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31章 考完

出了考场,李宁安才算是松了口气。

放考生出龙门一次只许30人一排放出,李宁安算是第二波倒是没等多久。

向着礼房外张望了半天倒是没有发现李明溪在哪。

门口人倒是不少,第二排人一出来就见外面人头攒动,后面望不到的踮着脚勾着个脖子左瞧瞧右瞧瞧。

本想着等人少点,可是等了半天,人倒是越来越多,门口候考的人都向里张望着,到底还是李明溪眼神好些,一眼就看到了儿子。

确实如此,从放头牌开始李明溪就紧盯着龙门,儿子一出来他就望见了。

只是人太多了,喊了半天愣是没听见,李宁安挤了半天从里面出去,才看到李明溪在旁边的小巷处冲他挥着手。

李明溪小跑上前将带的棉袄赶紧给自己宝贝儿子穿上,摸了摸冰凉的小手,有些担忧的道:“身上咋这冷,咱快点回去洗个热水澡,爹给你炖了肉晚上喝点汤,暖暖身子。”

李宁安笑了笑,“冷到还好,考场里交了份炭火钱拢在火盆旁还算好些,就是饿的慌。”

拿过考篮看着里面还剩下一个馒头,李明溪温声道:“行,回去就给你盛汤。”

回了客栈,李宁安洗了澡喝完汤,李明溪见他脸色好了一些,才问起今日考试的状况,“今日这场要是考过了,那是不是后日还得再去。”

李宁安点了点头,“今日考的不错,就是不知道后面几场如何了。”

李明溪倒是有些不太关心成绩,可能是怕儿子压力大,反而安慰他道:“放宽心,好赖咱们来县里一趟,考不考过到时候再说,你看你大伯不也考了好几次,考多了就有经验了,咱就当这次试水了。”

听了前半句,李宁安还有些感动,可是后面就不知怎么说了,哪有这么打趣自己大哥的。

还好大伯不在这儿,不然好赖得捶你两下。

相较于第一场,后面两场还算好些,毕竟有了经验。

第一场的要求还是挺高的,第一场也被称为正场,直接就刷掉一半人,第二日一放榜,就听到周围的考生怨声四起,有的人更是哭的不行。

先前李明礼还给他们说会有人落第之后情绪崩溃哭晕过去,让他们离远点,有的学子说不定还会发疯打人。

当时李宁安还不信,可哪知今日看着倒在榜下的考生,还有挥着拳头四处发狂的,是让他不得不信还真有这么档子事。

在红榜上寻了半天,发现三河草堂的几人都过了,李宁安算是放下心来。

这么看来三河草堂的教学在整个桃源县还算是很好的。

在甲班呆了一年时间,李明礼几乎每日都会安排一篇策问,对于文章大概和细枝末节要求甚严。

不仅是李宁安,他的几个学长都掌握的很好,这也在考试之前就为他们树立起了信心。

看到榜上有名,李宁安没有沾沾自喜。

考试之前想着自己记忆力这么好,怎么也得考个县案首再次也是个第二吧!

可哪知第一场的红榜只是排在了第五名,连许远秋都比他高,处在第二名。

许远秋回头看到了李宁安,冲着他笑了笑。

如今看着这个成绩,李宁安倒是没有丧气,许远秋的勤勉在整个学堂都是有目共睹,自己倚仗着记忆力即使胜过他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第二场李宁安就碰到了难点,题目倒是与第一场一致,可坏就坏在多加了一道试帖诗。

相较于之前的题目,这首诗李宁安把肚子里面的墨水反复倒腾了半天才凑了出来,好赖也算是过了。

最后一场的试帖诗与李宁安先前想的差不多,题目是《榆柳萧疏楼阁闲》,此句是出自孟郊的《洛桥晚望》。

看着这道题目就不得不说说知县陆言,这位大人每次出游都爱写些山水景象的诗词,他最爱的就是感受景象的意境之美并寓意着个人的理想情怀并表达出来。

他的诗作中这类是最多的。

果不其然,知县大人还是应着自己的喜好出了这么个题目,见此题李宁安才算是放松了下来。

只要自己写的中规中矩不要偏题,那么过这次县试就差不多。

虽然晓得这首诗的出处,但还是让李宁安思索了有一段时间,最后才动起笔来“秋山浮水宛如画,黄叶点缀出斑斓。唯有孤鸿归夕岸,悠然离别意难舍。”

写完诗之后,李宁安倒是有些畅快,可是又瞄了瞄试帖诗嘴角又抽了抽,这诗确实有些直白,他现在也只求能够过关就行。

李宁安将考卷平整妥帖,确认没有差错之后,起身将试卷交了上去。

出了龙门,在里面憋着不敢大声说话的考生开始议论纷纷。

“这回时文竟如此古怪,简直让人头疼不已。”

“唉,也就这试帖诗还算正常。”

正走着李宁安直接心里一抽,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他们觉得简单的试帖诗,自己却是想着糊弄过关。

苦笑一声不再做他想,县试都已经结束了,再想这些又能怎样?

回了客栈,李宁安还向父亲询问是否要回村等着。

县试成绩要过半月才能出,接下来的日子,若是不回村便只能在客栈等着揭榜,怕是不知还要花费多少钱。

李明溪想了半天,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再住半月客栈属实有些费钱,还不如回村等着消息。

出来这么多天,其实李明溪同样很想回家了,主要是想媳妇了。

回了客栈当晚谁曾想,沈氏带了几样自己做点心来,说回去那天给带上,让家里人都尝尝。

李明溪怕是不知道前段时间李明礼和他住在十叔家的事,自己没吱声五叔肯定不会说。

李明溪是乐呵呵的将沈氏迎进了屋,李宁安倒是没说什么恭敬的行了礼,不论沈氏如何,那是十叔他们自家事,轮不到自己一个晚辈说这说那,把自己的事情做到位就算了。

沈氏本是不想来的,她还想着如果李宁安若是没考上正好可以向李明智印证一番她上次说的话没有错,到时也能压着李明智回家讨要些钱财。

可是哪知李宁安考到了最后一场,看着第三场红榜成绩过了县试怕是差不离。

她这人也不在乎什么面子,李宁安既然有点出息自然想着凑过来套套关系。

本来李金辉就是李家族长,老头子不让自个几个回家,若是跟大伯家关系走的近点,总是能劝到李金檐的。

其实她这么急不可耐的想着寻些钱财,也是因为这回的口子捅的有点大,她亲弟弟摊上了官司。

这次他不仅仅是想着求些钱财那么简单,还想让自家老爷子出面,看能不能将衙门的官司给平了。

这事要是让李宁安知道了,只能说她在想屁吃,别说只是她的弟弟,就是自己摊上了官司,要是责任在他,二爷爷都不见得会伸手捞他,就这么个亲戚得有多大脸呀?

沈氏聊了一会儿,走的时候还热情的招呼俩人去自己家等着揭榜。

李宁安是连连拒绝,这要是没考上自己这个十婶怕不是得把自己赶出来,他可不敢这么给自己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