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的时候,诸位大臣表现的惶惶不安。

  杨坚一夜未睡,也困的发昏。

  近些天最大的事莫过于那道天幕了,可惜众人拿天幕也没什么办法,也没什么为陛下分忧的主意。

  现如今关于立储易储之事, 关于杨广与杨勇之事, 大家都像是受了正规培训一样, 无人敢提, 闭口不言。

  谁能当皇帝或者谁适合当皇帝,终究不是他们这群臣子可以轻易置喙的,说多了是错说错了也是错,索性就什么也不说。

  至于最后谁能夺得皇位, 杨坚会怎么死杨广又会怎么死, 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又不是自家的皇位, 他们只不过是群臭上朝的, 反正一开始效忠的君主也是姓宇文而非姓杨,再换一个姓在这种乱世里面, 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吧。

  于是众人匆匆上朝又匆匆退朝。

  独孤皇后好像是真的在生气,往日她再忙都会同杨坚一起去上朝在一起回来,但今日在殿外却没有看见她的踪影。

  杨坚无奈的上了轿撵,深感无力。

  惨还是他惨,得知自己会被儿子说杀, 没有人来安慰他,得知隋朝仅能存在三十几年,也没人来出谋划策, 老婆儿子各怀心事, 都有自己的事做都自己的情绪要散发,唯独他, 只能一个人默默消化,期盼能相处一个绝佳的好办法。

  杨坚虽然是个皇帝,但因为自己上位的特殊性,他没怎么感觉到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反而还和以前没做皇帝时是一样的,一家人算得上是其乐融融。

  谁知夫妻、父子之间的猜忌,只在一夜之间就有可能形成。

  身旁的内侍见杨坚扶额,神情哀伤,便问他:“陛下咱们上哪儿去啊?”

  杨坚张了张嘴,想到偌大的皇宫之中,三宫六院形同虚设,除了独孤伽罗处,确实没有另外一个温柔乡能让他沉沦片刻。

  他委屈死了,自己都做到这个份儿上了,独孤伽罗到底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杨坚忽然生气,但是他知道不能把这个气带回去,要不又得吵架,论吵架他一直就不是皇后的对手。

  终于在轿撵在路中央停了很久之后,杨坚抬了抬手道:“去......随便去个花园吧。”

  内侍领命,匆匆把载着杨坚找了处花开的最盛的地方把他放下。

  人倒霉了天气也跟你作对。

  杨坚本来只想在花园里散散心,等到情绪稳定了再回宫,谁知刚刚在凉亭里坐下外面就下起了大雨。

  花园里好不容易开出来的几朵花被打的凋零在了泥土了,像极了隋朝戛然而止的命运。

  于是他不得不在大雨里,听着雨声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对于天幕的预言,杨坚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的真实性。

  当年的宇文邕,当年的宇文赟都没有逃脱自己应该走向的命运。

  也包括他自己,最后还是像天幕所说的那样,走去了自己的结局。

  所以无论如何,杨广是不能继位的。

  那么杨勇呢?

  如今他还是太子,天幕又说他被废皆是因为杨广的陷害和伪装,那他又是不是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不知为何,想到这里,杨坚甚至没有把握,杨勇会不会为了继位也如杨广一样谋杀自己。

  也不知道究竟是随了谁,在贪图美色方面两人倒是莫名的一脉相承,只不过一个会装一个不会。

  但是人总是具有侥幸心理的。

  连自己都未曾发觉,杨坚也在一遍又一遍的给自己洗脑和提问,在已经知晓了结局之后,在自己有所防备之后,杨广还会做出那些事情吗?

  但现在更重要的是,如何让选择合适的继承人,以及如何让两个儿子还能没有嫌隙的相处。

  说实在话,按照正常人而思维,杨坚觉得杨广和杨勇立刻反目成仇才比较正确。

  他与独孤多年的夫妻情感,也会因为宣华夫人一事收到冲击,何况杨勇与杨广之间还隔了生死。

  提前知道未来的事情,看来也并非是什么好事,至少对于现在的他而言,要处理这些事情都太过棘手,杨广现在年龄尚幼不知天幕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而杨勇知道了未来的事情是会变的偏激还是软弱,一切都不得而知。

  最后还有关于他自己的事,就那个没有人的宫殿里,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总而言之肯定与杨广脱不了干系。

  但杨坚认为自己还是仁慈的,因为即便事到如今,他还是无法下手杀了杨广,但是阻止他成为皇帝这件事看来是势在必行了。

  雨一直下个不停,杨坚还没找到回宫的机会。

  但他忍不住吐出了一口气,又对隋朝江山进行了展望。

  这种上天注定了的事情,仅靠着人力能够阻止的了吗?他猜不到也不想去猜。

  如同几年前担心宇文赟时时想要自己的命一样,刀悬在脖子上的感觉算不上太好。

  尽人事听天命吧。

  ......

