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君齐和卢舟从北关县回来,开始紧锣密鼓筹备推行收租政策,登云山南麓山谷的杂草差不多也清理干净。

  一捆一捆的干草被装上车,一半要运回各个部落去喂牛羊,一半由卢栩买下,运回县城盖房子,搭屋顶。

  从北关县和西峰县回来的军户们,在县城和登云山新建的村落盖起房子。

  卢栩来给在登云山劳动的众人送吃的,赶上人家午餐,边教他们如何将杂粮、粗粮做好吃,边顺便给打草的蛮人们洗脑耕种也有耕种的好。

  “这里离军马营这么近,你们平时也不往这边来放羊,这里适合种庄稼种菜,他们就只在这里种,不会去破坏你们的草场。”

  “等长出了粮食,大家又可以互换来吃,粮食比你们的肉便宜,秸秆还能拿去喂羊,喂牛,喂马。”

  牧民们啃着夹了油酥十分香脆的饼子,喝着豆浆和野菜蘑菇咸汤,感叹着原来这些东西还能这么做。

  心说,这里是种地还是放羊,关他们什么事呢?

  那是贵族老爷们该关心的。

  反正这地方离他们营地远,除了黑川部那样胆大妄为的,他们可不敢到这儿来放牧。

  吃完午饭,卢栩就要回去了,蛮人和新迁来的大岐人纷纷道:“这么快就要走了?”

  卢栩:“舍不得我呀?看吧,我说话你们不想听,我要走你们又舍不得。”

  负责在这里监工的卫二:“……”

  要是他们县尉大人能少自恋一点儿,大家肯定会更喜欢他的。

  卢栩还在感叹:“县城到了好多来取赈灾粮草的队伍,人手不够啊……可惜我不会分身术,不然我一定在这儿多住几天!”

  他新晋的小跟班儿——从德巴克部招来的小牧童亚卡——哒哒哒跑来,“大人,数好了,十二车草。”

  卢栩:“换给人家粮食了吗?”

  亚卡:“换好了!”

  卢栩:“好,回府!”

  亚卡又踩着他的新靴子,哒哒哒跑去喊车队,启程出发。

  卫二摇头。

  卷中自有卷中手,亚卡才十一岁,就已经特别会来事,特别会哄人了。

  关键是,人家还特别勤奋。

  小孩儿大岐语不能算一窍不通,也算只会一点儿皮毛,可人家就敢追着大岐人不停说话。

  说错了就重新学,被笑了,自己也跟着别人一起笑。

  还没多少天,大岐语突飞猛进,搞得从其他部落来的贵族少年们一个个压力山大。

  他们大人也真行,自从亚卡来了,他就真敢把活儿扔给人家小孩,让他跑来跑去了。

  这两趟来这边送东西,全都是亚卡去买草、装车,忙前忙后,他们大人就过来和别人聊聊天,吃吃饭。

  亚卡呢,跑得满头汗,坐上车,才有空拿个刚刚从伙房那儿要来的饼子。

  卫二也是纳了闷儿了,他们大人平时挺喜欢小孩儿的,怎么对人家蛮人小孩儿这么狗呢?

  马车上,卢栩拿水囊给亚卡,“吃慢点儿,小心噎到你。”

  亚卡接过水囊,含糊不清地道谢:“谢谢大人。”

  他打开,发现水囊里装的是还热乎的豆浆。

  亚卡朝卢栩嘿嘿笑笑,将酥油饼子塞进怀里,端着水囊小口小口喝。

  然后嘀嘀咕咕记才学到的词“噎到”,问卢栩:“大人,噎到是……”

  他手捂着脖子,做出被噎的模样,“这样?”

  卢栩:“对,好好吃。”

  亚卡:“那撑到是什么意思?”

  卢栩:“就是吃多了,肚子鼓起来,走路都不舒坦。”

  亚卡挺挺肚子,好奇那是什么滋味。

  他的记忆里只有饿到肚子疼睡不着,从来没有吃撑到。

  到现在,他都不敢不干活儿先吃饭,在家中偷偷吃东西是要挨打的。

  他啃着香喷喷的酥油饼子,悬空的脚忍不住荡来荡去,卢大人真好,每天不给他很多活儿,就给他许多好吃的,还让人给他缝新衣裳,做新鞋子。

  他从小到大,头一次穿新鞋。

  亚卡又开始叭叭叭和卢栩聊天,学今天新听到的大岐词语。

  卢栩自认已经很能说了,可算是遇到了对手。

  他将自己藏的饼子也塞给亚卡,“你天天说个不停,不累吗?”

