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午,来买猪肉的人多了,问了一嘴才知道原来是有些汉子买了回去,呼朋唤友吃了顿好的。

  几人回去之后就让自家婆娘或是老娘去买些。吃了人家的也得请回来不是?再说了自己是吃到了,家里人还没尝个味儿。

  于是不到一个时辰,宋清摊上的野猪肉就卖光了。

  去钱庄将铜板兑换成银子,买了请客吃饭的东西,两人才往回赶。

  这头野猪处理完,纯猪肉大概有二百七八十斤,总共卖了八两银子并一百二十文。

  普通人家一头年猪最重也不过二百斤,这是一笔大进账了。

  回到村里,先去大舅家接了两只猪仔。猪仔现在吃饱喝足,看上去生动得多,应是能活下来了。

  二人分头行动,一人把东西送回家,一人去请郑大嫂来帮忙做饭,宋清一个人可忙不过来这么多人的饭食。

  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归整好,宋清起火烧猪肉。现买的家猪肉。

  “小宋呀!我来给你们两口子搭把手!”大舅娘人还没进院子,声音已经传到灶房了,“把小米也带过来了,小娃儿正好可以捡葱捡蒜!”

  “舅娘来了我可就躲清闲了!”宋清把肉放在一边,迎了出去。

  大舅娘牵着小米进灶房,见宋清在烧肉就说:“我给你烧,你忙别的去。”

  “好嘞!舅娘多做多吃!”宋清也不推辞,再有一个时辰就是饭点了,要忙活的多着呢。

  大舅娘被逗得直笑,这小宋跟人唠不了嗑,有时候说话倒是又逗趣得紧,是个招人喜欢的性子。

  主要还是会心疼人,这半个月不到就把阿洲养出肉来了,昨儿个还给他们家送了好大一块野猪肉,要不是把阿洲放在心上,哪儿舍得哟!

  宋清装了满满一碗城里买的糖花生,抓一大把装进小米的小兜兜里,剩下的便放在大舅娘手边做零嘴儿,这才端着东西出去。

  将菌房上面盖着的枯叶挪开,宋清撑着泥墙跳了进去。

  昨日早晨喷过出菇水,黄豆大小的茅草菌子实体已经开始出菇,一眼扫过去也有十来朵可以采收了。

  宋清迅速采摘了成熟的茅草菌,将菌房恢复原样,往上面喷撒了适量水。

  “你的菌子长出来了?”沈之洲领着郑大嫂进了院子,刚好看见木盆里装的东西,不是他采的竹荪蛋。

  “出了,明后天就能采。”宋清答道,转而对郑大嫂说:“郑大嫂,累你了。”

  郑大嫂背上背着一岁多的小儿子,笑着摆摆手,打了个招呼就去灶房帮忙。

  见宋清蹲在井边洗排骨,沈之洲去灶房拿了竹荪蛋和香椿,也蹲在一旁洗洗刷刷。

  一个灶不够用,宋清搬来砌菌房剩下的泥砖,在灶房外搭起一个矮灶,只要用的时候小心些,倒也不会倒塌。

  大舅娘和郑大嫂一人剁肉沫一人砍排骨,说些家长里短、道些是是非非,手上活儿做起来快得很。

  排骨冷水下锅,加入姜片、葱结、白酒焯水;外面灶上的陶罐烧热加入油和糖,炒出糖色,把焯过水的排骨放进去,放好酱料再倒入开水。

  把小马扎搬去灶边,宋清嘱咐沈之洲烧中火炖煮,自己去灶房炒糖色做红烧肉。

  红烧肉和回锅肉刚做好,大舅带着大表哥一家也来了。

  “表哥,你们自个儿去屋里搬桌椅出来坐!都忙得脚不沾地,不招呼你们了!”宋清在灶房扬声喊道。

  都是自家人,关系亲近自然不用那般客气,客气了倒显得见外。

  果然,大表嫂挽着袖子就往灶房来,让他家小哥儿出去陪阿叔去。笑道:“管他做什么?吃还要供着他不成?”

  大舅娘正切着酸菜,听了这话接口道:“爷俩一个德性,吃了饭就是饭碗招苍蝇了也不晓得收拾收拾!”

  这话说得夸张了,只是男人们干地里活儿的时候捡着重活儿干,回家了是默认啥也不用做的。

  以前觉着没毛病,这不是有了个宋清做对比嘛!一日种一亩地,回家了还收拾这收拾那的,饭也没让沈之洲烧过几回。

  “要我说呀,还是阿洲命好,嫁了小宋这么好的男人!”郑大嫂也在一旁搭腔,这话是实话,屋里几人听了也高兴。

  “也算沈氏那丧德的做了件积德事儿!”大舅娘啐了一口,想着以前沈氏做的那些黑心事儿还是恨恨。

  这话几人没搭腔,大舅娘跟沈氏是一个辈分的,自然不必忌讳。几个小辈就算心里是这么想的,嘴上也不好吐露。

  宋清倒是没想到这层,只是他会说些好听话,却不习惯话家常。心里觉着舅娘说得对,也不知道怎么接话头。

  好在舅娘就是随口一提,很快又转了话题。这高高兴兴的总提那黑心子做什么?

