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慈宁宫后, 皇太后早就候在门口了,一看见两个公主就眉开眼笑,芷嫣越发觉得画面诡异, 但皇太后喜欢两个女儿也是件好事, 至少她是不用担心皇太后与女儿们的相处了。

  瑚图里和和吉里走到皇太后身边,小心翼翼的碰了一下皇玛嬷, 皇太后立马笑哈哈的将两个孙女儿抱在怀里,抬起头道:“德妃, 瑚图里和和吉里就交给哀家了, 哀家会好好对她们的, 你这个当额娘的就放心吧。”

  介于多年前想从德妃手中要来胤禩的经历, 皇太后十分清楚德妃护子心急的心态,也就信誓旦旦下了保证, 她本想等德妃生下一个女儿再向德妃要求抱养的,但德妃这会儿主动将女儿带过来,她心里高兴极了, 也是越看德妃越觉得顺眼, 险些没给德妃颁发一个大清好儿媳的奖励——

  但也相差无几了,皇太后心想这个人情她先记下了,等以后有机会再报答。

  皇太后心里的想法搞得好像德妃将女儿卖给她似的, 但实际上也不过是双方都有需求,芷嫣念着让皇太后管好孩子, 顺带让孩子在数年后的抚蒙中更快适应蒙古的生活, 毕竟皇太后来自科尔沁, 对于养在身边的孙女怎么可能不用心。

  这对芷嫣来说就是孩子到了一定年纪上学堂的体现, 比如上书房, 比如慈宁宫, 孩子在休沐时总会回来的。

  所幸这件事在双方的默许下还是顺利进行了。

  芷嫣点了点头,摸了摸两个孩子的衣领子,“要好好陪着皇玛嬷啊,不许太吵闹,也不许在皇玛嬷身边吵架,不然额娘会生气的,额娘希望你们好好的。”

  两姐妹认真答应了,倒也没像两个弟弟一样没出息的哭出来,芷嫣心满意足了,才放下一对姐妹走人了。

  瑚图里眼里满满的都是不舍,可这就跟弟弟到了年纪要去阿哥所一样,她们也得到慈宁宫住下,然后跟皇玛嬷学着将来抚蒙要用的东西。

  身为大清的公主,这是额娘自小就跟她们说的。

  大不了在弟弟休沐的时候一起回去永和宫。

  和吉里也在一旁下定了决心。

  却听见皇太后笑出声来,眼里满满都是笑意,“哀家看着你们的样子真是欢喜,瑚图里和吉里你们可别听你们额娘的话啊,哀家不怕你们烦我,就怕你们不烦我。”

  越是活泼,这慈宁宫就越有生气,她已经是迫不及待看到那一幕了。

  皇太后不顾两个小姑娘懵逼的眼神,各自顺了顺毛发,德妃说的固然是有道理,可她已经寂寞太久了,她就想让德妃的一对小公主过来她这儿,就算惹了麻烦,她都能撑得住。

  ……

  这头芷嫣回了永和宫,倒也没觉得哪哪不对劲,尽管身边是少了孩子吵闹的声音,可这样也安静了许多,有人带娃是真的好啊,她总算能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看书练字了。

  宫里娘娘们有的生活她也想要,芷嫣回想着前阵子和荣妃一起玩叶子牌的场景,只觉得周身舒畅,恨不得再来几场,可是不行,她还得将大儿子的婚事理顺,皇上目前还没有让大阿哥到宫外建府,也就是说,儿子在成婚后很有可能还留在阿哥所居住。

  儿媳妇也得留在那儿。

  还有皇上说侧福晋择一良辰日日进门,什么时候进门根本就没有定下,她什么都不怕,就怕侧福晋与嫡福晋差不多时候进门,这得多荒诞啊,虽说皇上是以自己皇帝的身份看待妻妾的,根本无所谓先来后到,但儿子这里真的不一样的。