  亚卡:“不累!我从前放羊,还跟羊说话,大人你嫌我话多吗?我不说了。”

  卢栩:“说吧,说吧,你学得越好,我越轻松,多吃,多学,都是为我好。”

  亚卡闻言,拿起饼子咬得大口了些。

  卢栩帮他拿着水囊,帮他顺顺背。

  亚卡家孩子多,虽然不是奴隶,生活也差不多了多少。

  他在家里排名不前不后,相当没存在感,家里兄弟姐妹一直在夭折,父母已经麻木了。

  卢栩猜,他一直说话,可能是在缓解面对陌生人的紧张,也可能是在靠声音刷存在感,让大人注意到,哦,这儿还有个孩子,吃饭时候,迁徙时候,不要忘了他。

  他用余光看荡着脚丫子的亚卡,心想,真是个聪明孩子,没人教,自己知道跑去问族长需不需要牧童放羊,赶集时努力记大岐词汇,想尽办法去抓住一切生存的机会,生命力那么顽强。

  卢栩想起他提起集市,总是站在一边看别人买炸饺子,提议道:“咱们回去吃饺子吧。”

  亚卡马上拒绝:“不行,大人你说最近来要粮食的人太多,我们要吃差一点儿,装惨一点儿。”

  卢栩:“……”

  这孩子记性太好了,要不还是扔给君齐学读书吧。

  装惨的县衙官差们在城外忙碌着安置各部扎营。

  附近的部落早就领完赈灾粮了,远的地方,多少还是有点儿不信。

  他们犹犹豫豫,相互商量,大多是结伴而来。

  一来路上安全,二来人多势众,不怕大岐官府弄什么陷阱。

  等快到了县城,赫然发现有好多正装着粮草往回运的车队,一打听,听说县城粮草不多,大岐人都优先给自己人了。

  他们又急了。

  生怕到晚了粮草被别人领光了。

  路上集体又开始加速。

  结果各部紧赶慢赶,竟然全集中到了这几天。

  县城正到处施工,登云山又要盖房子开荒,本就人手不足,新来的蛮人官差们还不懂大岐文字,看不懂他们手上的单子,可忙坏了留守县城的大岐官差们。

  他们头一次感觉到考试的必要性——尽是些看不懂公文的得多抓瞎!

  原本能当天来当天领的赈灾粮,因为官差忙不过来,不能及时发,只能排队等。

  县城内又安置不下这么多人,不得已他们只好让各部在城外空地上扎营,轮到哪个部落,再叫他们进城去取粮。

  突然来了这么多蛮人,城中百姓有些紧张。

  尤其是刚跟着颜君齐从另外两县回来的军户们,相当不适应。

  不过颜君齐却没限制蛮人出入县城,只要在入城时经过检查,身上没带武器,就能进城了。

  他们刚刚建成的街市和工坊正陆续开张,迎来的第一批顾客,就是这群来自西部和北部的蛮人。

  这两个地区的蛮人对大岐人算不上友好,熊昆这几日神经天天紧绷着,生怕有人会藏刀入城,突然行凶,街上巡逻的官差都比从前多了两倍。

  同样怕会被大岐人偷袭的蛮人,也是壮着胆子才交了武器进来的。

  他们听自己部落出来的官差描述了大岐城市的繁华,路上还听其他部落说起这边儿的集市,也想趁着等粮草的时间,进城看看大岐人都卖些什么,能不能采购些日用物资。

  进城的都是各部的勇士,走在大岐城市内,又一个个竖起戒心,看上去那叫一个凶神恶煞。

  城中玩闹的小孩瞧见了,又好奇又害怕地看着他们,他们目光一扫过去,小孩儿全撒丫子跑远。

  蛮人忍不住呵呵笑,看吧,懦弱的大岐人,连他们一个眼神都扛不住。

  他和同伴低声说笑,他一回头,就看见一队大岐官差看傻子一样在看他们。

  “……”

  大岐官差面无表情,用蛮语道:“你们是要去街市吗?从这儿往东走,那整条街都是。”

  说完,他又想起什么似的,“哦,对了,我们全城人都会点儿蛮语,下次骂人的时候,换个我们听不懂的词儿,比如……”

  他酝酿片刻,用大岐语骂道:“傻大个子。”

  被骂的蛮人:“……?”