  既然决定了走别人的路,杨勇自然是第一时间要去讨好独孤皇后。

  如果在天幕里的结局他是得罪了老妈才落得这样的下场,那现在就费劲心思把自己的老妈哄好。

  母子没有隔夜仇,杨广不是能装吗,谁不会啊。

  杨勇出门的时候就知道太子妃今天也要出去,但他没有在意,那位太子妃平日里要做什么不会特地来跟他说一声,他要做什么也不会专门过去与她商量。

  做夫妻做成了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倒也是很新奇。

  不得不说,两个人能成为夫妻,必定在某些方面有点缘分,这是杨勇在皇后宫殿外面遇到同样来讨好独孤皇后的元妃时,才悟出来的道理。

  即使他从来没有喜欢过自己这个寡淡无趣的原配正妻,却得不得承认她和自己的想法真的不谋而合。

  但巧遇对两个人而言都不算是一件好事,因为除了讨好皇后,现在还得伪装恩爱夫妻,麻烦透了。

  杨勇和元妃在宫门口相遇,不得不凑成一对,相互掺着一起去拜见独孤伽罗。

  以前关系不好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虽然天幕说杨勇可能会和云昭训一同谋害元妃,这使得元妃对杨勇的不爽更甚从前。

  但是他们两个在皇后宫殿前相遇的那一刻,就结成了一种不可言说的同盟关系。

  都是为了活命,没什么可耻的。

  独孤皇后倒是没有预料到他们这么早就会过来,昨日睡得太晚,洗漱装扮也要很长一段时间,于是就让杨勇和太子妃在外头等了一会儿。

  皇后宫中内侍宫女众多,即便两人有什么话也不好这时候说,就只好坐在椅子上,用眼神进行友好而频繁的交流。

  一直等不到皇后,元妃终于主动和杨勇说话了:“殿下,那位倍受您宠爱的云昭训,近来过的可好?最近事情实在太多了,作为太子妃我也实在无暇关心关心她。”

  杨勇蹙眉:“被天幕说的事情吓惨了,你没事别找她免得又吓着她。”

  元妃冷哼了一声,心想怪不得你要因为贪图美色丢掉太子之位呢,人家是不见黄河不死心,你这见了黄河也不死心是不是有点儿过分了。

  但她并不打算为这件事和杨勇纠缠,这个很有可能是在那个结局中杀了自己的人,他是死是活,跟她都没有关系。

  最好带着那个楚楚可怜的云昭训一起去死,然后元妃美美活下来,侵吞所有财产,开启美好的一生。

  带着幻想的元妃和不知道在干什么的杨勇终于等来了皇后。

  独孤伽罗不知道他们俩是来干什么的,但一想到杨勇偏宠妾室谋害正妃她就十分厌恶,因此也对元妃生出来一些怜悯之心。

  只不过令她感到奇怪的是,这俩人不是素来关系不好吗,怎么这时候,看上去这么和睦?

  皇后缓缓坐下,问道:“太子和太子妃今日怎么想着过来了?”

  杨勇把一早在心里编好的话拿出来说:“母亲今日怎么起的这么晚,是不是平日里太过操劳之故?身为长子不能为母亲分忧,是孩儿的不是。”

  独孤伽罗被他噼里啪啦的一段话给整蒙了。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了,装什么装呢,往日自己累的半死时,也不见你这个长子过来关心一下。

  她很快猜到了杨勇是在惧怕天幕的结局,但这样的话不好直接说出来。

  但独孤皇后又想劝杨勇放宽心,同样的蠢事她不会做第二次。

  于是她道:“你有这份心就很好了,以后和太子妃好好相处,夫妻恩爱和睦,就是我最愿意看到的是,至于其他的,你弟弟或者你父亲......我与陛下会慢慢想办法解决。”

  话说到这里,聪明人就该明白了。

  独孤伽罗的意思是让杨勇不用在她面前来演戏,只要他不沉溺美色天天把妾室当宝贝忽略正妻,自己也不会闲得发慌找他麻烦。

  三个人都没什么真心,因此只又说了几句话,就散了。

  外面的雨渐渐停歇,独孤伽罗估摸着杨坚应该快回来了,想了一个上午,她终于不想再为宣华夫人的事情和他计较太多,因为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

