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总裁豪门>闯荡俄罗斯>第223章 林区交通

团队组建完毕,方永智便带着几个主管上山查看地形去了。

方永智一手拿着林木采伐证,一手拿着地图,心里琢磨着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森林区,一眼望去,尽是崇山峻岭,山连着山,峰连着峰,山峦叠嶂, 好不巍峨壮观。这里位于后贝加尔湖的西侧,背靠苹果树山脉,延绵数百公里,无边无际。

方永智要采伐的树木位于山脉的南坡,地势舒缓,林木基本位于半山腰以下,最上面的森林到山脚下还有很长的距离。

一旦中标,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木材的运输,如何把木材运到山下是个很大也很棘手的难题。这里几乎没有正经的路,只有几条羊肠小道。

“马克西姆,依你看,我们怎么才能把木材运到山下呢?”

“我们首先要开辟一条运输线路,以往我在别的林场用的是空中索道,但显然不适合我们这里。咱们只需要修筑一条简易土路就行。”

马克西姆不慌不忙地说道。

马克西姆在高尔基建筑工程学院上的大学,主修公路工程,毕业后一直在林场工作,对于林区道路的技术设计规范烂熟于心,参加过多个林区道路的施工项目,对林区道路与运输很有心得,所以,说到修路的时候显得非常从容自信。

高尔基,多么令人神往的一座城市啊!方永智在初中时就结识了这座城市,他读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对高尔基三部曲之一的小说《童年》印象深刻,从这些作品里他隐约认识了这位着名的苏联作家,着名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高尔基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市,并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参加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组织,成为苏联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创作了着名的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高尔基去世后,下诺夫哥罗德市改名为高尔基市。方永智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去高尔基城走一走,漫步在伏尔加河畔,聆听这位大作家的余音,在他的雕像前伫立致敬。

“方经理……”,马克西姆顿了顿。

“最近我看到一家公司正在出售一种高效的伐木用的链锯。我觉得很适合咱们公司。”

马克西姆一边说一边从兜里掏出一张图,看样子是平面广告,方永智接过图片,果然上面是一家机械广告,上面有机器的尺寸、规格和功能简介。

“这种机器在哪里能买到?”

“伊尔库茨克就有卖的。不过,这机器有点贵。”

“哪儿产的?”

“德国。”

“没有中国产的吗?”

方永智知道,德国货从不便宜,他想到了国产。

“有,但是中国货目前好像还不太稳定。”

马克西姆抬起头,不好意思地看着方永智,他的脸有些绯红,显然,说中国的不是肯定会引起方永智的不快。

“这机器可靠吗?”

“我以前用过,非常好用。”

“好吧,我回去后马上向郑总打申请。你先联系这家公司,看看有没有现货。”

方永智向马克西姆投去了信任的目光。就是这快速的一瞥,让马克西姆心里倍感温暖。

马克西姆看到上司对自己很满意,脸上露出了微笑。自从苏联解体后,很多林场都处于产权转制中,逐步向私有化过渡,百分之六十三的林地被私人承包,也有百分之二十一的林地被拍卖招标,还有百分之十六通过地方政府特准短期使用。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没有走入正轨。由于缺少资金投入,大批林场被关闭,林业工人频频下岗失业。对于他这样一个其貌不扬、普普通通的俄国男人来说,现在这份工作实在是太重要了,他是家人的全部希望,他需要靠这份工作养家糊口。和周围的人相比,他的薪水很不错,而且这份工作也是他最擅长的,他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他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博得老板的好感和认同,在公司干得尽可能久一点。当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公司能中标,公司活下来,他才有可能活下来。

“浓缩的都是精华”,方永智心里默念了一句。这个马克西姆思维缜密,做事周全,应该是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