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一经推出,立刻火爆全城。

  尤其是在人们发现这玻璃器不贵的情况下。

  一个简易的透明簪子,居然十文钱就能买到!要知道,找那木匠打磨一个不毛躁的单头簪子,也得要个几文钱呢,复杂带些雕刻的收费更贵。

  一个没有复杂造型的巴掌大圆碗,同样十文。

  而一个巴掌大小,能把人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的小镜子,居然只要五文钱!

  这一看就很仙气的玻璃,居然只卖这个价?

  一大波原本‘我只看看但不买’的人立马动摇,双手不听使唤地打开了荷包开启买买买模式。尤其快过年了,年后还有元宵节,年货和花灯都少不了,去岁的帝王巡游还刻在人心尖上呢。

  不一会儿,各色的玻璃花灯和灯罩、镇纸等物件走了一大波。

  开业当天,除却在店里忙着收钱和上货的账房跑堂,金斗这个东家也一直密切关注着店里的情况,哪里少些什么立刻补上。

  时近傍晚,小物件不记,卖得最多的是大片平面玻璃。

  这个玻璃店铺位置是金斗从皇上提供的那么多地方里专门挑出来的;皇城脚下,恢弘大气、富丽堂皇,是一看就很富贵的地方。

  备选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店铺列了不下十处,除了这个钱庄之外,还有处非常好的地方——前朝的一个在京‘教坊’;专供前朝权贵人寻欢作乐之处,装修和占地面积可想而知。

  两处相比,金斗却选了这里。除却这钱庄的富丽外表,他看中的就是这里有个巨大的、带着天井的单独小院。

  现在这处小院被改成了一个占地颇广的玻璃温室,那些繁杂富贵、标价高昂的展品们正放在这玻璃温室中特制的玻璃橱窗里。

  这里价格高昂,甚至标价百两的玻璃器具都不在少数,但来这里参观的人仍旧只增不减。

  尤其那到通到顶的、由大块透明玻璃制作的隔断和墙体,十足震撼。

  除此以外,这里还摆着上了玻璃窗的车厢、厢房门窗、隔断架、屏风、桌椅坐凳等等大物件,甚至有等人高的大块玻璃镜!

  万翡阁一开张,本就驻扎在京城的商人各个惊喜,一时间各路人马各出神通,大片的通讯鹰从京城飞往大锦各地,短短时日内,大批商贾快马加鞭的前往京城,深怕赶不上一口热乎的。

  好在店铺的供货能力很是给力,一直也没断过。

  十二月二十,京郊玻璃制造局。

  王书晕乎乎地抱紧怀里的银子回到了宿舍。

  他考上了一年制的学员,能花低价在这里租一间单人宿舍,他之前手头稍微宽裕些,租了一间。

  直到走动间脚趾大力撞到了床脚,他才在惊痛中缓过神来。

  他赚钱了!

  他真的赚钱了!

  有生之年,第一次赚那么多钱!

  玻璃生意火爆,现在能稳定出产玻璃的人一批是之前跟着金斗学习的内廷人,另外一批就是他们这些前来求学的手艺人。今日起玻璃开卖了,只要他们制作的玻璃合格,店铺那边就收。

  普通工艺的东西都有统一收购价,但若是你作得出精品,就可以用代售模式。即卖出的东西,店铺收一成的价格做手续费,其他都是给匠人的;若是内廷人代售,手续费更便宜呢,只要半成。

  王书悟性不错,手艺也还成,他能稳定出产一些简易无花纹的餐碗食盘,偶尔还能烧制成功一两件带着底纹的大果盘。他有几个果盘做得非常不错,达到了精品质量,所以开了代售模式。

  他没想到,只两个果盘而已,卖了二十两银子!除去手续费,他也到手了十八两;加之之前按照统一价卖掉的一些其他小物件,短短几天,他赚了二十六两三钱的银子!

  这是他有生以来赚得最大的一笔钱,还不算多费力。要知道,之前工部招工盖房的时候,他每天当着力工,搬砖拌灰、挑土抹墙,每日才能拿到三五十文钱。他足足跟了三个工地,才将将凑够这来上学的学费和食宿。

  现在,距离他学这门手艺不过半年多,不仅回了本,还赚了那么多!