  雨后,不远处的天空里出现了一道很漂亮的彩虹。

  但天幕的又一次开启却如同一道久久不肯散去的阴霾笼罩在大隋每一个人的头上。

  等着再次放晴,天幕又开始了自己的滔滔不绝。

  而这次随着盘点的声音而来的,还有不绝如缕的靡靡之音。

  【杨广登基以后做了很多看上去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

  【后人在分析杨广亡国的原因时普遍认为除了历史或者民间故事中反复记载的,他在执政末期的昏庸荒淫之外,最重要的是他过于急功近利了。】

  【妄想把数代累积才能做到的事情压缩到一代来完成,结果当然会遭到反噬。】

  【杨广是一个什么样人呢,也许在他参与夺嫡、挤掉兄长、杀掉父亲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并非是个百无一用的庸才,反之,他还有着十分远大的志向,想要成为像秦皇汉武那样的人,造福后代、流芳百世,建立一个属于大隋的千秋万世,而这大概这也是每一个皇帝的梦想。】

  【但有的时候梦想和现实是要分清楚的,对于隋朝来说最大的灾祸无异于拥有了一个不甘于平庸的平庸之辈来做皇帝。】

  【杨广是个很贪心的人,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眼光放的太过长远,就容易好高骛远,以至于他没有顾及到某些近在咫尺的东西。】

  【杨广继位以后,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又派人挖掘运河,不论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是怀着一己私利还是为了造福社会,最后的结果都是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以至于后来再有什么灾祸国家在赈灾方面的力度肯定大不如前。】

  【其次杨广三次攻打高句丽,战争所带来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同样不计其数隋朝人口从杨坚时期的八百多户锐减到了两百多户,在那种劳动力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这种打击一定是致命的。】

  【最后就是科举制的应用,这种人才选拔方式势必危及当时的士族门阀的利益,贵族阶级同时也会对杨广产生不满。】

  【既失了民心又失了臣心,你不亡国谁亡国。】

  【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逐渐爆发到壮大最后遍布全国,靠着武力镇压也无法将其全部压下去。】

  【只能说把杨广放在历届皇帝之中,他绝对不算最坏的,无数的书籍里记载过杨广的荒淫无度,沉溺声色,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楚。】

  【而之所以亡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确确实实是个有抱负有才华 ,但才华不够的皇帝,他想发扬父亲留下来的璀璨隋朝,又想成就自己的千秋伟业,但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却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百姓的承受能力。】

  【最后民不聊生,隋朝人口锐减,杨广自己也死在了臣子的手里。】

  【这是一个想象很美好现实很凄惨的故事。】

  【公元618年,李渊得知杨广遇刺后,废除傀儡皇帝杨侑,自己登基称帝,建立唐朝。】

  【而杨家的江山最后落入了杨广的表哥李渊手中,说道这里不得不感概一句,贵族阶层的圈子真是小,从北周到大唐,绕来绕去都是一群亲戚之间的事情。】

  【本次的视频到这里就结束啦,感谢各位的支持,我是小枝,再见!】

  ......

  视频在欢快的声音中结束。

  李渊在自己的房间里苦笑。

  他第一次不希望自己在这种事情上面的直觉有这么的准。

  即便是准,请让他离开隋宫之后再说,现在他的命就捏在杨坚手里,又让杨坚知道未来夺取杨家天下的人是他,这不是把他往绝路上逼吗。

  李渊又想起前两年天幕在盘点杨坚和宇文邕之间的事情时,可把杨坚怎么上位的说的清清楚楚,怎么到他这里就被一笔带过?

  真是同人不同命。

  除了死路什么路都没给他留。

  现在独孤伽罗和杨坚听了那么多关于自己两个儿子怎么败家以及隋朝怎么灭亡的事,也许正愁找不到可发泄的地方,现在他一个外人就这么撞枪口上了,岂不是最有可能拿他来开刀?

  至少这个护卫陛下护卫宫城的活儿是干不下去了。

  平日里是亲姨母姨夫,到了这种时候,李渊自认为那点微薄的血缘关系并不能拯救他,说实在的,就连杨广能不能从杨坚手里或者出来李渊都不知道。

  惯常的和善,实在自己的核心利益不被威胁的时候,现在这种情况之下,第一件该做的事情就是斩草除根。

  李渊深恨自己的罗辑思维在这种时刻仍然那么敏捷,把自己的后路安排的明明白白。

  他又想,如果现在主动去要求把自己贬为庶人,回陇西去,能不能逃过一劫?

