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 我是小枝,上一个视频在大家的激烈反馈中,平静的结束了,今天我又给大家带来了新的视频。】

  【在上一个视频的开始, 我给大家透漏过, 李治将是我们盘点的最后一个君王, 接下来新一个系列视频即将开始。】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里, 每一朝每一代,都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也许我们没有办法穿越时空,但是却可以从无数的作品里感受文人的喜、怒、哀、乐, 感受他们的悲天悯人, 感受他们的壮志难酬, 感受他们的友情、亲情。】

  【而今天, 我要带给大家的,就是那些古代文人的爱恨情仇, 盘点的人或事物,都以个人喜好为准则,感谢各位的支持。】

  【在第一期视频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说一个故事吧。】

  【大约在东晋事情,宰相谢安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天气里举行家庭聚会, 聚会到了一半,谢安给家中子侄讲解诗文,在他们的谈话中, 雪下得越来越大, 谢安看着屋外的飞雪,忽然来了兴趣, 想考一考这群小孩儿。】

  【大人们总是这样,闲着无聊,不是问小孩子学业方面的问题,就是让人家在众人表演节目,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即便是宰相谢安也难以免俗。】

  【于是,他对身边的一群晚辈说:“你们看,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话音刚落,谢安兄长的长子胡儿连忙迫不及待的站起来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笑而不语,显然这个回答没有达到他的期许,他扫视了一遍堂下众人,等待着一个不同的回答。

  【随后,他谢奕的女儿谢道韫托着腮思索了片刻,缓缓说道:不如把雪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谢安大笑起来。】

  【而这个咏絮才女就是谢道韫。】

  【本期视频,我们要盘点的就是谢道韫和她的丈夫王凝之之间的故事。】

  ......

  天幕一如往常一般,缓缓放出动听悦耳的乐曲。

  屏幕忽然从一片白净的背景,变成了呼啸而过的北风,以及纷纷扬扬的大雪。

  随后,天幕中的画面开始动了起来,仿佛是一幅水墨画,里面的人物却能够动来动去。

  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房子,房子里有一群小孩儿,七扭八歪的坐在一起,有的静静的听上座者说话,有的淘气的拿果脯砸身边的同伴。

  谢道韫看向天幕,心想,这不就是他们小的时候,一同看雪的场景吗?

  上位做的人是叔父谢安,她的对面是谢玄。

  谢道韫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天幕会盘点自己,因为她自视既不是绝顶美人,也没有成为君王的途径。

  但令人想不到的事,天幕竟然换了一种盘点方式。

  和王凝之一起上榜,总是让人不太舒服的,可是谢道韫同样也知道,她没有选择,就像当初嫁给王凝之时不能选是一样的。

  “爱恨情仇?”谢道韫反复品味这四个字,在心里读了又读,最后她冷笑了一声,发现这道天幕在选择所盘点的人时很不严谨。

  为什么呢?

  因为爱、恨、情、仇,这四个字,四种情感,她对王凝之一个都没有。

  不仅没有情感,她甚至不太在意这个人,顶多算得上有那么一点点的感觉。

  如果一定要找出什么感觉的话,大约就是一点点的嫌弃,再加一点点的漠视。

  想要做到完全的漠视,是很困难的,如果一个人天生就对你有着绝对的吸引力,那么你无论如何漠视,都是装出来的。

  而伪装总会有被发现的一天。

  更何况这个人时常在你的身边晃悠。

  漠视是绝对的无感,谢道韫并不反抗家中人的安排,也知道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的姻亲关系有多重要,所以漠视并不是反抗,而是她的态度。

  她不喜欢王凝之,就如同大多的智者不喜欢庸才一样。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并不能说是王凝之的错,他没有错,只不过恰好和谢道韫成婚了而已。

  成婚之后,谢道韫像所有人期待的那样,成为了一个操持家务,处理事情都十分顺利优秀的女当家人。

  像王家和谢家这样的门阀世家,每件事情都会被万众人盯着。

  而谢道韫无疑做的很好。

  只不过这样的好与顺从,都无法掩盖她内心里对这桩婚姻的失望。

  所以,她觉得天幕的盘点十分可笑,但同时又很庆幸天幕会盘点她与王凝之。

  她希望天幕的盘点可以带给她一些,她现在所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在未来她是被事实磨平了棱角,接受了王凝之,还是他渐渐改变了,自己打心底里对他改观,或者一切如旧,这桩令人失望的婚姻一直维持到了她生命的终点?

