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20章 升甲班

等过了今年秋收,李宁安快十岁了。

他已经在三河草堂读了近五年书。

这一日到了学堂,同桌的周觉脸上却露出生无可恋的表情。

“这是怎了?”

周觉有些愤愤的道:“你还不知?今日怕不是夫子要进行升班考,要是未达标准,便通通要清出学堂了。”

说完他也是拿脸抵着个桌子自己难受了起来。

“觉儿哥,《礼记·正义》说:民中庸之德,故能富有天下,受天之命也。”

李宁安也只能这么鼓励他。

周觉知道自己好兄弟说的意思,就是想让自己多加奋斗强大自身,也好过在这怨天尤人。

本以为他想通了,没想到周觉突然冷不丁的冒出一句“我要是没过,我就把学堂院子里的那棵柳树给砍了。”

看着周觉恶狠狠的表情,李宁安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为这棵柳树默哀。

瞄了一眼听到这消息的李宁轩,真是让人有些无语,这小子直接抱头痛哭。

本想着安慰安慰他,可是这老哥的一句话直接给李宁安干懵逼了“怕是回了家,少不得有一顿竹笋炒肉等着我。”

李宁安神色有些愕然,然后是有些哭笑不得。

不久后李明礼走了进来,一进门他就说道:“你们应该也都知道这次升班考的重要性,要是成绩不合格我的建议就是一律清退出学堂。”

一说完,班里直接怨声四起。

若是被夫子赶回了家,家里长辈肯定会把他们骂死。

可是这也是李明礼不得已为之,整个学堂只有他一位先生,而且这些被劝退的学员要么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么就是在读书上天赋一般。

他不建议这些孩子继续荒废时间、浪费钱银。

要知道村里的蒙学是不花钱的,可是要想继续往上考的话,怕是买书、买笔、买墨就不是一般人家能够负担起的,更遑论交给夫子的束修。

孩子若是略显中庸却仍然坚持继续读书,最后只怕是家底都得掏空。

再者说,只要在学堂中用心读了几年蒙学,不说靠这个吃饭,但是去城里当个学徒或者历练几年当个账房先生还是当得的。

不顾学生的怨言,李明礼开始讲述这次考试的规矩。

李明礼按照学生的年龄大致细分了一番,在学堂中学了四、五年的都要进行升班考,近两年新进的孩童也是要在旁陪考。

刚拿到题目,顿时有几人开始抱怨起来,考试的题目到底是比平常难不少。

比如有一道题就是“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不绝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性好比湍急的水流,从东方打开缺口就向东流,从西方打开缺口就向西流,人性不分善与不善,就好像水没有东流西流的分别。

这题出自《孟子·告子篇》考生要围绕着这句话回忆起他在书上的哪个位置,在串联上下文围绕经义和注释来解答问题。

若是连出处都找不到,那就只能呵呵了。

写到这题,李宁安也不由得想要吐槽夫子。

他们这些蒙童不过才幼学之年,虽说已经开始接触四书五经,但要在整篇《孟子》中寻找这么一处不起眼的对话,还是有些为难。

李宁安是思虑了半天才开始动笔,他将试卷压好,蘸好墨,提笔写了起来。

前面的四书章节默写以及帖经对他来说还是毫无问题的。

只是后面的几道墨义题让他动了脑筋,将自己的答案好好浓缩了一番尽量让字面意思好理解些。

其中有一道就是出自论语,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这题难就难在他并不是经常考教的,相对而言,这道题选的比较偏。

这样的题是让考生最难受的,有些人比较紧张,可能在脑海里寻了半天都未找到出处,虽说也能直译,但到底少了些意思。

李宁安并没有太过迟疑,思索片刻是将题目解答完了。

像这种考验记忆力的题目,他做起来还是没有太大难度的。

真正让他觉得难以对付的就是最后的时文题,简单来说就是策问。

策问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有政治教育,生产、管理等,比起帖经、墨义来难度更大。

对于时文题李明礼其实是最看重的,一篇好的时文或许会让主考官破格录取,他在科举考试中的占比尤为之重,做这种题就不能靠死记硬背了,要寻找破题的关键。

李明礼时文题出的很少,这也是没得办法,这些孩子到底是接触比较少。

仅仅是生活在乡村之中,很难以见到世面,对于破题的思路也没有更清晰的认识,常常他一提出时文,这些学童大多都不能理解。

近几年,他也是想着将学堂里的几个好苗子送到镇上,甚至是县城里去读书,处于偏僻的三合草堂确实是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李宁安面对时文也是沉思不已,神情专注,等他将草稿打好,又总结了半天,才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把试卷答完,看了一眼学堂发现他还是做的比较快的,除了许远秋外他是第二个交卷的。

许远秋是整个乙班成绩最好的,他本是在去年就应该升上甲班,只是家中出了变故,也只能在今年同他们一起参加升学考。

早些年李宁安还能和他玩到一块,可是近些年他家中有些事情过于繁杂,来学堂也是断断续续的让人摸不着头脑,见的少了,自然也就亲近不起来。

试卷李明礼都是当堂批改的,他俩先交了卷也是在柳树下乘起了凉。

许远秋冲着李宁安笑了笑。

李宁安愣了愣后,也笑着点了点头。

等了一刻,周觉和李宁轩赶在最后一刻前交了卷。

周觉顶着个苦瓜脸“宁安,这题咋这难呀!我怕是过不了。”

李宁轩也哭丧着个脸:“觉儿哥,你也是呀!咱俩真乃同是天涯沦落人。”

仿佛找到了知己,两人紧紧的抱了一下。

所有学生都扒着窗户向学堂里面张望着,李明礼正在里面评判批改学生考卷,院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一时间,学堂里寂静无声。

等了将近一个时辰,李明礼终于将一众学生的试卷批改完。

将学生都招进了屋里,只见平常稍显吵闹的屋舍此时却十分寂静。

周觉从怀里捏了张福纸,嘴里喊着“佛祖保佑。”

李明礼将一些试卷归到一处,开始报起了名字。

首先就是许远秋之后就是李宁安,一连念了数个名字把旁边周觉紧张的不得了。

等到了最后听到夫子悠悠的声音传来“周觉过。”

这可把周觉激动的不行,可是他却强忍着不让自己喊出来。

因为自他之后,李明礼竟没有再报名字。

一时间,没听到名字的学生也是忍不住哭出了声。

李宁安见此叹了口气,若是自己没有这么厉害的记忆能力,说不定也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在右侧的李宁轩耷拉个脸,一旦被学堂清退,回家之后还不知道他要怎么被四叔说教。

不过让他回家也不算什么坏事,李宁轩本来在学习上就没有太过认真,或许另选个出路对他也好。

等出了学堂,一向与李宁安一起回家的周觉却突然分开走。

一问才知道这小子是怕被李宁轩线下真实,明明说好的都不过,你小子去私下里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