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古代言情>反派夫夫今天也在互演【完结番外】>第57章番外2草长莺飞

  冬去春来,皇子们入书房读书,个个带着伴读,唯有李淮的伴读最惹眼——言时玉,除了李淮其他皇子都不敢惹的人。

  李淮年纪最小,个子最矮,被先生安排在第一排。

  才听先生讲了几句,他就坐不住了,身子动来动去,东张西望。

  “小殿下怎么了?”言时玉低声问,顺便帮他把书翻到第二页。

  “没事。”见众人坐得老老实实,尤其言时玉坐得最端正,他不甘认输,摇摇头继续看书。

  言时玉岂不知他的小心思,佯装信了他的话,余光一直注意他的动静,只要察觉他有一丝想动弹,就抬手按在他肩上。

  那只手看似没用力,实则重重地按在他肩上,令他一点儿也动不了。

  一堂课下来,李淮的肩膀都被按得发酸,只能忿忿地瞪言时玉。

  “一盏茶之后,我们继续讲。”先生放下书,扶着桌子颤巍巍地坐到椅子上,捋着花白的胡子喝茶。

  年龄大些的皇子们纷纷起身出去透气,剩下的几个聚在一起说笑,只有李淮和言时玉还坐在原位。

  “言时玉,我的肩膀酸了,你给我按按。”李淮冷着脸命令道,转身背对言时玉,闭眼等着。

  等了半晌,身后的人还没动作,他回头一看,见言时玉正似笑非笑地盯着他。

  “你没听见?”他质问道。

  “臣奉命做小殿下的伴读,目的是陪伴小殿下读书。若小殿下需要揉肩,臣可以帮您唤宫人进来。”言时玉顿了顿,瞥向不远处在看书的先生,压低声音道:“小殿下才坐着上了一堂课就腰酸背痛,先生可是一直站着讲书的。”

  言外之意,七皇子真娇气。

  李淮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学着言时玉挺直后背,“不必,我就是开个玩笑,我要看书了。”

  他举起比自己的脸还大的书,看了半页就遇到好几个不认识的字,别扭地瞥了言时玉一眼,然后把书往那边挪了挪,指着陌生的字问:“这个怎么读?”

  言时玉暗想七皇子还真是能屈能伸,凑近看了一眼,回答道:“茕茕,孤独无依的意思。”

  李淮默默跟着念了两遍,接着问下面的字,言时玉仍旧耐心地解答。

  似乎无论问多难的字,他都知道怎么读、什么意思。

  李淮暗暗发誓一定要比过他!

  寒来暑往,书房一来就是十年。

  李淮十六岁这年被封为太子,居东宫,由太傅教导,不必再去书房上课,自然也不再需要伴读。

  太傅是京中有名的才子韩向,未入宫时便门生众多,他的母妃也是其中之一;此人收学生不拘男女,束脩收得极少,美名远扬。

  跟韩向学了两年,十八岁生辰后,李淮正式参与朝政。

  在朝堂上见到言时玉时,他有些恍惚,竟想不起上次见到这个人是什么时候了。

  两年过去,言时玉的脸长得愈发好了,一身朝服也遮不住宽肩窄腰的挺拔身形,俊朗的面容拥有令人过目不忘的魅力,听说这半年来去言府议亲的人都要把门槛踏破了。

  京中无数豪门贵女对他芳心暗许,不知他……

  “太子?太子?”

  父皇的声音传来,李淮匆忙回神,垂眸平复心绪,踱步到殿中,拱手道:“儿臣在。”

  “去年江南多城遭受水灾,尽管今年年初官员上奏说百姓生活基本恢复,朕仍有些不安心。你身为太子应体恤百姓、体察民情,便走一趟江南,也替朕看看百姓们究竟过得如何。”皇帝语重心长道,此举不仅能安抚百姓,也能给太子赢得民心。

  李淮行礼:“儿臣遵旨。”

  “此去江南路途遥远,”皇帝看向朝臣中的一人,微笑道:“言时玉,你与太子一起去。”

  李淮莫名紧张,余光见言时玉从人群中走出来,一直走到他身边才停下。

  二人之间的距离不足两步,他似乎能听到言时玉的呼吸声。

  “臣遵旨。”

  男人的声音低沉让他想起寺里的钟声,一声一声仿佛响在人心里,回响似浪袭来,霸道地闯进耳中,余音久久不散。

  下朝后,李淮去向母妃请安,拐弯抹角地打听这两年言时玉的经历。

  柳氏有些疑惑,但想起二人一起待了十年,感情可能比亲兄弟还要深一些,便直接说了。

  “他这两年大部分时间跟着言将军,去年还去了战场,听说受了重伤,把你父皇和言将军吓坏了。你父皇说什么也不准他再去战场,于是就在安排他在朝中任个闲职;我猜你父皇打算让他待在你身边。”柳氏缓缓道,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不得不承认皇帝看人就是厉害,他还真是做太子的料儿;自入东宫第一日起,韩向便对他赞不绝口;后来帮着皇帝处理朝政更是得心应手。

  李淮在听到“重伤”二字时心中一紧,回想今日在朝堂上见到的言时玉,应该早就痊愈了。

  “那……我听说他最近正在议亲。”他干咳几声,神色有些不自然,抬手挠了挠脖子,尽量装得云淡风轻。

  明明是一句再寻常不过的话,他却说得有些心虚。

  奇了怪了,怎么一想到言时玉议亲,他就不太舒服呢?

