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元年十二月初二。

  安临琛再度接到蒙河将军的回信。

  不过这封信不是由通讯鹰传来的,而是来自永安郡主楚蕴灵。

  楚蕴灵,封号永安,蒙河外驿将军之女。

  当前整个大锦唯一被请封的郡主。

  大锦开国后,跟着安临琛打天下的人里军功最高的五人皆封了开国公爵,超品一等公。

  五人真正是过命的交情,除却项伯和整日被拘在京城当定海神针,其他几个无一不是镇守边疆,与京城守望相助。

  大锦皇室人员凋零,并没有别的郡主。

  楚蕴灵不仅是一等公之女,同时他的父亲给他请封了郡主,有封号。地位堪比亲王之女。这等请封,便是相当于楚家放弃了世子承袭爵位,转而为小女儿谋了前程。

  如今的大锦,除非皇帝又生了公主,否则是没有贵女能越过她去了,妥妥的贵女第一阶层。

  安临琛之前收到的来信正是关于这位郡主的——天下已定,楚家要送小女儿回京修养,请帝代为照看。

  楚将军夫妻恩爱无妾室通房,膝下只有一儿一女。但女儿生产时遭遇匪患,是在战火战乱中受惊早产生下的孩子,身体一直不太好。

  也可能上苍怜惜,小姑娘从小就极为懂事聪慧,虽磕磕绊绊,倒也坚韧的长大了。

  如今楚蕴灵十五岁,天下也彻底安定了下来。

  但楚将军一家仍旧忧心不已。

  小女儿即将及笄不说,一直都瘦瘦弱弱、病歪歪的。

  怎么能让人不揪心。

  边疆条件相对困苦,楚家夫妇一合计,干脆将女儿送到京城。

  陛下肯定不会放手不管不说,小女儿也是个心思玲珑的。

  京城御医也比边关大夫要更多更厉害。

  总之,楚蕴灵便在哥哥楚蕴言的一路陪同下,正式抵达了京城外驿将军府。

  安临琛之前收到的楚将军信件里,说得正是小女儿要回京休养之事。

  安临琛对楚蕴灵本人没有印象,但是这个郡主之位来得太是时候了,他想请小姑娘明面上站在‘报社出版主人’的位置。

  年轻,位高权重,聪明。

  甚至叠了个更巧妙的buff,女性!

  楚蕴灵在路上的时候就接到了自家爹爹的信,楚将军直接将皇帝给他的信一并交给女儿了。

  楚蕴灵看完后,对于皇帝想办的‘报社和报纸’非常感兴趣,对于后面陛下想请自己帮忙的事情,更感兴趣。

  明白来龙去脉后,还在路上的楚蕴灵就直接规划起自己将要建设的‘报社’模样了。

  十二月初四正午,乾清宫前殿。

  阳光透过正门,洒进了殿内些许,落进了小姑娘亮晶晶的瞳孔里。

  正是永安郡主楚蕴灵。

  楚蕴灵安安静静的坐在皇帝下首,等着皇帝将信件看完。

  安临琛抬头就看见小姑娘双手交叠,坐姿端正,整个人一个大写的‘乖巧’姿态。

  很具有欺骗性。

  楚蕴灵纤细瘦小、下巴尖尖,肤色呈现不健康的苍白。一双眼睛却灵动皎洁,像只机警漂亮的小猫。

  是让他第一眼就非常有好感的小姑娘。

  半点也看不出刚提出了个多损的主意。

  安临琛放下信件,声线带着笑意:“确定就这么做了?”

  楚蕴灵坚定点头:“确定的,皇帝叔叔。”

  安临琛笑意达到眼底,到底是北地的儿郎呀,高远辽阔,灵动皎洁。

  “行,那放手去做吧。不管出什么事朕都给你兜底。”

  小姑娘眉眼弯弯:“哎呀,有皇帝叔叔这句话永安就放心多啦~”

  十二月初八,腊八节。

  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飘着腊八粥的香气。这是太平后迎来的第一个年,人们相当重视。

  天刚蒙蒙亮,盛京城就热闹了起来。

  这等节假日自是休沐。

  今早的盛京,仍旧热闹非凡。

  凌晨街道的车轮声消停,早市上却响起了另一波清脆的声音。

  “卖报卖报!大锦首份报纸《盛京时报》发售啦!盛京首家报社成立啦!您想知道的消息上面全都有!”