  ......

  不得不说,天幕这几次的盘点倒是给了宋代皇帝们很多启发。

  比如一定得防备着武将,以免夺权篡位,又比如只剩下孤儿寡母的时候,就算是亲爹也不能信,就像杨丽华和杨坚,也像后周那个被逼着退位的小皇帝。

  在打压武将这方面,可以说谁也没有宋朝皇帝那么有经验了。

  文官都快飞上天去了,武将一个比一个倒霉。

  有什么办法呢,自家就是靠着武将手中的兵权,欺负孤儿寡母无所依靠起家的,以己度人怀疑怀疑别人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建隆二年。

  赵匡胤听完天幕的盘点终日惶惶夜不能寐。

  俗话说,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把全世界都看成和你一样的人。

  赵匡胤觉得,自己既然能靠着手中兵权,黄袍加身取代后周,那身边这些同样有兵权的臣子们万一也跟自己当初一样呢。

  天幕里说的杨坚、李渊等人哪个不是武将?可见臣子手中兵权多了就是不安全。

  这皇帝谁来做不是做,又不是非得他赵匡胤才能做的。

  他必须得想个办法来预先防止这些事情的发生,但又如何能兵不血刃的让他们交出兵权呢?

  在这一件事情上,赵匡胤犯了难,他想不出来一个十全十美的办法。

  绍兴十年。

  赵构也从天幕之中受到了启发。

  为什么最近岳飞和自己总是意见相左,多半是翅膀硬了,不想活了。

  身为武将,活在宋朝本来就是一种不幸,大宋开国皇帝是怎么发家的,如果不压制武将再发生一次那样的事情有该怎么办。

  赵构自己不是什么特别厉害的人,杯酒释兵权这种事对他而言风险太大,何况若真的要杀岳飞的话,他还是有点下不去手的。

  不是他仁慈,而是这个人的岳家军以及他的作战谋略,对朝堂的作用十分巨大,现在除了大宋以外,其他国家都不是吃素的,他还指着岳飞活命呢。

  ......

  汉朝。

  刘彻听见天幕说杨广想成为秦皇汉武那样的人物,感到高兴的同时又忍不住皱了皱眉。

  怎么说呢,听到天幕有意无意的夸赞自己是千古一帝他自然是高兴的,只不过身为皇帝,不好意思表现出来。

  他只觉得那个什么,从来没听说过的隋朝,以及那个从来没听说过的杨广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也敢来碰瓷他。

  同样是打仗,他刘彻也喜欢打仗怎么就没把国家打崩呢?

  哦,对了打仗。

  刘彻听天幕听到失神,忘了今天是他叫卫青进宫商议北击匈奴一事。

  刘彻并不知道究竟要做什么才称得上千古一帝,才算得上是个明君,但他觉得把数年侵扰大汉的匈奴打的满地找牙再也不敢越线一步,应该算得上千秋伟业。

  打仗是需要武将的。

  刘彻很庆幸朝中有那么多能臣,能够助他建立一个强盛的汉朝,也很庆幸有这么多作战能力一流的武将,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实施出来。

  当然他更加庆幸自己有个好爸爸和一个好爷爷,当初奋发图强给他留下来不少钱,打仗的花费实在是高的离谱,要没良好的经济支撑还真就不行。

  三年前,卫青已经带领人马去打过一次匈奴了,那次战役汉朝全胜,匈奴失去了长期以来盘踞的河南地区,同时也失去了侵扰中原的跳板。

  本以为经历了那些事,匈奴怎么也得长点记性,谁知道这才过两三年又开始贼心不死,跃跃欲试,又想着来攻打河南地。

  刘彻问卫青:“此次反击匈奴还是让你去,你可有信心凯旋?”

  “陛下之命,臣定当竭尽全力。”卫青好似信心百倍。

  刘彻很欣慰:“你和你姐姐一个在外为朕分忧,一个在内管理宫中事物,有你们这对姐弟,朕心甚慰。”

  卫青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说:“好久没见过姐姐了。”

  刘彻说道:“你马上要领兵出征,皇后放心不下,一会儿出宫前,你先去看看她吧。”

  卫青连忙称是,随后退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

  史料参考:1《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