  想到皇帝可能在接下来数十年都留在皇位上,届时新皇和臣子都得熬上数十年,她儿子这块是真的不能家宅不宁,而造成家宅不宁的重要因素显然就包括妻妾这一部分……她作为婆婆显然是得在这方面多上心了。

  她儿媳乌拉那拉沁月应该不至于是不好的性子吧。

  不管芷嫣怎么猜测,阿哥新婚的日子终究是到来了。

  先是三阿哥的婚事,再然后是胤禛的婚事。

  两兄弟的婚事也就在一前一后只隔了一个多月,三福晋董鄂氏进门了,再然后是身份转化为四福晋的乌拉那拉沁月。

  在成亲前乌拉那拉府的人上上下下都安静极了,许嫁之后,新娘子就得换新发式了,全福老嬷嬷(六福俱全、儿孙满堂之人)亲自给新娘子开脸,上头时用着新梳子梳着长长的头发,对着新娘子念叨:“一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鸳鸯共双飞;三梳梳到尾,富富又贵贵……”

  沁月端坐着,尽管极力克制了脸上的兴奋,可不难看出对未来夫妻和谐日子的向往。

  沁月的额娘对这个女儿真是哪哪都舍不得,只是她知道女儿嫁进去的是户好人家,今后女儿是皇子福晋的命,至少也当得一个亲王福晋,有这么大的福气,她着实是不用非常难过。

  乌拉那拉夫人用心嘱咐:“额娘打听到德妃娘娘性子颇好,对养在永和宫的养子养女都很好,额娘看了这么多人,只知道一个道理,若德妃娘娘是装出来的温和,那也不至于对养女儿也那么好,是吧,但无论如何,德妃娘娘是你四阿哥的亲额娘,今后你一定要好好敬着她,四阿哥是个孝顺的,你敬着德妃娘娘,就算后院有再多妾室,都越不到你头上来。”

  沁月认真点了点头,“知道了额娘,我进门以后定当将德妃娘娘当成我亲生的额娘一样孝敬。”

  乌拉那拉夫人欣慰的点点头,只要女儿肯听她的话,她是不用担心女儿今后在宫里过不好了,再怎么说,德妃娘娘都是宫中高位,宫里的高位娘娘都不容轻视,特别是坐拥宫权的妃子。

  此后沁月持着紧张的心情进了花轿,然后启程一路朝着紫禁城去了。

  而乌拉那拉府上上下下的下人主子都为这事欢欣鼓舞,他们府邸的女儿是嫁进皇家了,是正儿八经的皇家媳妇,今后乌拉那拉府也算是与皇家的联系更深一层了。

  在进了阿哥所后,外边似乎很热闹,沁月克制住自己想探究的心思,等外边觥筹交错过后才等到一身酒气的四阿哥进门。

  沁月抿嘴一笑,不顾身边嬷嬷的阻拦,亲手将四阿哥扶稳,额娘说过了,夫妻之间的感情是要处出来的,而德妃娘娘也刻意让自己在婚前见到四阿哥一面,就是为了他们两个有个了解,如此她应该是可以主动些的吧。

  如此作为的沁月没有发现自己扶上四阿哥的那一瞬间,胤禛整个人僵住了,眼神清明之极,根本没有一丝醉意。

  沁月年纪还小,两人暂且没有圆房。

  翌日两人醒来后,胤禛二话不说就收拾起自己的衣服了,看在沁月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形下轻微提点几句,“乌拉那拉氏你该起来了,额娘还在等着我们。”

  沁月下意识脸一红,呐呐道了声:“是。”

