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89章 岁试

县试当天,常德府下了一场春雨,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天气是冷的不行,寒风一阵一阵的。

县衙礼房内部的考棚环境并不好,李宁邦两人恐怕好过不了。

不过对于常德府学的一众廪膳生来说,县试无疑是他们赚钱的大好机会。

李宁安这几日在府学中读书,不时就会听见有士子低语,偶尔冒出两句“你收了多少”的话语。

只是毕竟赚取钱财的事有辱斯文,廪生们大抵只是私下里互相议论一下,可没人摆在台面上说这事。

那些老生员倒是没有如此多的顾忌,收起钱来毫不手软,甚至恶意加价的都有。

他们占着这个身份可不是为了每月区区的禄米,收取作保费才是大头。

作为需要作保的廪生之一,李宁安当天就过去了礼房考棚,在士子唱名时,为他作保的廪生同样要在知县大人面前露面。

其实会有人担心为他人作保的风险,只是朝廷明文规定,在册廪生必须出面替人作保。

能找到知底的士子还好,若是寻了个偷机的,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呢。

李宁安在县试前收到了不少作保士子的请求,更是有不少人甚至直接上他家去堵门的。

只是保结毕竟还是有些风险的,除了给三河草堂和黎家族学的士子作保之外,李宁安并没有去帮其他不熟识的士子作保。

即便对方开出怎样的价钱他都不心动,很快他底下的名额就用了出去。

毕竟自己家里就有俩小子需要自己出面,这笔钱家里倒是省了出来。

作保和结保主打的就是一个熟悉人之间相连,李宁安不管是从人情,还是风险规避上来说都不会有冒险的选择。

县试过后几日,李宁安才从李宁邦那边听见了喜讯:“兄长,我过了!”

“十四弟也过了县试!”

李宁安听了消息很是高兴,这两人接下来就不必往返于县、府了,可以留在府城备考四月的府试。

“这府试我再苦读两个月,我若是侥幸中了,到时候一定请你们吃一顿好的。”李宁邦有些兴奋的道。

对这小子来说,能过县试已经是一件相当令他惊喜的事了,再怎么说也算是为他去年一年的苦学尽了力。

李宁安上去就给他一拳,“你有钱吗?就在这口出狂言”。

眼看李宁邦要说话,他赶忙上前捂住了他的嘴。

怪不得这小子说要请他们吃好的,先前给他讲了一下自己在府学中的苦逼生活。

这要是让黎敬浩知道我说他在府学里吃土,怕不是要杀了自己。

四月府试,李宁邦和小十四双双都落了榜,两人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随即,李宁安安慰了他们一番,能过县试那么考过府试的希望就会很大,这次就当是练手了。

李明溪更是放的很开,这俩小子除了在府城中的住宿吃食掏了钱,像作保费用这种花销大头直接就省了。

不过好在这俩小子的性格都开朗的很,过几日就好多了。

李宁安了解一番,就顾不得闲,随后的这段时间在府学中会十分忙碌。

因为四月之后学政大人将到达常德府,为常德府学以及武陵、桃源四县的士子主持岁试。

岁试就是生员们的期末考试,等它的严厉制度,却不是其他考试可以比较的。

岁试考核共分为六等,第一等前列者,若是府学廪膳生出缺,可递补为廪膳生,平常倒是没有缺,只是今年有一名廪生去了国子监,便空了一名。

不仅是赵琪,即使是前次嘴上说着不在意的黎敬浩都开始偷偷的卷了起来,一个个摩拳擦掌,等着这一遭。

李宁安则是要尽力保证自己廪膳生的身份,自己上次就是吊车尾,若是出了差错,别被人踢下去就搞笑了。

其次就是补为增广生,一等二等皆有赏,三等如常。

但一众生员们更加在意的其实并不是六等考核的身份进阶,其实更在意的是保持身份不变。

岁试的处罚同样有相应的标准——四等挞责,五等依次降等。

廪生降为增生,增生降为附生,附生再降等的话,生员襕衫不许穿了,只许穿青衣。

至于六等,则直接被学政大人清除出秀才名册,别以为他没有这样的权利,毕竟只是最低等的秀才功名。

只要问题合理,学政大人完全有办法革除那人的功名。

崔源易刚刚到任,他的前任学政大人更是已经在湖广各府革去过数位士子的生员襕衫。

虽说他业务不太熟练,但正想着拎出几个人来试试手。

更为重要的是,六等遴选身份是为了接下来的乡试。

只有前三等才有资格参加,这算是参加乡试的第一关,若是过不去,那只能回家洗洗睡了。

所以处于岁试开始前的这段时间,府学的士子们刻苦读书的态度出奇的一致。

平常一些不在府学住的士子,为了方便都搬了回来。

李宁安对即将到来的岁试有些忧虑,可不至于呕心沥血的挑灯夜读。

他院试过后就一直潜心读书,这样要是都过不了,只能喊冤,天理何在?

“宁安,此题何解?”

“昨日齐教谕所讲的岁试公示你去看没看?”

这段时间里你们倒是忙了起来,每次黎敬浩来询问他时,李宁安就不禁感叹,这小子总归是承认我学霸的身份了。

李宁安虽然不喜欢被人打扰,更倾向于安静的看书,但这小子毕竟是好兄弟,倒是不至于不搭理他。

俩人一问一答,一时搞的李宁安都来了兴致。

旁屋的赵琪这才发现,李宁安不善辩论,可思路清晰,学识渊博,总结一个字,看书很杂,懂得多。

李宁安:你那是一个字…

“宁安,你懂的可真多,可是你这话不是出自哪个话本吗?”

“呃,你就说合不合理吧?”

之前看的话本,本来是用来消遣的,可是哪只与自己先前看的典章却不同。

这些话本立意很清晰,大体就是忠君爱国,家国情怀。

要是写一些不满当朝者的故事,怕是都不会出现,就被物理消灭了。

“我现在是终于明白,为啥你能得到泰禹先生的青睐了,你是不是忽悠他了?”

看着黎敬浩越说越离谱,赶忙打断了他。

赵琪不由感叹如果不是和李宁安探讨,他根本不知晓李宁安竟然通晓这么多事,引经据典更是信手拈来。

心中暗暗打算,看来自己还是不够卷,卷不死就接着肝,迟早超越这小子。

学政大人驾临常德府,常德府从知府到各县知县都格外重视,毕竟岁试也事关文教考核,这可都是政绩呀!

这回举行岁试,崔源易算是有了经验,从武昌府出来之后直接去了荆州府,像常德这样的小府自然被排在了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