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与自己仰慕的人齐名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杜甫以前不知道,然而他现在知道了。

  只不过他在想自己何德何能啊,能够与李白齐名。

  至少,如果按照他自己的评判标准,他现在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李白的。

  无论是成诗质量还是数量。

  但是, 天幕既然把他和李白放在了一起, 相比一定有他的道理, 很有可能, 这并非是天幕做出来的选择,而是多年以来,无数人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标准,找出的唯二能够匹敌的人。

  这个想法有些托大, 但又不免让杜甫既震撼又激动。

  也许未来的哪一天他会忽然灵感绽放, 写出来和李白一样, 诗风飘逸, 自由洒脱的词句,又或者某一天, 他忽然受了什么大的刺激,从此之后文思如泉涌,创作了一篇又一篇举世闻名的大作。

  但无论如何,杜甫与李白这两个名字,是足够并肩放在一起的。

  想到这里, 杜甫不免乐从心底来,于是飞快的走出茅屋,找到他已经使用过无数次的私信发送页面, 再次把自己每天打卡攒下来的经验值小花朵送了回去。

  然后问道:【在世人眼中, 杜甫真的能和李白齐名吗?】

  杜甫在打赏的地方看了很久,最终还是放弃了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

  他确实是很缺钱, 之前的二十两还是变卖了一根多年以前的玉簪子换来的,为了得到回答,他不择手段,但最后还是什么也没得到。

  也许是缘分不够吧。

  杜甫并不贪财,但是人不可能不吃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许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在饿死与好好活着这两者中做一个选择,很难有人会选第一个。

  一个正常人在脑子清醒的情况下,无法把自己饿死。

  所以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许许多多的苟且偷生,苟延残喘的人。

  从天幕为数不多关于自己的语句之中,杜甫能够感觉得到,在他与李白的友情中,很大部分都是自己所做的努力。

  这不是什么很难懂的事,早在他二十来岁,结识李白的那段时间里,李白就已经是闻名天下的大才子了。

  而相比之下,自己一个毛头小子,又怎么能得到人家的青睐呢。

  况且,杜甫猜测的到,自己在李白的眼中很有可能远不如他在自己的眼中那么重要。

  李白是个性格较为外露的人,他若真心的在意一个人,不会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就如同他写的那些诗,赠孟浩然,赠汪伦......

  他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文采,送给他所在乎的友人。

  而相比之下,杜甫只在多年以前和李白相识,同游那段时间,与他互相赠送过诗句。

  他们之间的友谊就显得没有那么的深刻了。

  李白两个字,仿佛是他一个人的执念,而他写给李白的诗,也多达十几首。

  有时候,杜甫自己也搞不清楚,他这种难以解释的执念从何而来有应该从何说起。

  难道仅仅是因为,许多年前一段时间的相识吗?但那段时间相识的人不止李白一个。

  又或者是因为他满的快要溢出来的才华,得到了自己的羡慕?

  更或者,是两者都有,混在一起让人看不出来真正的缘由?

  他想不明白,也不想去思考,执念也好,艳羡也好,在这种颓废潦倒之际,无论什么,能给自己的内心一点点慰籍,也是十分不错的。

  这么多天以来,天幕不曾回答过杜甫的问题,就因为刚刚短短的一段视频,他就可以姑且把这件事情当做是天幕不小心而为,而非真的不想理他。

  很多时候,人生只要一点点小小的慰藉,就能让原本身处泥潭的人,变得快乐起来。

  比如说现在的杜甫,即便他正处于仕途以及人生的低谷。

  但是杜甫很庆幸,即便是在人生的最低谷,他仍然有许多至交好友,比如一直在接济他的严武。

  严武与杜甫两家是世交,严武的父亲严挺之与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同朝为官,关系密切,所以严武与杜甫也私交甚好。

  严武看不下去杜甫穷困潦倒的生活,想推荐他做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还在考虑要不要答应他。

  有了工作之后,生活肯定会比现在好很多,杜甫也有家庭和妻儿,他当然不希望这种潦倒的日子继续下去,但又确实对朝廷失望透顶,所以面对这件事情的时候,他总是犹豫不决。

  只不过大丈夫也要为五斗米折腰,何况是他。

  所以在这种犹豫当中,他理智的更大一部分会倾向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去做那个什么工部员外郎。

  只是,毕竟也算一件大事,他多考虑两天也是正常的。

  严武与他私交甚好,想必即便他答应的慢了些,也不会着急忙慌的把空出来的职位留给别人。

  本来杜甫都快考虑好了的,谁知天幕又偏偏在这种关键时刻,给他搞这一出,又一次将他的思绪扰乱。

  当然,他是乐意看到的。

  说不定天幕能说一些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有关于他未来的发展,未来的生活,或者有关于这么多年,他与李白没有见过面的那些日子里,关于李白的事情。

  杜甫很想得知这一切,所以就对天幕的盘点充满了期待。

  ......

