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静星君水溶从放春山水帘洞赶到第三次公演的现场时, 比预计的时间要晚了一刻。

  过了那金碧辉煌的楼牌,北静星君匆匆下了车驾,已有仙子仙君在殿门外站着等了片刻, 进了大殿后台的暖阁, 脱下外头披着的袄子,一面接过仙子奉来的提词卡,一面对着走过来穿赭色长衫的宝玉解释道:“瞧我这脑子,不过是病了几日, 竟糊涂了, 走到训练室那边去了,又忙赶了过来, 希望没耽搁什么。”

  宝玉忙命一个仙子点了铜手炉,又接过来亲手递给了北静星君,命他放在怀中, 好生捂着, “星君身体可大好了?那人间的寒毒热毒最是邪异,若不小心染上,最是难以完全康复, 那人间夜摊的小食,星君可别再独享了,下一回也带我去尝尝, 指不定我还能替星君分毒解愁。”

  北静星君笑笑道:“下回再说吧。”

  又因他问道:“警幻仙子约得这样早,可是有什么要吩咐的?”

  “哦,是那第三次公演的个人对决环节, ”宝玉皱眉道,“警幻仙子同我和老祖宗商定,说是这一环节将由评委和导师打分, 只有团队赛才是由五百名现场观众投票决定。”

  北静星君惊讶道:“评委和导师打分?”

  宝玉掰着手指头,“喏,拢共有四场个人对决,每一场安排了三十张票,芳官她们十二女官一人一票,柳湘莲、蒋玉菡和咱们四个一人三票。”

  北静星君点点头,闭目揉了揉太阳穴,宝玉热情地走上前,与他并着肩,向那边的公演大堂走过去。

  台下观众已经进场,一片热闹,来者多是年轻姑娘,或为仙界各个殿中修行的仙子,或为人间娇俏可爱的妖灵,幻化作人形,或为人间中了奖在梦境里飞升来到现场的女子。也有王夫人、赵姨娘、贾雨村、甄士隐、冷子兴、贾政、贾赦、贾琏、贾蔷、贾芸、薛蟠、薛蝌、曹雪芹、李汝珍、纳兰性德等与宁荣二府交往密切之人。

  甚至有一穿着朴素的老妪,正坐在前排的贵宾席上,引着脖子东张西望,却是刘姥姥。

  评委席间,宝玉坐下喝了口杯中茶水,贾母和警幻仙子正在笑道:“让评委和导师打分,也怪有意思的,咱们最是清楚这几个丫头的专业实录,竟是比观众投票更客观些。”

  北静星君走过来,拉开椅子坐下,脸上看不出情绪,“我自是有我的评判标准。”

  只听贾母笑道:“我见黛玉那丫头前几天去那后浪C站直播秀,我身边珍珠丫头拿给我看了,嗳哟哟,真是好诗才,说惊艳四座一点儿不夸张,难为她这么个爱静的,上了这节目,还有成日成日地练唱歌跳舞。”

  警幻仙子笑道:“怎么了?老祖宗是觉得那日小考我给绛珠仙子低分,替她委屈了?”

  北静星君端起茶杯,心中一动,一言不发,只是竖着耳朵听。

  贾母笑道:“那倒没有,只是那丫头最是个心里要强,小考得了低分,指不定怎么在背后刻苦练习呢。”

  北静星君听毕,含在口中的茶水方轻轻顺着喉头滚了下去。

  一边的宝玉抓了把瓜蒌子,一边磕,一边笑着瞧他,又凑到他脸前来问:“明明是个大冷天,你今儿穿的那狐皮袄子下面,怎么还放了把团扇?”

  北静星君看宝玉一眼,正想把此事搪塞过去,就听见场上仙乐叮咚。警幻仙子站起身来,催促发起人宝玉赶快上场,宝玉便把那带着不明笑意的眼神收了回去,拿起提词卡,缓步踱到场中。

  “欢迎各位来到【乘风破浪的十二钗】第三次公演现场!”

  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连刘姥姥都不住地和身后的王夫人相视点头。

  “现在我要同各位观众介绍一下此次公演的规则。”宝玉朗声道,“首先请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史湘云四位队长上台,她们将表演单人舞台。四人全部表演完毕后,由在场的导师和评委,即十二位红楼女官、柳湘莲、蒋玉菡以及警幻仙子、史老太君、北静星君及不才投票。”

  场上掀起一阵从未有过的欢呼热浪。

  灯光暗下,一束光柱打在场中央,只见背景的水幕上亮起,是一栋雕梁画栋的绣楼,朱红的廊柱,霜色的帘纱,一个披着白蟒、挂着黑色髯口,头戴纱帽的身影慢慢浮现,场内渐亮,那人面庞圆润,圆眼怒睁,额间一抹嫣红,正是宝钗。

  “论男儿壮怀须自吐,焉肯空向杞天呼!”[1]

  雌音乍现,浑厚柔亮,便是一片掌声,黛玉在候场的碧纱橱间听她长音贯耳,心道:宝姐姐出奇招,论理该是扮作杨妃,哪知她竟演了回郭子仪。细细想来,这郭子仪“所莅以清白见称,居常以经济自命”[2],倒是符合她一贯品格。

  “笑他每似堂间处燕,有谁曾屋上瞻乌!