  “卖报卖报!到手就能看大儒发的《问帝檄文》啦!”

  “卖报卖报!说书处提供读报服务啦!”

  一时间,卖报小童在整个盛京随处可见。

  除了盛京之外,江南金陵城同样是此盛况。

  此时距离那位林大儒发表檄文已经过去一周多了。那篇檄文虽说安临琛没管,但流传面到底不广。不少人更是看了两眼就抛开了。

  毕竟大部分心中,帝王威严不可冒犯。而且说白了人家皇帝要教一些内廷宫人识字,就跟他们想要自家长工识字一样,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多大点事,居然还发一篇檄文?

  哗众取宠。

  但在这篇檄文被皇帝换了个标题又刊登在《盛京时报》首刊首页后,它的热度就炸了。

  炸到原作者想都不敢想的地步。

  文章随着报童们卖力的吆喝声越传越远,迅速扩散到更多人的眼前耳边。

  林茂生没那么大的胆子,说白了他就是个鼠辈,只是想找个热点事件刷刷名声罢了。

  在他想来,皇帝那么忙,哪里有空管一个远在江南的文人写了什么,又有谁会无聊到把这种东西搞到皇帝面前。

  他确实隐隐写了希望皇帝收回成命,但他又哪敢真的引起上面的注目,他原本的文名是《代读书文人讨教檄文》。

  安临琛微笑,那哪够刺激。

  直接挥笔改了。

  不少人刚听到这‘卖报纸’,还在奇怪这卖的是什么东西。

  结果《问帝檄文》四个字一出,大半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好家伙。

  有大儒发了《问帝檄文》??

  哪里的大儒,路子那么野,皇帝咋了做啥事了,就直接质问帝王了?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了他们不知道的?

  吃瓜热情瞬间点燃。

  很快,一个沿着天街叫卖的小报童就被拦了下来:“哎,小子停下。你卖的这是什么东西?报纸为何物?”

  问话之人身着长衫,头戴纶巾,一副书生打扮。

  报童正了正自己头上崭新的帽子,手速极快的从身背着的方正小筐里又翻出了份齐整的报纸。

  他介绍的声音清脆、语气极快:“相公您看,这就是报纸啦。据说是取的‘报告’之意。意思是将最近发生的大事都刊印在一张纸上,好报给天下人听呢。”

  说话间,书生已经将这份报纸接了过去。

  拿到手上,他才发现这份报纸分量居然不轻。

  刊物纸张微微泛黄,看得出是竹纸。

  手中的报纸散发着油墨气味,入眼就是整齐的版面校对,内容极多。

  定睛细看,字体干净清晰,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印刷清楚的插图。

  书生一眼就看到了那刻印巨大的《问帝檄文》四个大字。

  嗯?!

  他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了过去。

  刚想细看,耳边就传来了报童催促的声音:“哎呀这位相公,报纸好看吧。您要来一份嘛。一份5文钱。”

  现下三文钱就能买一个热乎乎的大肉包,5文一份的报纸不贵也不算便宜。

  不过显然对于这位书生算便宜,他眼也不眨的掏了5文钱给报童,将报纸拿到手中,打开了来。

  这报纸叠起来时不显,展开后却极大,形状正方偏长。

  左上方是四个大大的‘盛京时报’四字,下面印着今天的日期、节气、发售方等等小信息。

  报纸名头下方接着的一整块就是《问帝檄文》。

  林茂生林大儒的文章一字未改地刻录在上面。

  整篇文章字数极多,哪怕已经缩小了,仍旧满满的占据了整整一面,剩下一点边角也塞着一些小字和小插图。

  一眼扫过去极为拥挤,让人皱眉。

  因为报纸呈展开状态,书生只大略的扫了一眼标题,视线就立刻被右半边上的大片空白吸引了过去。

  右边有个和这篇檄文一模一样大小的排版方框,标题也简洁,就叫《回檄文》

  但只在里面居中放大加粗印了一句话:

  【咋滴,你是没老娘啊,还是你整个家族没半个女子啊。】

  因为两边版面大小相同,这一对比,更是显现出了左边文章的拥挤烦杂。

  这正是楚蕴灵小姑娘的主意。

  安临琛不仅同意了,甚至专门为林茂生的文章刻了新活字,连他的字形都未改只缩小了字体,方便塞进一页的篇幅里。

  保证那位林大儒一眼看到时,就能认出来是他的字迹。

  书生先是被这句直白的咒骂吸引到了。

  看完这句,才翻回那篇檄文。

  读着读着,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人,打着圣人名头来说教女子和内监读书便是侮辱了学问?还拿这事儿给当今圣上发檄文?