  宋。

  作为大宋皇宫里,为数不多的活下来的孩子,赵祯对福康公主的教育十分看重。

  这不,前不久又让人送了一本诗集过来,刘禹锡诗集。

  就因为赵祯从这天幕里听到了那首《乌衣巷》。

  自从这天幕开始盘点诗人,赵祯就忽然受到了启发,每次像开盲盒一样,人家盘点到哪个诗人,他就找哪个诗人的作品,命人拿过来给福康公主读。

  她想,她投胎到这里是来做公主的,可不是来专门读书的,早知道做公主这么辛苦,当初在投胎的时候,选个普通官家小姐就行了,也不用现在来遭这么多罪了。

  每次读完诗集,过不了几日赵祯还会亲自来拷问她一番,弄得人十分头疼。

  福康公主不爱读书,但哪怕她是个无比好学的人,也经不住这样强行灌输。

  于是每次拿来的诗集浅看几眼,然后在赵祯面前混过去,反正就算她一点都不会也没人真的能拿她怎么样。

  今日,天幕说起来李白和杜甫。

  这两人她都认识,他们的诗也会背几首。

  吃过午膳估摸着时间差不多,陛下身边的人应该要来给她送诗集了,一想到这个,福康公主就头疼,恨不得立刻跑到卧室去装睡。

  有时候,她这是想不明白,自己每天要学的东西怎么这么多。

  大宋又不允许公主参政,别说她了,就连她未来的驸马也不可以。

  所以,在宋朝,太过出类拔萃的年轻人是不会被选为驸马的,因为那样太浪费人才,配个花瓶似的公主,找个相对体面点的人家便好了。

  所以,她很羡慕前朝那些公主。

  太平、安乐,个个都能参与朝政不说,还敢参加皇位的斗争。

  而相比之下,大宋的公主就要可怜的多了。

  也许是前朝公主太过强悍,也确实出现过女子当政的先例,所以到了大宋,对公主的压制就显得十分的强势。

  无数个规矩给你定死了不说,稍微做错点什么,就有人上奏参你,有时候福康公主都怀疑那群大臣是不是闲着没事做有病。

  不过一想到父亲也拿这群人没办法,她的心里就好受多了,连皇帝都没办法,她一个小小的公主能有什么法子?

  在这种情况下,每天还要学习这么多东西,什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甚至于作画点茶,她真的觉得没有必要。

  反正以后也未必用得着。

  哪怕她学的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又有什么用呢?公主是不可能被允许走向前朝的,难不成想让她学会了之后,等日后嫁人和自己的夫君讨论?

  想到这里,她两眼一黑。

  福康公主觉得自己还是赶紧睡觉吧,免得一会儿送诗集的来了,她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可以躲懒。

  前一段时间,她还觉得天幕这东西挺有趣的,能给她无聊的学习生活增添不少的乐趣,现在才知道,乐趣是要付出代价的。

  代价就是,天幕从一种消遣的东西变成了学习材料。

  居住的宫中没几个人,姐姐苗贵妃很有可能去几个交好的娘娘宫中一起看天幕去了,只留下她这个亲生女儿在这里学习受罪。

  大宋礼法十分严苛,能做公主父母的只有当今天子和皇后,其余长辈都得自降一级备份,哪怕是她的生母。

  不过,这些皇后、娘娘对她还算得上不错,所以姐姐还是娘亲,她就没有那么的在乎了。

  其实说实话,宫里的人对她都挺好的,她算得上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人,除了学习几乎没有吃过苦,有几乎没有亲生的兄弟姐妹和她争宠,唯一的一个亲弟弟,也在出生不久后夭折,所以哪怕外人对公主的标准再过严苛,福康公主也不是不能接受。

  反正那些严苛未必都能落到实处,她只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就好。

  人嘛,又是什么什么都不懂,比什么都懂更开心。

  比如即将要学习的,李白或者杜甫的诗。

  她觉得,如果没有人逼她,她一定会学的更加的开心。

  ......