  柳氏没注意到他奇怪的神色,一边倒茶一边说:“是啊,你今年都十八了,他二十四岁还未娶妻生子,言将军和言夫人都急坏了。前几日听你父皇说,言时玉的妹妹雯兰都定亲了,定的是礼部顾大人的儿子顾青林,他们两个从小一起长大,两情相悦,实在是天作之合。如今女儿的终身大事有了着落,儿子还八字没一撇,也是愁啊。”

  “他就没有意中人?”李淮好奇地问,下意识攥紧拳头。

  柳氏皱眉想了想,轻轻摇头:“不曾听说。你也知道言时玉的性子最张扬了,若是真有意中人,只怕早就传遍京城了。对了,这次你和他同行,凡事让着他一些。”

  李淮闻言佯装不悦,小声说:“母妃偏心,明明我年纪更小,为何要让着他?”

  “你脾气好,又是太子,怎能和他争一时之气呢?你们都是好孩子,我呀,谁都不偏心。”柳氏笑盈盈地摸了摸他的头,从袖中取出一枚平安符放到他手中,眼中流露出几分担忧之色,“万事顺遂,母妃等你回来。”

  李淮笑着点头:“母妃放心。”

  三日后,出行之物皆已备齐,李淮和言时玉从京城出发。

  李淮一人坐马车,言时玉骑马随行。

  马车内,他心不在焉地看着手中的书,时不时看向被风掀起的帘子。

  手掌大的地方露出男人的腰和大腿,黑色的衣物在白马上格外显眼,又或者不是黑色的缘故……

  第二十三次意识到自己又盯着帘子看,李淮匆匆收回视线,把书盖到微微发烫的脸上。

  他最近真的太奇怪了!

  难道该死的言时玉给他下了降头?

  李淮正想得入神,马车突然一震,盖在脸上的书滑落,一张男人的脸映入眼帘。

  “你进来做什么?”他顾不得捡书,疾言厉色地问道。

  言时玉并未回答他的话,找了个地方坐下,俯身捡起书抖了抖可能沾上的灰尘,看了一眼书名,幽幽道:“臣听闻太子殿下博览群书,没想到竟是这么‘博览’的。”

  “要你管!”李淮抢回书放到一边,又问:“你进来做什么?”

  “貌似陛下未说臣不能和太子殿下一起坐马车吧。”言时玉的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自顾自地依靠在车上,闭目养神。

  马车继续前进,风还在坚持不懈地掀动帘子,可外面已经没有什么风光了。

  都在车里了,都在李淮眼皮子底下了。

  宽敞的马车一下子变得逼仄,他往后挪了挪,重新拿起书看。

  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他心烦意乱,想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难不成他言时玉身上有什么蛊不成?

  李淮咬咬牙,接着书的遮挡只露出一只眼睛,刚瞄了一眼就赶紧撤回来。

  糟糕,看得太快,什么也没看清楚……

  他懊恼地闭上眼睛,在心里叹了口气,决定再来一次。

  他小心翼翼地探出脑袋,两只眼睛都露了出来,从言时玉的头顶一路看下去,越看越觉得老天爷真是不公平。

  给这个人一个聪明的脑袋也就罢了,怎么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通通都这么好看!

  李淮越看越气,手指不自觉地捏紧书,“哗啦”一声,手指下的这页被撕坏了。

  轻微的声音仿佛漆黑角落里突然燃起的蜡烛,刹那间照亮了四周,也吵醒了“沉睡”的人。

  四目相对的瞬间,李淮以活到现在最快的速度撤回去,努力平复呼吸,假装在专心致志地看书。

  他心中存着一丝侥幸,也许言时玉刚睁开眼没看清,或者根本没注意到他。

  过了好一会儿,李淮见言时玉还没反应,小声地舒了口气。

  突然,男人倾身过来,一把抽走他手中的书,黑眸如同索性猎物般盯着他。

  “臣骑马的时候,太子殿下不是看得很开心么?怎么臣进来了,太子殿下又不敢看了呢?”

  --------------------

  作者有话要说:

  言时玉:看我?再看就把你……(拉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