  她差点没反应过来这事,她可得给额娘表现一番了,让自己成为额娘心目中最最喜欢的儿媳妇。

  沁月匆匆收拾起来,然后和胤禛一起出发了。

  两夫妻互相配合的样子还不太和谐,但走到永和宫时,芷嫣派去的几个奴才已经大老远候着了,都是笑盈盈将四阿哥和四福晋迎进门。

  芷嫣看了两夫妻生涩接触的样子,心里满满都是笑意,幸亏她之前没有听皇上的话将几个格格派到胤禛屋子里,虽说子嗣很重要,可嫡子嫡女更重要,这不仅仅是嫡福晋的立身之本,也是胤禛后院数十年不争锋相对的关键,不然满院都是庶子,哪有不斗起来的可能。

  而且更重要的是,胤禛现在的年纪也不大,太早要孩子很有可能养不住,就像早期的皇上一样,孩子生的多,养得住的少之又少,这种丧子之痛遭遇一个就够多了,更别说什么两个三个的,她依稀记得胤禛的子嗣缘好似不强啊。

  两夫妻可不知道面前的额娘在想着什么,在敬完茶后,胤禛去忙了差事,沁月则是留下来想和额娘说说话增长一下感情,额娘儿子多,将来的弟妹肯定不少,她肯定是要在额娘还没有其他儿媳妇做对比之前将额娘的心拿下来的。

  这可是宫里的德妃娘娘啊,哪能轻视了。

  沁月想着,笑意也一直挂在脸上,芷嫣看了她几眼,一边觉得挺讨喜的,一边又觉得两个人干坐在这儿不行,一坐就坐一上午,有什么意思呢,于是就将人叫起来,“你随本宫去一趟钟粹宫吧。”

  自从和惠妃关系有点尴尬后,她常驻的地方就换成了钟粹宫,荣妃相比于宫里大多数妃子少了很多欲望,她同这人相处起来也舒坦,借此机会让荣妃等人认识她的儿媳妇——当初惠妃也是用这种手段让人都知道大福晋的,她虽然不想那么张扬,但可以低调一些借鉴一下惠妃的方法。

  沁月愣了一下,马上点头,这可是额娘初次让她到别宫娘娘处表现的机会,她可不能疏忽了。

  芷嫣满意极了,连采仗都不坐了,亲自拉上儿媳妇前往钟粹宫。

  正巧遇上了同带着儿媳妇的荣妃,芷嫣和荣妃对视一眼,均有厉色对上,心觉大概是到了要比拼的时候了。

  荣妃清了清嗓子,无不满意道:“德妃姐姐,你可瞧见了妹妹的儿媳妇了?可谓是相貌端正,家世颇好,还是一等一的贤惠,不知姐姐的儿媳妇如何?”

  芷嫣拉着沁月的手坐下来,“哪能和妹妹相比,不过姐姐的这个儿媳妇向来讨巧听话,瞧瞧这连脸上的甜笑,可谓是将姐姐的心都醉倒了。”

  荣妃面色诡异,她怎么觉得德妃的话偏到不知哪里去了,但输人不输阵,她也硬着头皮道:“姐姐妄自菲薄了,不过妹妹的儿媳妇也是一等一的好看,来,兰汶,你给你德额娘笑一个。”

  董鄂兰汶很是配合露出了一个甜甜的笑。

  “还不错——”这话说出口的一瞬间卡住了。

  芷嫣若无其事的摸了一把指套,她发现自己好像不知不觉将话题弄偏了,什么醉倒了,什么给德额娘笑一个,她们又不是在挑逗小娃娃,也不是在不可言说的馆所里玩乐。

  芷嫣勉强道:“是挺好看的。”

  她又和荣妃对上眼了,这次的默契使得她们共同停止了这个话题,都默默拿起茶杯低头喝茶,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她也什么都不知道!