  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

  天幕则继续讲解着杜甫和李白的故事。

  李白与杜甫这两个人,如果这的要盘点,那必然是长篇大论,很难说的清楚。

  但若把两人放在一起,专门挑有所交集的地方来谈论,其实也就还好。

  【在讲李白和杜甫之前,我们先从杜甫单人开始入手吧,毕竟在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之中,杜甫要主动的多。】

  【杜甫,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这个大家小学文凭以上的人都应该知道,他与李白并成为“李杜”,未来还会有两个人被并成为“小李杜”,那时李商隐和杜牧的故事,在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不过仔细的说起来,杜牧和杜甫还有一点亲戚关系。】

  【他们祖上同出一支,都是晋代大学者杜预之后,只不过那点血缘关系,在这么多朝代之中,早就稀释的一点儿不剩了,所以真要算,他俩也没啥关系。】

  【只不过同为唐代大诗人,能够被牵扯在一起,能够增添一点故事性罢了。】

  【又说回杜甫,杜甫远祖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杜周,祖父是杜审言。】

  【杜甫年轻的时候,大唐正值巅峰时期,家族也正是兴旺的时刻,所以他的青少年时代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富足优渥且极其安定的生活,而这一段生活给他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杜甫前期与后期的文风差别巨大,在经历了大唐由盛转衰之后,他也慢慢变成了一个不同的杜甫。】

  【人都是会变的,没有谁有办法在经历了战火纷飞,流离失所,穷困潦倒,朝政黑暗、统治者无能之后,还能到维持自己最初的本色。】

  【杜甫不能,也做不到。】

  【但他与李白,相识于杜甫最快乐同时对整个世界都抱有极大的期望的青年时期。】

  【杜甫与李白的相识,和古代许许多多文人的相识相比没有什么特别的,并不是因为他俩是“诗仙”以及“诗圣”,就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那个时候他俩还不是“诗仙”、“诗圣”。】

  【杜甫在十九岁那年,就开始了自己外出游历的美好生活,这一段游历的时光维持了很久,期间他还去考了进士,不过没考上,于是他便去兖州省亲,找他父亲。】

  【而同时,杜甫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游历,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度过了人生最快意的生活,并写下了杜甫早期一些著名的诗篇。】

  【比如那首著名的登高:“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短短一首诗,足以展现杜甫内心的抱负,以及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乐观与希望。】

  【而在他三十二岁这一年,他终于遇到了李白。】

  【天宝四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真值郁闷的时刻,因为两人的共同好友,他们认识了。】

  【当时的李白,早已名噪天下,而所谓的赐金放还,只不过是唐玄宗一种委婉的处理方式,用一种较为和缓的方式来告诉李白,在皇帝的眼里,他并不是个能够委以重任的人。】

  【李白确实有才,他在文采之上的才华,可以说在整个大唐无人能出其右,所以他也有着自己的傲气与脾气。然而不管是文采还是傲气,都不是为官应该具备的要素,统治者需要的是能够踏实办事的人,而不是一个满腹才华,可以给自己写诗的人。】

  【只不过鉴于李白确实十分有名,唐玄宗这种做法无非是让大家都体面一些而已。】

  【而经历了这件事后,李白与杜甫一同在河南一代游历,同时还去见了诗人高适。】

  ......

  汉朝

  天幕说到这里戛然而止。

  而最近边关捷报连连,卫青在与匈奴的作战之中,表现的很厚,刘彻的心情十分不错,接连着对皇后以及卫家的赏赐也丰厚了不少。

  所以从天幕中听见“诗圣”杜甫的远祖是当朝的杜周之后,他还是有点意外的惊喜的。

  他的第一反应是:嗯?不是说唐朝吗,怎么还有我汉朝的事。

  而随之又变成了:杜甫这么厉害吗?比起当朝的大文豪司马相如又如何呢?

