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总裁豪门>闯荡俄罗斯>第70章 林坚强

K19次国际列车在奔跑了七天七夜后于傍晚到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火车站。

在拥挤的站台上有两个男人正翘首以盼,不用说他俩是来接站的。个子高点的叫林坚强,稍矮一点的叫宋黎明。

林坚强和宋黎明是北京俄语进修班的同班同学,去年林坚强到圣彼得堡矿业大学做普通访问学者,而宋黎明到莫斯科矿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林坚强和宋黎明是同龄人,但俩人的人生轨迹却大相径庭。林坚强的老家坐落在辽西北一个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的穷山沟里,这里群山环抱,本该靠山吃山,只可惜山都是光秃秃的,除了石头,寸草不生。山脚下倒是有几块平整的土地,可是这里一年四季缺雨少雪,干旱的气候导致粮食产量不高,甚至会歉收绝收。

林坚强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弟弟妹妹,父母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靠着一把锄头和一把铁镐种地,艰难地拉扯三个孩子长大,供养他们上学。

高考的时候,林坚强特意报考了几千里之外的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读了道路与桥梁专业。他的想法很简单,毕业后修路修桥赚钱快。他自信地认为,未来的中国一定会像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一样大搞基建,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按理说,全国高校设置公路工程专业的不只有重庆建工学院一家,可林坚强为啥偏偏相中了重庆呢?因为他的生日是十月十日,而1945年国共两党正是在重庆签署了重要的《双十协定》,和他的生日不谋而合。不仅如此,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和陪都,日本军国主义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空中轰炸,但重庆始终屹立不倒。林坚强对这个城市发自内心地敬仰。重庆,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座伟大的城市

除了以上原因,林坚强认为未来的重庆将是中国经济引擎的第四极,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后,以重庆为首的西南地区将是中国未来的一支重要经济力量,选择重庆就是给自己的未来投资。

发榜那天,他从村部拿着录取通知书、兴冲冲跑到家里报喜。他想着父亲会老泪纵横,为儿子的金榜题名欢呼雀跃,但是他等来的却是父亲不咸不淡的一句话:家里实在没钱供你上大学了!父亲的话就像往他身上浇了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这一年家乡又赶上百年一遇的旱灾,粮食颗粒无收,家里没有任何收入,加上借钱无门,要想上大学,林坚强只能自己想办法。

从小山沟到重庆,中间隔着无数高山大川,有无数艰难险阻,要跨过去谈何容易。但林坚强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自己的大学梦想,他硬是靠着国家提供的每月二十元的助学金扛过了四年大学生涯。毕业分配工作时,同学们争着抢着去东南沿海大城市,而林坚强毫不犹豫地留在了重庆,进入重庆一家煤矿设计院,做了一名矿山运输工程师。

林坚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二十二岁生日那天,他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套设计图纸,当科长检查完毕,在图纸上签字的那一刻,林坚强心中升腾起满满的自豪感,这是献给自己生日的最好礼物。他曾经那么渺小、微不足道,如今他也有了自己的成就,他突然觉得世界一下子变得亮堂起来,曾经的阴霾不知何时被一扫而光,阳光照耀到山城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他独自设计的第一条矿区公路,施工图涵盖了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部分。设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做施工图之前,他在地形图上做了很多线路规划设计,反复权衡线路的走向,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最后经过数据对比,从几种方案中优中选优,确定出最后的中选方案。接下来他要去实地测量放线。

林坚强所设计的矿区公路位于西南边远的山区,地形地貌都极为复杂,他翻山越岭,穿越峡谷湖泊,忍受着虫蚊的叮咬,用了三天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线路测量。从矿区回到重庆后便马不停蹄,顶着四十度的高温日夜赶制施工图。薄薄的硫酸纸上,每一组数据都流淌着他的辛勤汗水,每一个线条都记录着他的绞尽脑汁和用心思索,每一行文字都凝结着他的希冀与期盼,他有了成功的开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一路狂奔。

也是这一天,他拿着全套图纸去了描图室,设计好的图纸需要描图、晒图,直到设计蓝图建档存档,这样整个项目设计才算大功告成。那天给林坚强描图的老大姐没来上班,描图室给他安排了另外一位描图员,一位漂亮的姑娘。当他与她四目相对时他的心不由自主地震颤了一下,后来他知道这个姑娘叫于芊芊。她曾经是重庆市的一名舞蹈演员,因为右脚骨折而放弃了心爱的舞蹈事业,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设计院做了一名描图员。

等待蓝图的日子里林坚强总是心猿意马,脑子里不时浮现芊芊的身影。

有了第一次接触,就有第二次,接下来只要自己的图纸设计一完工,他就跑去找于芊芊,她成了他的专用描图员。

后来的事儿不用多说,他和她双双坠入爱河,并很快结婚生子。于芊芊就是大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