  一切不得而知的事情,终有被人知道的一天,但是提前知晓一定会更加的令人开心。

  于是谢道韫看着天幕,静静的等待下文。

  ......

  谢安是从来不知道谢道韫这些想法的。

  当初她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不知从什么渠道传出了谢府,有头有脸的人家便都知道了谢家有个才学斐然的姑娘。

  于是,谢道韫到了适婚的年纪,四面八方的人都跑来提亲。

  谢安是朝中宰相,对这些来提亲的人家都有些了解,为了谢道韫的婚事,他把全城适龄男青年,挨着挨着,从家室,品貌,性格,各方面挑了个遍,最终才选定王凝之这个年轻人的。

  他想,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兄弟,就凭着这旁人奋斗几百年几千年也赶不上的家学,加上琅琊王氏的门楣与声望,从各方面来看,总不会是个太次的人。

  所以说,侄女儿和叔父有的时候还是挺像的,至少在这件事情上,谢安与谢道韫的想法一致。

  婚前的谢道韫对这桩婚事也充满了期待。

  即便王凝之在众世家子弟里面并没有什么名声,但是他有着那样的父亲和哥哥,又能差到哪里去了。

  于是,谢道韫便自觉的把他当做了一块儿蒙尘的璞玉,她认为,只要自己和王凝之结婚,一定会发现他的过人之处,以及可取之处的。

  但世事无常,往往你最期盼的,且认为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谢道韫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之中,发现了王凝之实在达不到自己心中理想丈夫应有的标准,而一天天的磋磨,使她对这门婚事愈加的失望。

  最难受的,是这些失望,还只能有它一个人承受,想想都觉得很悲惨。

  年少时期谢道韫就被打上了“才女”的标签,和家里的兄弟姐妹相比,她也一直独占鳌头,即便她所处的环境里,能人异士数不胜数,有才华者更是不在少数,但她的心中仍然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矜贵自持。

  她是高傲的,高傲到她没有办法把自己不满意的婚事拿出来,然后在长辈面前喋喋不休的抱怨。

  尤其是,一直为她,也为她的婚事考虑的谢安。

  当初谢安为谢道韫选定的郎婿,本来是王徽之,王徽之这人,或许能够得上谢道韫对丈夫才华的要求,不过也不一定,毕竟谢道韫没有嫁给他,不实际考察过的人设都是不值得相信的。

  但是传闻中,王徽之是个极有才华,书法造诣直逼王羲之的才子。

  我们不知道,这个“直逼”两个字里面包含了多少水分,但是比起默默无闻的王凝之来说,他至少,听上去优秀很多。

  只不过这个人在优秀的同时,自由有散漫,他爱好游山玩水、性格风流潇洒,同时又浪荡散漫,听上去不是个适合放在家里的好老公。

  而王凝之呢,老实木讷,沉默寡言,一看就翻不出来什么大风浪,是个可以老实过日子的人。

  谢家嫁女自然不可能选择什么野鸡家族,琅琊王氏门当户对,谢安与王凝之一拍即合,当即决定了把谢道韫嫁给他。

  大部分的家长对子女婚姻的期盼,都是稳定与适合的,这是他们几十年来婚姻生活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因此,也就理所当然的把这个经验用在了子女身上。

  爱情是风花雪月,但婚姻只适合柴米油盐。

  但是没有经历过爱情却对婚姻抱有期望,同时还正值少女怀春时期的谢道韫,进入了这桩由长辈精心搭建的合理婚姻中。

  留给她的,就只有失望。

  谢安不了解谢道韫的失望,他对这桩婚事信心百倍,在听见天幕提起王凝之、谢道韫时更是沾沾自喜。

  谢道韫不曾在他面前抱怨过什么,就算有,谢安觉得,那应该也是一时之间发发牢骚罢了。

  他又不是没有见过王凝之,人家哪有这么差。

  如果连天幕都觉得,谢道韫和王凝之的婚姻,可以拿出来在天下人面前盘点的话,那就说明他的选择没有错,王凝之果然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谢安满怀期待的等待着天幕的下文,而这个时候的他还不知道天幕接下来说的话会让他多么的失望。

  ......