  糖醋排骨大火收了汁也算炒好了。张升一家却还没过来,宋清就带上沈之洲去请人。总归剩下的凉拌酸笋、酸菜炒猪心肺、香椿炒鸡蛋大舅娘几人也能做。

  村里人吃猪肉少,一个原因是肉贵,还有个原因便是不怎么会做。

  谁曾想在半道上遇着了。村里路窄,张升抱着他家闺女走在前,他媳妇儿笑吟吟地跟在后面。

  宋清让沈之洲招呼三人先往家去,他则去了郑大嫂家。

  时候还早,好些人家都没吃饭。

  宋清到的时候郑大哥正带着几个孩子坐在院子里捡野菜。

  前些日子小宋夫夫二人虽是送了米面来,那也不能光吃米面呀,放些野菜一起煮,还能吃得长久些。

  “郑哥,快别捡了,带着几个孩子上我家吃去!”几个孩子见小宋叔来了,都站起来让他坐。宋清坐下,把小的那个三岁孩子抱在膝上,让几个孩子也坐。

  “不去了小宋,我家饭也马上熟了!”郑大哥虽是心情抑郁,对着宋清还是勉强笑笑,不自在地拉拉盖在膝上的旧衣服。

  “可不能不去,我还要请郑哥帮我做事呢!”宋清掏出三块饴糖,一个孩子塞一块。

  老二老三接了饴糖,老大却是转头看看他爹,见他爹点头才接过,不好意思地说:“谢谢宋叔叔。”

  两个小的也跟着学,说了句谢谢宋叔叔。

  郑大哥大手摸摸老大的头,苦涩地笑笑,“小宋可别开拿我打趣了,我也做不了什么。”

  见郑大哥不信,宋清只好详细说了。

  他打算租赁郑大哥家的几亩地用来种蘑菇。

  院子里的茅草菌生长周期短,卖得也便宜;现在多种几个品种的蘑菇,生长周期不同,也好让出菇期续上。

  到时候种得多了,可以晒干存起来,等到冬日许是卖得更贵价。

  “只是要我作甚?”郑大哥没听出哪里用得上他,家里地荒着还不知道交税的时候该如何,小宋本事大用得上,说什么都要给他的。

  “郑哥有所不知,这菌种获取和保存是手上活,”宋清笑笑,接着说,“说来不怕郑哥笑话,我在村里也不认识几人,要想找信得过的还是不容易。”

  郑大哥听了很是意动,虽然宋清人好,可他还是担心这是忽悠他的,正想仔细问问,宋清已经抱着老三站起来了。

  “郑哥先上我家吃饭去,吃完饭咱再细说。”言罢伸手去扶郑大哥。

  郑大哥摆摆手示意不用,让老大去取他的拐杖过来。有盼头人也就有劲儿了。

  几人到院外的时候,院里都是三个大老爷们儿高谈阔论的声音;小米把小宋叔叔给他的糖花生分了妮子一把,两个小家伙把脑袋凑在一起咬耳朵。

  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坐几家人刚刚好。

  “够吃了小宋!别弄了!”大舅娘见宋清又起锅烧油,不由替夫夫俩心疼,“做多了该吃不完了!”

  方才做的那几个硬菜都是海碗装的,还个个都装冒尖了,再大方也该够了!

  “哎我晓得的。舅娘你上桌吃,我马上就来!”宋清推了推沈之洲的背,示意他请舅娘和屋里的两位嫂子上桌。

  沈之洲带着人上桌吃饭,宋清果真一会儿就做好了。热锅热灶热水的,还是两个灶,肉沫酸汤和竹荪肉丸汤煮冒了就能出锅。

  汤端出去,众人还话家常等着他,几个小孩子也乖乖坐着吃花生。

  “小宋好手艺啊,这汤做得鲜!”张升像是有铁打的肠胃般,咕嘟咕嘟干了一碗酸汤。

  他打猎家里时常吃到肉。倒是那道酸汤,光是闻着味儿魂都要飞了,上来别人盛饭他倒是先盛了一碗汤,等不及放凉就干了。

  “可不是?就是馆子里做的也没这香!”大表哥吃了块红烧肉,也赞不绝口。

  这红烧肉做的,入口就是糖香,嚼几下肉香馥郁,还不腻人。以前怎的没发现猪肉这般好吃?

  宋清可不知道该怎么回了,只得一个劲儿冲几人笑,得了空还给沈之洲夹一块排骨——这会儿人多,沈之洲对糖醋排骨喜欢得紧,只是不好意思指着一个菜夹。

  大舅娘把小两口的动作看在眼里,心里高兴,揶揄道:“赶明儿做年夜饭了,舅娘可要把你抓回家去,不做个满汉全席不让你回来!”

  这话宋清想到怎么接了:“就是舅娘不抓,我跟阿洲也是要做好了端过去换压岁钱的!”

  这话把在座的几人都逗笑了,几个小娃娃也捂着嘴偷笑:小宋叔叔都这么大了还要压岁钱,羞羞脸!

  沈之洲害臊得很,在桌下捣了宋清胳膊一下,脸蹭蹭就红了。没等手收回来就被一双大手握住了。

  宋清仗着人多,使坏不让人把手抽回去。

  --------------------

  作者有话要说:

  今日道心不稳,更得晚了些,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