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总裁豪门>闯荡俄罗斯>第83章 换钱

方永智在赤塔只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办了退房。父子俩在街上吃过早点,又随便坐了一会就到了银行开门时间。这是赤塔市中心,外币兑换点随处可见。方永智看到有家银行门脸很是气派,门前又有全副武装的保安站岗,显得十分正规,便走了进去。

他站在柜台前,把护照和卢布从窗口下面递进去,里面的小姑娘用点钞机开始清点卢布。点钞机发出一阵啪啪的清脆声,在宁静的房间里听起来格外清晰。

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沓美元,在点钞机上数了数,接着从窗口里递出来一张纸,上面标有卢布和美元的金额,方永智在上面签上名,很快,几十张美元现钞和护照隔着玻璃从下面的窗口伸出来。

方永智把美元放入一个塑料袋里,包好,再用胶带纸把封口粘死。随后把钱袋和护照放进贴身的马甲兜里,拉好拉锁。现在父子俩一身轻松,可以放心赶路了。

这会儿父子俩要去超市和百货商场。到雅库茨克要走三十多个小时,路途遥远,多贮备点食物以备不时之需。除了食品,防寒衣物亦不可或缺,在火车上把备用外套送给了大辣椒,现在需要再准备一套。虽然是三月下旬,俄罗斯的很多地方已是春暖花开,但雅库茨克却是个例外,那里依然是冬天,最低温度还在零下八九度。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父子俩美滋滋地登上了开往雅库茨克的大巴。

车子离开赤塔,一路向东,在一望无际的东西伯利亚大平原上飞驰。坐在车子里,方永智一时有些不适应。乘国际列的时候他没有觉得和在国内有什么异样,毕竟车上以中国人居多,可现在除了他和小石头,就全是大鼻子了。这种反差让他体验到身在异国他乡的滋味。还好,车上的人都很友好,从司机到乘客对他和小石头都是笑脸相迎。

“朋友,你从哪儿来?”

“中国。”

“达瓦利希(同志),原来是尊贵的中国朋友,欢迎欢迎。”

方永智靠窗而坐,邻座是个俄国老头儿,头发灰白,苍老的脸上挂着友善的笑容,给人一种亲切感。他穿着一件灰色的羽绒服,针脚有些粗大,有些地方甚至钻出了些许羽毛。老头儿一边说,一边主动伸出手和方永智握手。

“谢谢。很荣幸认识您。”

方永智被他的热情所打动,紧紧握住老头儿的手。

“好多年没见过中国朋友了,今儿突然遇到了,还真的有点激动呢。”

“你以前结识过中国朋友?”

“那还用说,我的中国朋友多着呢。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吧?”

“嗯,1955——1960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那你知道哪个国家参与并援助了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当然是苏联,我们的苏联老大哥啊。”

“我就是当年援华队伍中的一员。”

“这……”

方永智看着旁边的老头儿,瞬间变得肃然起敬。

1954年十月一日,以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盛大游行集会,期间苏联政府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中苏关系和国际形势各项问题的联合宣言》、《关于对日本关系问题的联合宣言》以及关于苏联政府给予中国政府5.2亿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和关于苏联政府帮助中国政府新建15项中国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协定规定的141项企业设备的供应范围的议定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156个工业援建项目。

至于为什么苏联老大哥慷慨解囊,大力援华,民间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或许当时国际风云变幻,东西方处于冷战,苏联急于把中国拉入社会主义阵营,以避免中国倒入西方阵营,成为苏联的敌人;亦或因为中国抗美援朝取得的巨大胜利,让苏联看到了中国蕴藏的强大实力,通过扶植中国,可以壮大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进行抗衡。但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和目的,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中国的抗美援朝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力量,让苏联对中国增加了几分敬佩。

此刻方永智脑海中不断浮现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画面:在云山重创了美军王牌第一骑兵师,在清川江畔打烂了美二师和二十五师,在风雪弥漫的长津湖边把美海军陆战一师以及第七步兵师打得灰飞烟灭。

就是这样一支满怀共产主义理想和正义感的中国志愿军部队,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将一支装备简陋的轻步兵推到人类军事史的巅峰!在这支轻步兵的冲击下,武装到牙齿的强大美军居然被打得溃不成军,一泻千里。

中国人民志愿军气贯长虹,威震敌胆,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