  王凝之在后院听见自己和谢道韫的名字,他在心理默默的问了一句:你是不是对我和谢道韫有什么误解啊。

  他和谢道韫之间没什么可说或者可盘点的事情,这一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老实说,他并不讨厌谢道韫。

  甚至在还能早很早以前就已经听过了她的名声。

  所以,在知道他未来的妻子会是那个闻名全程的才女时,王凝之向来平静的脸上终于有了一点点不算多也不算激动的意外神色。

  那可是谢道韫啊。

  即便他对婚姻没什么想象,这三个字也足以让他震惊片刻,更何况,他一早就知道了谢安选中的人是王徽之,不是他。

  突然改变结亲的人选,王凝之觉得,自己一定是有什么不容易被发现的过人之处,被这位慧眼如炬的当朝宰相给发现了,所以他才选择他的。

  王凝之永远不知道,谢安看中的是他的老实木讷形象,因为这种形象容易给人一种,虽然愚钝,但是适合踏实过日子的感觉。

  如果他知道的话,那他对这桩婚事的满意,以及对谢安的敬仰都会大打折扣。

  于是,在婚礼筹备阶段,王凝之也同样充满了期待。

  知道谢道韫嫁进谢家,他也都一直保持着这种期待。

  谢道韫在写诗作赋上的才华一向高于旁人,这种技能深入骨髓到了一种,她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展示一圈儿的程度。

  像这个时代中,生活的那些能文能武,天赋满的快要溢出来的一群人。

  一开始谢道韫还挺好相处的,每天对着王凝之会说很多很多的话,就像在家里时和她的兄弟姐妹相处的一样。

  但慢慢的她就不怎么说话了,因为王凝之总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她。

  而且这种不回答,不是因为他不善言辞,而是因为他胸无点墨。

  可能也不能说是胸无点墨吧。

  毕竟像王家这样的世家大族,对后辈的教育方式都是一样的,即便天赋有区别,智商有区别,才能有区别,人家也不可能因为王献之比王凝之优秀许多,就只教导王献之。

  但是输入了多少并不代表能输出多少。

  人们总是说勤能补拙,孩子成绩不好,老师也总是安慰家长,他不是笨,只是不好学罢了,或者,这道题他不是不会做,只不过是粗心大意罢了。

  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如人家优秀的大人,总是会相信老师善意的谎言,同时也相信自己的孩子是那个聪明的孩子。

  最多最多,是他的技能没有点在学习这件事上。

  但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种人,即便把上千年的书本、诗歌、文章全部吃进肚子里,也如同喝白开水,没有一点作用。

  吃进去的是别人的东西,吐出来的还是别人的。

  脑子无法将这些量化的东西产生质变,同时转化出来,而关于那些诗词歌赋,背了就背了,放进脑子里,也还是一模一样的东西。

  人们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但是有的人就是可以不受他人的影响。

  很多年后,宋代的周敦颐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出淤泥而不染”,那是形容荷花的品行高洁。

  于是就又出现了一个词叫做油盐不进。

  也许用这个词来形容王凝之,就最恰当不过了。

  有人生来就是五彩斑斓的花朵,就一定有人生来就是绿叶,王凝之的身边有无数朵盛放的花朵,于是花朵也不引人注目了,引人注目的是他这片格格不入的绿叶。

  而他最吸引的目光,来自他的妻子——谢道韫。

  实际上,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王凝之实在是很不公平,没有一个特定的要求,让王凝之一定要做一个无比优秀的人。

  他也并不是一个很差的人。

  只不过运气不好罢了,命运的选择让他变成了一个尖子班里的普通插班生。

  在他的父亲、兄长、妻子的对比下,他实在是个各方面都很普通的人。

  但是普通没有错。

  人们不能因为平庸而去批判一个人。

  这个道理,所有人的明白,谢道韫也明白,所以,她对王凝之,对这桩婚事就更加的失望,与厌倦。

  如果王凝之生活在王家,娶一个与他在才学方面更为相配的妻子,也许他会过的更加的幸福,但是没有如果。

  更何况,这只是他对婚姻的一点点小小的期待,如果如他想象的那样美好自然高兴,如果没有,也没什么可难过的。

  反正他的心事与目标,也从来不在这些事情上。

  王凝之有自己的想法,哪怕他不知道这个想法是不是正确的,也不知道自己坚持的事情,信奉的真理,寻找的道路有没有意义,但他就是想坚持某样东西。

  像王羲之王献之那样持之以恒,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

  也许到那个时候,就没有人觉得,他平庸无比谁也比不上了,即便谢道韫每次知道他在做什么的时候,都会露出无比嫌弃的眼神。

  可他不在乎。

  谢道韫懂什么,她又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过,她只觉得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平庸之辈而已。

