宁安看着奶奶,心中暗叹一口气。

这还没嫁进来呢,奶奶就开始担忧林寻好不好相处了。

一方面,让他好好对待人家,能让则让;另一方面,又让他拿出男子气概,不能让媳妇之后压着他。

他奶奶和娘亲对他非常好,可这不意味以后对林寻也很好。

不管是农家还是富贵人家,后院里都想着给新媳妇立规矩,这是他所不能理解的。

即使同为女性大家仍然都是一样的想法,封建礼教的糟粕挟制着人。

总的来说,女儿家从始至终都是弱势群体。

李宁安要办喜酒,村里人自然都要过来,三爷爷还有四爷爷便将村中的马车、牛车等集中了起来,带着全村人一同进城。

到了吉时,李宁安便与黎敬浩、赵琪等同窗一道去林家接亲。

原先没打算让黎敬浩他们来帮忙,随个礼,吃个席,恭贺一番事情就完了。

可赵琪自告奋勇,说是要来这里再学习学习经验,好为自己以后的婚事做准备。

迎亲路上,李宁安一身举人服饰,头戴花翎冠,身着新郎吉服。

最重要的便是所穿的鞋子很是特别,穿着靴子颜色配以墨黑。

这身行头不仅代表着身份和地位,还代表着荣誉。

旁人一看,李宁安这身行头便知是一位举人老爷。

轿子则由八人抬着,八抬大轿一路吹吹打打到了林家,男子成亲被称为小登科,于仪制上可稍有僭越。

即使是平民也能在成婚之日穿上权贵华服,女子出嫁时则可穿凤冠霞帔,毕竟这是一生一次的喜事。

古代成亲的流程比现代更为复杂,李宁安已是记性很好的了,但要记住各项流程也极其不易。

街道两旁的百姓都聚在一块看起了热闹。

“李解元今日成婚,听说他与林家结了亲。”

“解元郎还未满二十吧!如此年轻的解元,整个湖广恐怕也不多见吧?”

李宁安只需摆出解元郎的名号,就吸引了百姓的一众眼球。

李宁定乐呵呵的撒着喜钱,不多但只是图个吉利。

老百姓都是十分敬重读书人,因为唯有读书人才能做官,商人们纵是再富有,在这重农抑商的年代里,但往往与为富不仁之列的贬义联系在一起。

李宁安到了林家,天成佳耦是知音,共苦同甘不变心。

他自是吟诗作对之后才进门,院中为新娘撑起一把红伞,林寻手拿团扇缓缓向前。

吉时到时,林寻立于伞下,红盖头遮面。

李宁安看不到她脸上的神情,不知她是为成亲而高兴,还是以后的日子里远离家而伤心。

李宁安心中默默想着。

无论出嫁时,林寻是喜悦还是悲伤,既然他们已成为夫妻,他便会对这女孩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