  可两位福晋却是就此对上了,一个看对方有些不太顺眼,一个又觉得额娘夸赞对方有些不太开心。

  总而言之,两人都是初嫁进门的儿媳妇,有着相同的际遇,理所当然是和对方有个比较的。

  三福晋模样家世都好,就算性子有些傲了,那也是满洲姑奶奶的特色,四福晋家世也不差,整个人很是沉稳,没有真和三福晋对上,只是温和道:“三嫂。”

  三福晋点了点头,“四弟妹。”

  这也算是彼此都认识了,也对对方作为妯娌的身份有了一个认可度,同为阿哥福晋,自是要同等身份才有话题可言的。

  等那阵尴尬的气氛过后,芷嫣抬头,开始和荣妃说起一些不便在宫里外传的话题了,至于身边的儿媳妇,都是自己人了,哪能不放心。

  古时的媳妇嫁进夫家就是夫家的人了,绝无变心一意。

  荣妃面色不大好道:“皇上这次是打算亲征噶尔丹了。”

  “不知道,到底前几年皇上也亲征过噶尔丹。”芷嫣模糊了这个说法,皇上今年将科尔沁亲王沙津召进宫不代表皇上现在要亲自出征打服噶尔丹,战争这种事劳民伤财,能避免更大的损耗就极力避免。

  当然噶尔丹反抗清朝这事自是要整治的,不然谁都能在大清的土地上蹦跶,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自然她们讨论的也不是这个话题,而是大阿哥的功绩,康熙二十九年时,皇上打噶尔丹的第一场战役时,大阿哥正是被皇上任用为副将,出古北口征讨。

  这是大阿哥作为皇上长子的殊荣,也有其他阿哥那时还没长成的缘故,如今她们两人的阿哥已经长成了,不知皇上在讨伐噶尔丹时可还会将几个阿哥带上,如果仅仅只让大阿哥过去了,对其他阿哥也不大公平。

  这种事明摆着是皇上存心想让自己儿子得到历练,阿哥们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微乎极微,她们也不是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受伤,可没了机会比默默无闻更可怕。

  “再说吧,总会有机会的,噶尔丹自然不是皇上对手。”芷嫣含糊道,也不知道皇上何时封爵,阿哥们中有不少人成家了,就待立业了,在那之前能混多一份功绩,就能为自己的爵位添更多光彩。

  芷嫣摇了摇头,跟荣妃说完这些话就再也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了。

  她让儿媳妇旁听也是让她了解自己夫君的处境,有些时候夫妻是同林鸟,知晓彼此心意才能长久共处下去。

  当然,最先着急这事的不是她和荣妃这两个有阿哥成亲的妃子,而是佟家那边,六阿哥年纪更小了,若是等到几个年长的阿哥都有了功绩,到时封爵位时六阿哥岂不落于下风,因而佟家那边应该会想着自己的法子的。

  暂且先观望,无须太心切。

  芷嫣暗暗告诫自己。

  当然回了宫正巧遇上梁九功宣读皇上册封五公主为和硕端静公主,是月要下嫁蒙古喀喇沁部的杜棱郡王次子乌梁罕氏噶尔臧的圣旨就是另外的大事了。

  芷嫣眼睛微微睁大,有种措不及防的感觉,她就说她最近好像忘了什么事,原来还有养女的婚事,都怪她光忙两个儿子搬去阿哥所,两个女儿搬去慈宁宫,还有大儿子娶妻这些事,这才将最开始商量的养女婚事给忘记了。

  不过这也不打紧,她早早的就让布贵人和乌林珠做好准备了,还刻意借着两个女儿去慈宁宫的时机向皇太后取了经,和硕端静公主这下子应该能安心出嫁了。

  念着打小在自己膝下养大的养女儿将要出嫁,芷嫣心里还是挺感触的,甚至于还想着多添几件嫁妆了,皇上赏给她的都是好东西,尽管大部分都想留给两个女儿,但养女儿也是女儿,这种情况就无须见外了。

  芷嫣暗戳戳的将私库里三四件颇为漂亮珍贵的宝贝都拿出来,就当是自己的添妆了。

  作者有话说:

  一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鸳鸯共双飞;三梳梳到尾,富富又贵贵——出自百度新婚梳头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