  一时恍若梦中。

  其实整个玻璃制造局,从上到下都处在喜气洋洋的氛围里。

  若按给出的规章里,正常想要申请结算,一月一次,可在月底到月初申请。但因着快要过年了,若没有特别情况,帝王封笔之时,他们制造局那肯定也是跟着放假的。

  所以从今天开始就能够去申请结算,直到十二月二十六日。

  王书是第一批冲去领结算的,当然像他这样的不止一个,美到冒泡的也不止他一个。

  像是王书这种过惯穷日子的会愣住,但那些个有点家底的,第一反应都是这项手艺果然能赚大钱,自己没白来,接着开始琢磨自己去哪里开店。

  毕竟精品的瓷器昂贵,精美的玻璃器自然也不多承让,只要自己能做出来,那开店的目标绝不遥远。

  这玻璃器皿是比那琉璃耐用不易碎了,但也和那些个瓷器一样,是消耗品。打碎了要再买吧?起新房要换新门窗吧?锅碗瓢盆摔打完了总要再买点新的轮换吧?

  尤其在知道万翡阁那些贵重玻璃器的标价之后,不少工匠燃起了熊熊野心。

  春节就快到了,皇帝的奖赏基本都到位了,这番玻璃奖赏与买卖开放,使得一大波人脸上带笑,也使得玻璃的火热程度更上一层楼。

  报纸上同样刊登了此次与民同乐的盛况。

  但最近,这个热点消息就被另一个爆点消息覆盖了。

  十二月二十五日,年前最后一刊报纸放出。

  这份报纸最大的版面留给了楚蕴灵。

  【感天动地之举,盛京报社主人楚蕴灵,捐百里长水泥路!】

  标题就是那么的朴实无华。

  朴实无华的标题中的主人公长长舒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没有直接在标题里就写她的名字被刻到碑上去了。

  只要没在标题中看到刻碑两字,她就能当做看不到正文里的‘永安路’三个字;将自己的名字刻上碑文并竖立在一段路的开始处作为标识,实在是、实在是令人有些害羞。

  楚大人掩耳盗铃地安慰好自己。

  这就是之前楚蕴灵进宫和皇帝商议之后的最终结果。

  最开始她不明白皇帝为什么选她做这个表率,但在经过皇帝叔叔的一顿忽悠;哦,不,是深入浅出的讲解后,楚蕴灵毅然决然地扛起了这头一份的大旗。

  既然是要她来当女子的标杆表率,那她定然是最挺立、最傲然的那一根!

  漠北边疆,蒙河边城宁川城城外,今日开通了一条被命名为‘永安路’的崭新官路,整整百里长,正是永安郡主出钱捐赠的路段。

  昨日,人们刚把那块刻着‘永安路’三个大字的路碑立好,今日,这些就登上报纸啦。

  它在默默无闻中动工,完工后却迎来了举世瞩目。

  捐赠的选址在这里是安临琛默许的。

  报宣司虽直属帝王,但起初报纸体系运行的成本、人力楚家都有投入,他是个只拨款提要求和等成果的,后面的盈利上,也是五五分成,楚家只拿一半的利。

  现在又想借人家的名头打gg,给点实际好处才是真的。

  同时,报宣司属于帝王,报宣司卿主动站出来捐路,可不就是代表着帝王的态度。

  报纸铺得那么广,稍微有点心思的人都能明白这是条赚钱的路子。

  楚家的女儿赚钱了,想给自家父亲的辖地修路有什么问题?

  没有。

  安临琛这个皇帝,基本上盛京有什么好东西,都不会忘了几个大将军驻守的边城,所以边城的水泥路开铺时间并不比盛京晚多少,这里的百姓对水泥路并不陌生。

  而蒙河的人们对永安郡主的名头同样不陌生,这是他们家将军的掌上明珠,也是他们蒙河的天之娇女。

  报纸上只着重突出了楚蕴灵‘报社主人’这个身份,但是在楚家辖地,大家伙都知道这是他们地儿出去的、聪慧又厉害的小郡主!

  听说小郡主现在当上大官啦,能上朝面圣啦,真真是,光听着就让人腰杆挺直、倍儿有面子。

  盛京过年,蒙河也过年,但今天的宁川城,有些不太一样,许多百姓一拥而入,目标明确的奔向挂着楚家标志的店铺。

  楚大将军麾下能养活那么多兵卒,除却朝廷拨款,也有许多其他产业支撑着。

  陈氏粮铺,就是楚家旗下一家不起眼的小铺子;它坐落在宁川城外围的一个边角里,是伤残后退伍的楚家军陈一丁开的;他每日买卖些粮食,日子清闲,靠着楚将军的余泽,即使身体不好,日子也过得不太坏。

  但是这个藏在边角里的小铺子,今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人流量。

  陈一丁一脸懵地看着店门口的人。

  这是城外闹饥荒了,还是哪个不长眼的又打过来了?