  圣人还说有教无类呢,这人怎么不说。

  何况,女子怎么了,这世间多得是不如女子的男人!

  他家娘子,就顶天立地!

  这个瘦弱书生正是京郊屠户张娘子的相公,张仁新。

  张仁新过去过得很惨。

  他爹清贫又高傲,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最后攀上了高枝。因为要靠着岳家,哪怕他娘给他生了男孩仍旧不喜。

  偏娘亲因生产早早离世,张仁新十多岁的时候,爹爹娶了续房,后母是个面甜心苦的,更是挑唆得他爹偏心到没边儿了,还能拿到些家用的时候,他咬牙考取了童生试,结果考上了秀才,更是碍了后娘的眼,想方设法的打击他毁他。

  后来,乱世年间,他被一袋米面卖给了人牙子。

  张仁新拼死逃出来后,跟着流民队伍终日惶惶,快冻死的时候,被娘子捡了回去。

  娘子原本是不想要他做相公的,是他自己死皮赖脸的赖上了这个好姑娘。

  婚后,家里的事情也一直都是娘子顶在前面,他读书之事都是娘子一手规划支持的。

  如此女子,在他心里那就是巾帼不让须眉、经天纬地的大英雄。这人却简简单单一句‘小妇人’给概过去了。

  肤浅至极!

  书生紧紧盯着《问帝檄文》四个大字下面的名字——林茂生。

  好像是传说中江南的那位大儒?

  哼,能写出这等酸腐味道冲天文章的人,也配叫一声大儒?

  他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之前看的那句‘你是没老娘啊……’瞬间浮现在他脑海里。

  书生不由脑袋里给表达了赞同。

  一目十行扫完,书生脑袋里更是被‘无耻之尤’填满。

  气呼呼地翻到了反面。

  看了会儿,气慢慢顺了起来。

  无他,反面同样有不少《回檄文》开头的不同文章。

  大家篇幅大差不差,整齐的排列在了一起。

  比如第一篇,就直接拿林大儒文中的‘替圣人之后发声’作筏子,言圣人都说有教无类,圣人自己学生就无论贵贱不提出生,怎么到你这就不许宫人读书了。不许不说,还骂人家腌渍。怎么,现下大家都是良民。别人清清白白赚钱、老老实实生活,也碍着你事情了?

  第二篇回缴文的切入点则是‘觉得女子读书更好’。文中直接写明了‘妻贤夫祸少’、‘一识字妻旺三代’,更是反问:“若人人都想要小妇人不识字,那怎么人人又都想求娶读书人家的女儿?”

  第三篇则是深思,只要是普通人,不管男女,识字的都少,这等举措是为大善。

  杂七杂八、各种讨论整齐的刊印排版在一处。

  粗粗将自己想看的东西看完。张仁新才又仔细看了一遍这份报纸。

  除了自己刚看到的东西,这次他还看到个‘刊号’以及刚才那几篇檄文相关的都被分在了‘时事版’。后面还分了‘士子版’、‘娱乐版’、‘佳人版’。

  时政策论、诗词小文、故事话本、填词游戏……

  张仁新被娱乐版上的‘戏说大脚马皇后’给吸引了过去。他干脆走到路边,仔细看了起来。

  日头渐渐升起,张仁新盯着那最后一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磨牙。

  这人、这人怎么能断在这种地方!

  马皇后后来怎么样了啊!

  心中郁闷,张仁新干脆将视线从这个篇幅上移开。

  随后便撇到了一个小模块:‘本报接受各方投稿,一经录用,皆有稿费润笔发放。报社地址:……”

  张仁新:!

  腊八当日,《盛京时报》一炮而红!

  注:这里的郡主之位是我编的。

  按照明史,应该是皇太子之女才能封郡主吧。

  不过小说以作者意志为转移。我就想给可爱的蕴灵小姑娘封个郡主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