  这样想着,王凝之把天幕的影子从自己的脑中驱除出去,有投身到了,自己所坚持的五斗米教事业之中。

  ......

  天幕里本来在播放谢道韫少时咏絮的场景。

  慢慢的,画面又在发生变化,随后变成了一幅又一幅接二连三,转瞬即逝的图片。

  谢道韫仅仅盯着天幕,生怕错过了什么有用的信息,但这些飞快而过的画面,仿佛一个个转瞬即逝的故事,

  天幕在用这种回溯的方式,历经一个有一个的时代。

  谢道韫莫明的感知到了,那些匆匆而过的画面,或许是历朝历代之中,发生的一件有一件大事。

  比如,刚刚经过的那幅图,似乎是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之上。

  又比如现在正从眼前经过的画面,仿佛是扶苏和蒙恬在北疆收到了赵高派人送去的假圣旨。

  或者,再次一闪而过的一幅图。

  分明就是天幕刚刚才盘点过的,那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纵横数千年只此一人的女帝。

  这些在无数个历史节点中发生的,影响千万人的大事,在天幕之中那个人的眼里,只不过是一张一瞬间就可以划过的图片,而对于她们这些人来说,却可能无比重要的事情。

  就如同,谢道韫从一开始观察这个天幕以来,就感受到的一件事。

  那便是,无论天幕里面的人,在诉说怎样动人怎样可怜又怎样悲壮遗憾而故事,她都可以用一种欢快,好听甚至带着愉悦的声音来叙述。

  无数人的生死,无数人的生活,在她的眼里,也许不过是饭后茶余的谈资,而正处于风暴中心的她们,其实也只不过是一只可有可无的蝼蚁。

  谢道韫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她忽然觉得她好像想太多了。

  不希望自己的私事被拿来盘点的想法,和希望从天幕中得到预言的双重冲突,让她整个人都变得焦躁了一些。

  因为信息差以及关系到自己的原因,她好像对天幕里人带着一种莫名的敌意,实际上这种敌意是完全不需要的。

  就是天幕把她对王凝之很不满意的婚姻状况宣之于众,也未必就是什么坏事。

  也许谢安在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会觉得自己之前的决定完全是错误的,然后亲自来王家帮她合理呢?

  谢道韫觉得自己在痴人说梦,王家和谢家的婚事,多少双眼睛盯着,里头又牵扯了多少没办法放在台面上说的利益纠葛。

  就算谢安再怎么喜欢她,再怎么为她考虑,已经定死了的姻亲,就不可能因为“她不喜欢”这样的小事解除。

  当然,她更不寄希望与王凝之“浪子回头。”

  按照人设来说,“浪子回头”应该是王徽之的人设,王凝之不是浪子。

  浪子有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自己,也有可能在天幕的苦口婆心中,变成一个稳妥可靠的人,哪怕只是一两天情绪到那里了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但比起一个浑浑噩噩,昏昏沉沉过日子的平庸之辈,忽然在一夜之间变得目色清明,找到了人生的正确方向,并且变得很有学识与才华。

  都显得那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谢道韫一直都是个很有理想的人,年轻时候可能也会幻想,但她从来不会妄想。

  有的东西是先天注定的,有的东西是后天决定的,但是后天很难影响先天。

  就好像王家子弟一模一样的教育方式,既能出的来王献之,又能出的来王凝之一般。

  谢道韫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她觉得上天给她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家事、才学、天幕、亲人、种种种种,实在算不上薄待,

  有得就有失,也许与王凝之的婚姻,就是她人生道路了的那个“失”字。

  这般安慰自己,她仿佛,就不觉得难受了。

  作者有话要说:

  1《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