  怎么大家突然都围到了他这小粮铺面前来。

  好不容易等一波人流量过去,陈一丁一把抓住了在他边上看热闹的布坊掌柜余百胜。

  “余掌柜。怎么回事?又要打仗了?”

  余百胜诧异:“啊?哪里又有不长眼的来犯了?我怎么不知道?”

  “那是城外闹饥荒了?”

  余百胜更惊:“哪里闹饥荒了,这也没听哪里发了告示啊?”

  “那怎么人人都来买粮,这要过年了也不至于这么个买法吧?”

  余百胜终于听到了症结所在,笑着上来拍老邻居的肩膀:“陈兄,你有多久没怎么出去过了?”

  陈一丁道:“约有月余吧,这进了寒天我这腿就疼,长久站着受不住,最近晚出早归了些。”

  城里又不止他这一家粮铺,光楚家军的伤残兵开的小铺子就有三家,还不算别的大粮行;他一段时间不开门没什么问题。

  “那你知道最近城外在铺水泥路吗?”

  “啊?这么快,都铺到城外去了?这不刚把城里面解决完吗?”

  看着他呆愣的样子,余百胜毫不客气地笑出声:“哈哈,叫你整日缩在屋里头不肯动,落伍了吧。咱们的永安郡主,可是给咱们宁川城捐了一条水泥路,足足有百里长呢。”

  “就叫‘永安路’。路头处立着一块可大的碑呢,上面清清楚楚的刻着咱们永安郡主的捐献时间、路段长短,这明晃晃的贡献,谁都夺不走。”

  “皇帝挺好,做了大善事,就仔仔细细地将事情写出来了,不亏待人。”

  “这不,百姓感念,深怕她吃亏,一窝蜂跑去楚家开设的店铺里买东西去了。”

  “你呀,沾了楚家的光。不过不要多想,这是你应得的。”

  毕竟你为了保护这身后的家国失去了太多,大家都懂都知道,也都感恩。

  后面这话余百胜藏在心里没说,只又伸手拍了拍老友的肩膀,唏嘘道:“咱们边城的百姓,是最最淳朴的百姓了。”

  陈一丁愣在原地,半晌,才开怀地笑了笑。

  “是啊,等我有空,定去瞻仰瞻仰这永安路碑。”

  今年闭朝前最轰动的事,莫过于永安郡主出钱捐了段水泥路。

  一时间人人打听。

  偏人家时间卡得很好,明儿个就是帝王封笔的时候了,大家都要放假了,这时候不管去做什么问什么,一来一回,就进年节假期了,想跟风上个折子都赶不及。

  不少官员嘀咕,怎么又是这个永安郡主。

  去年年节,最轰动的事是永安封官,为此年后还吵出了个女子科举之事;今年年节,永安郡主又整出这么个幺蛾子,真真是,逼死个人哦。

  这小年轻,也太会来事儿了,这一波一波的。

  功劳傍身到快让人无处攀比了。

  楚蕴灵的这波天秀操作,在许多官员眼中就是在刷功绩和存在感,他们除了酸溜溜地背后嘴一波,也没什么其他能说的,这可是大好事。

  但对于很多商人来说,则是大为震撼。

  居然,还有这种刷名声的方法吗?!

  第一次见识到何为gg的商人们惊呆了。

  现在的大锦人已经习惯听报纸、看报纸;这则报道一出,一时间‘盛京报社主人楚蕴灵’的名头红遍大江南北,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是挂在嘴边的正面人物。

  也许以后他们会了解到这位姑娘还是个四品大臣,是当朝郡主,但先入主的‘报社主人’名头,仍旧会定格成许多人对她的印象。

  至少以后这位报社主人要是打gg,人们一听这熟悉的名字,天然就会相信三分。

  若放在常规生意中,得多少年的积累才能换来这点好感度和信任。

  百姓不知道其中的利益分割,他们眼中,报纸是卖来赚钱的,而现在主持这项买卖的人,出来捐路了!

  好人啊。

  街头巷尾议论声中,不少商人开始抓心挠肝的找关系,想要搭上上峰。

  捐一段路,就能换来四面八方乃至全大锦的关注,这可都是活招牌。

  捐一段路,就能换来光明正大的,和朝廷合作的机会。

  他们也想捐,他们也想刻碑。

  陛下,快来看看草民这真金白银黄灿灿的决心啊!

  看到有人说我短小,怒加一千字!4000了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