  虽然杜周在朝中使用严刑酷法,惹得许多人不满,但在刘彻的眼里,他确实不可多得的人才。

  严酷是严酷了些,但胜在忠心,清廉,只要是一心为了大汉一心为了君上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因此,刘彻听见天幕对杜甫的盘点,即使这几段短短的盘点还没有说道“诗圣”杜甫之所以能够成为诗圣的关键之处,他也仍然忍不住在心中夸赞:不愧是杜周的后人,还挺有出息的。

  但这些想法以及看法,实际上都是基于卫青在边关打了胜仗才会有的,否则谁管你什么李白杜甫,“诗圣”、“诗仙”,就光是匈奴就已经很让人焦头烂额了。

  只不过卫青厉害的同时,刘彻也在思考,卫家声势过大,不会出什么乱子吧?

  这样想完,他在心里狠狠地唾弃自己。

  人家卫将军还在边关打仗,自己坐在朝堂竟然在想这种事。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选择了卫青,信任了卫青,就不能在这种时候怀疑他,至少,不能在这种仗打到一般的时候产生怀疑,否则既给自己添不痛快,又给别人添麻烦。

  这样想过以后,刘彻的心安定了一些。

  随即,卫子夫从外殿进来。

  刘彻想,还好自己刚才唾弃的够快,要不然卫青在外面浴血奋战,卫子夫在宫中百般忙碌,而他在怀疑卫家,还不得愧疚死啊。

  卫子夫是姐姐平阳公主送进宫的,一直以来温和柔顺,想来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当初陈阿娇做皇后的时候,他无时无刻不被太皇太后和陈阿娇他娘掣肘,那种日子都能忍过来,还有什么坎儿过不去呢?

  不过由此及彼,刘彻又觉得,自己在外戚这件事情上多长点心眼是没错的。

  卫子夫不知道自己的枕边人在想些什么,只不过走过来时,看见刘彻冲着她笑了一下,卫子夫也回他一笑。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幻觉,她总觉得,因为卫青的战功赫赫,刘彻也变温和了一些。

  ......

  福康公主醒来,就听见“高适”两个字。

  吓得她连忙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总之,我没听见,就当做你什么都没说,掩耳盗铃也好,欺骗自己也罢,在高适诗集送过来之前,她能过几天好日子也是好的。

  午睡不能睡太久,要不然漫长的夜里,实在找不到有什么应该做的事情来做。

  所以即便她再不情愿,也只能摸索着起来,从床边拿出那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放过去的“杜甫诗集”。

  宫中的侍女,从不在她清醒的时候送诗集来。

  实际上,福康公主的脾气秉性很好,一点都不暴躁。

  赵祯对宫中下人向来仁慈,众人仿效陛下的言行,自然也都不敢过于苛刻。

  更何况她只不过是个小姑娘,日日和这些小侍女一起玩儿自然对她们格外的亲厚。

  这段时间,这群小侍女一直躲着公主也没有别的原因,无非就是,不想在这种关键时刻过来触霉头。

  公主学习学的很苦,每天对着诗集又哭又笑,被折磨的一点也受不了。

  她也去求过几次苗贵妃说她真的学不来这么多的诗,让她帮自己去和赵祯说一说,但无论什么借口和理由,总被苗贵妃以她也没办法这句话挡了回去,于是她便开始自暴自弃和“折磨”别人。

  而最大的受害者,自然就是伺候她的小侍女。

  之前有一次,她要求那日在身边当值的两个小侍女,和她一起读诗,她什么时候能背出来,就要人家也什么时候背出来,否则就不让人走。

  公主觉得自己只是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但是她的时间确实很多,可以无限的拿出来消耗或者浪费。

  可是那些小侍女的时间不多。

  人家每天都有自己固定的事情要做,就算是被公主耽误了时间,该做的事情也要做完。

  所以在得罪小公主和加班之间,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前者。

  反正以福康公主的脑子以及阅历,她也想不出来什么十分过分的惩罚方式,而同时,在赵祯的治理之下,宫中侍女虽然称不上太有人权,至少不用担心自己虽是会被打死。

  躲着公主总比被她抓去背诗要好,这是苗贵妃宫中所有人,达成的一致意见。

  就因为这样,每次诗集一送过来,除了送诗集那个人,她几乎看不见一个婢女。

  不过她们确实很会卡视角,虽然肉眼看不见有人,但只要招呼一声,又肯定有人会走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1.《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