  不提防柙虎樊熊,任纵横社鼠城狐。

  几回家听鸡鸣,起身独夜舞。”[1]

  昆笛呜呜咽咽,吹得台下凄然,宝钗轻移方步,一挽水袖,提了一口气。

  “想古来多少乘除,显得个勋名垂宇宙,不争便姓字老樵渔!”[1]

  评委席间,北静星君赞叹:“气完神足!”

  碧纱橱里,黛玉站到出口候场,心下也忍不住赞叹:“好嗓子!”

  宝钗这边退下,黛玉深吸一口气,徐徐登了台。

  台上是一片古典园林的布景,假山、青石、亭台、翠轩,光投在地上,泛着水光,是一泓春水,当中开了一朵红莲。

  北静星君定定看着黛玉,她穿了杨妃色的对领帔,绣着缠枝牡丹的纹样,头上顶着些许珠翠,一双浓黑的眉毛扬入鬓角,眼周铺了桃红的胭脂,却丝毫没能掩盖她的灵动光彩。

  琴声泠泠淙淙,是他熟悉的《牡丹亭·皂罗袍》。

  只见黛玉拿着把折扇,正是那日用脂砚斋所赠的油烟墨写就,但她没有展开,只是双手轻挥,做了几个身段,提一口气。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3]

  一句念白,如珍珠翡翠落地,如烟丝翠软荼蘼。

  台下静了静,才爆发一阵“好!”

  黛玉用长长水袖遮住半幅脸颊,纤细身段轻动,分明是个文静淑女,却又满含春色。

  警幻仙子向贾母赞道:“看来那日咱们提的意见,绛珠仙子听进去了。”

  黛玉开腔接着上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3]

  北静星君只觉得那身姿袅袅婷婷,眼周的桃红胭脂更添妩媚,真真的“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3]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3]

  黛玉这一句唱得气韵婉转,咬字地道,掷地有声,余音绕梁,是雅致醇厚的千年古曲,也是娇媚动人的深宅少女。

  宝玉叹了句:“即使入了仙境,绛珠仙子也称得上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呐!”

  黛玉一抖水袖,扇子展开,徐徐轻抖,又用扇子遮住了半边脸。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3]

  一曲罢了,黛玉轻轻鞠躬,然后退下。

  她在台上,向来都是胆大的,四处张望,这一回,她连眼角的余光都不敢放在评委席的方向。

  黛玉回到碧纱橱里,紫鹃过来帮她卸了头上的珠翠,网纱拿下,一头青丝抖落在肩。

  “姑娘可见着那个人了?”

  黛玉回头拿折扇打她的手,“又胡说八道些什么!”

  紫鹃笑道:“罢了,罢了,不问你了。”

  这会子探春已上了场,唱得是《春江花月夜》。

  也是反串扮了个小生,带着白色的绸缎方巾,脑后一对翅,白蟒袍,没挂髯口,倒是显得整个人清俊非常。

  那紫鹃笑盈盈问黛玉:“都是白衣,怕是不如那个人好看罢?”

  黛玉连着被紫鹃玩笑了两次,也不想拿话打趣她了,只是苦笑:“且看你的戏罢。”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4]

  干净漂亮得一段唱,又是众人耳熟能详的诗歌,自然也博得了满堂喝彩。

  探春回身下台,湘云登场。

  那昆笛声一转,鼓声点点,史湘云穿了件绿蟒,口悬灰三髯口,顶着“夫子盔”,面勾红脸,手持青龙偃月刀,神气十足地阔步上了台,一个关公亮相,台下立即是掌声如雷。

  且听她开口,那声儿清脆透润,透着雌音,不像宝钗那般混融,

  “大江东去浪千叠,趁西风驾着小舟一叶。

  才离了九重龙凤阙,早来探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烈,大丈夫心烈,觑着那单刀会西村社。”[5]

  儒将关公,风度翩翩,本应穆如寒松,重若泰山,偏偏湘云生得蜂腰猿背,演出了点孙猴子似的喜剧效果来,引得观众席里笑声连连。

  要知端的,且看下回分解。

  [1] 引自洪昇《长生殿》第十出《疑谶》。

  [2] 引自《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九,颜真卿评郭子仪。

  [3] 引自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4] 引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 引自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