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66章 院试

李宁安没敢再耽搁,又掏出抹布擦去挡板上的灰尘。

然后检查一遍木板是否平整,别到时候坑坑洼洼的,别到时候一毛笔碰到坑,直接干透了。

之后再用力把木板取下,而后与另一块木板拼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躺在上头睡觉了,之后便静坐着等待考试开场。

好在号舍这个小隔间有那么长,躺在挡板上面,只用微微的曲着腿就行。

趁着还早,李宁安将那块干布搭在肚子上,可能是起的太早,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等一觉醒来,天已经微微亮了。

李宁安没有东张西望,缓缓的深吸了一口气,在座位上醒起神来。

夏天多阵雨,这雨从半夜下起,大滴大滴的雨水打得树叶子哗哗地响,落到人身上也有些痛。

好在是睡了一觉终于停了下来。

院试与府试、县试考试的内容差不多,均是四书一道,五经一道,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道。

李宁安前两次便是差在试帖诗上,院试之前他着实磨砺了一番自己写诗的本领,不求事尽人意,但求问心无愧。

考卷并非由士子们上前领取,而是由堂中衙役依照号舍座号发放,衙役们把试卷发了下来。

等一声锣鼓声响起之后,就有一位府衙吏员开始读题。

同时让书吏举着由文书用二尺高一尺宽的纸写成大字贴在木牌上面,擎游供考生看。

题板在考场内走了一圈,这是为了方便视力与听力不好的考生,考生看题后,将题目抄下立即作文。

李宁安在题纸上抄下题目,首先写的是《圣谕广训》,考生要默写百数十字。

之所以写这个,是因为皇帝规定的目的是训谕世人守法和应有的德行、道理。

总之就是加强读书人心中的道德底线,强调忠君之道,就是用于洗脑的。

这是朝廷在各地推行宣讲必须要写的,一早就被朝廷定为了科举考试内容。

一般只有像院试这种稍大些的考试才会这么正规,像童生试中的县试与府试完全是凭借地方主官自己的想法出题。

总之那个时候的学子还不算正经的读书人,朝廷没有强制要求。

对于写《圣谕广训》,李宁安自然手到擒来,早就知道要考,所以当初一早就背了下来。

第一场考得是帖经,到底是院试考试,

李宁安拿到题卷,率先浏览一遍,考试内容的难度明显加深了许多。

李宁安发现,考题的内容基本来自尚书和周易,算是有些难度了。

帖经和墨义这些送分题的占比少了,经义的比重加大了。

李宁安决定了由易到难的方法,把简单些的题目先答了。

四书一题为“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这句话出自《中庸》,此句意为真诚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导。

诠释了一种真实、纯粹的品质与内在的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

诚实与真实是一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基础,而道指的是人生的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的目标。

简言之,诚实与坚持自我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李宁安看了题目半天,神情严肃起来。

蘸了墨汁,先在稿纸上写了一些思路,片刻之后他又停下笔,继续沉思起题目来。

考场中大多数士子都与李宁安相似,基本上都是埋头苦思,不过也有才思敏捷的考生。

他们做题倒是很快,只见手迅速的在稿纸上写完一篇文。

李宁安在心中打起了腹稿,等到有了文章的大致轮廓后。

他蘸了些墨,在稿纸上写了起来,寻常练习中他每日都会写一篇文章,一篇四书文对他来说还是不在话下的。

李宁安先在稿纸上把题目一一解答,等检查没发现有错漏的地方后,再誊抄到了考卷上。

在抄写时,李宁安尽量把字写得工整一些。

字体当然是馆阁体,这可是能给考官留下好印象的做法,大概率不会有任何一个考生错过的。

这几日考生们的吃食,全都由府衙提供,至于饭钱,早在报名的那日就已经收取了。

不比县试和府试的一天一考,院试只考两场,每场连着考两天,所以除了上茅房,便只得在小小的号房中待着。

考试的范围也扩大了,除了帖经,墨义,经义,诗赋这些基础的,还有算学,律法,杂文。

第一场叫正场,评卷并不由学政大人一人担任。

除了随行官吏,还需邀请地方儒士共同审视,除了快速阅卷外,另一个目的就是方便互相监察,防止舞弊。

毕竟院试已经能算作是国考了,虽说并不由朝廷主持,但怎么说都是一省之地的学政亲自主持。

这算是湖广布政使司今年的第二场院试,学政大人于驻在地一般为省城,考试就近的府、县依次分期案临考试。

第一波已经在省城武昌府出了成绩,这回武昌府的学子算是志得意满,十中取一,中了不少秀才,只是不知道常德府“出案”时是什么光景!

等李宁安把帖经部分做完,不知不觉间便到了饭点。

衙役们给每位考生送来两块儿饼子当中午饭。

现下正是燥热的时候,天气并没有因为下雨就凉爽起来,依旧是很燥热,所以哪怕这会儿饼子早已凉透,塞到嘴里依然难以下咽。

李宁安肚子早已咕咕叫,只能就着清水,赶紧往下顺几口。

这水还得省着点喝,一是怕喝多了上厕所,再者就是怕喝光了便只能花钱去找衙役买。

考院里倒是有水缸,可是那水是不能喝的,不知道得有多脏。

这些陈列在考院里的大水缸,是为了防止考院走水所准备的,只要有水就行,基本上没有轮换。

更别说花钱从衙役上买水,本就是他们索要好处的路子,官吏们对此同样是不管不问。

虽说有读书人说出了君子鄙之的话,可是人到底是要喝水的,为了防止这些人在考试中作怪,一般人是不会追究这种事的。

吃好了中饭,稍作休息后李宁安就振作了一下精神,继续作答。

太阳越升越高,八月的天气酷热难耐,不少人都开始解下外衣。

李宁安恍若未觉,等意识到时,便脱了第一层外衣。

虽说到了八月,但是早晚还是有些冷,而且晚上要宿在号舍里,多披件衣服,晚上可以盖一下。

到了傍晚时候,帖经试卷上的的考题,差不多都已经完成了。

李宁安把考卷上的墨迹吹干,然后小心收到了考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