  官差还很贴心地用蛮语翻译给他们翻译:“就是说你只长个子不长脑子。”

  那名蛮人刚要发怒,被同伴拉住。

  是他们骂人在先,人家听懂了反骂回来,就是不打算计较,就此两清,若再骂,那就是正式挑衅了。

  他们在大岐的城市里,只有四个人,怎么和人打?

  他们几人悻悻往前走,却见街上还有其他部落的人竟然也在街边笑他们。

  吓唬孩子算什么本事?

  要是真英勇,被挑衅了就该和对方以勇士的方式单挑才对。

  几人脚步顿了顿,黑着脸又出了城。

  其他蛮人冷眼瞧着,本就和他们不睦的人更是冷哼了一声。

  “亏他们从前还是出过许多勇士的大部落,如今这举止,真是叫人不齿。”

  吐槽完,他发现街上很多人在看他,顿时有点儿莫名其妙。

  待到了街市上,大岐的商户们莫名对他比其他人更热情几分。

  有人主动过来询问要不要帮他翻译,还有店主招揽他过去看看、尝尝他们铺子里的物品,他进对方铺子里挑选东西,竟还有人夸他脖子里挂的狼牙多,穿的宝石好看。

  他们一行无比震惊。

  为什么大岐人全会说蛮语?

  连个卖吃食的小老板都能磕磕巴巴说一口还算准确的蛮语。

  他们恍恍惚惚,一路被充当志愿者的翻译们领着去县衙旁新开的钱庄、当铺兑换金银铜钱,再拿着钱去采买物品。

  活当的话,东西当铺保存一年,能换的钱少。

  死当的话,换的钱多,东西等同卖给当铺,不能再赎。

  若钱没花完,他们还能回来买别人在当铺死当掉的物品,或者拿上钱回去,等下次来,再凑些金银拿上票据,赎回他们典当的东西。

  当铺有个翻译,不断地重复解释,保证每个人都能听懂规则。

  懵懵懂懂的蛮人稀里糊涂地一通当,换钱出去逛街。

  不过一圈逛下来,根本没人会剩钱。

  睿王新送来的物品经卢栩批发,已经被城中的商户们进行再次加工,分门别类地摆放在各个店铺的展示柜。

  柜子不够,在地上摆放的,下面也都垫着草席、粗布,极尽可能地全面展示,吸引来往路人的目光。

  哪怕是个在卢栩仓库里不起眼的盘子,商户们都特意凑足了套,摆上桌,模拟着使用时的模样。

  他们经卢栩建议,展示台都有一点儿坡度,上下有木钉固定,保证从外面路过,也能将柜子上的物品看全乎、看完整。

  卖香料、卖粮食、开食铺的全挨着。

  香料铺在店里炖肉做菜,免费给人试吃,觉得好吃,还能打包买。

  若想再吃更多品种,去隔壁食铺点菜,食铺还免费教你做菜。

  卖粮食的那家人口多,更是一家人开了两家店,一边卖粮,一边在一旁开着馒头、包子铺,不管买不买他们粮食,都管教客人怎么做馒头、包子、饼子……

  除了打仗,久不与大岐往来的蛮人们都看傻了。

  他们买啊买啊,才买够一篮子或一筐子,就瞧见一个杂货铺,或者专卖篮筐的小店铺。

  甚至街上还有半大的孩子推着推车等在各大店铺外等活儿,只要二十文钱,或者同等价值的物品,他们就管推车帮你运货,陪你逛街。

  等到了街道尽头,竟然还有专门卖布袋、卖板车的铺子,若是他们没带足马车,从这儿买一个,还管免费帮他们装货,送他们出城。

  勇士们,贵族们,逛了一圈几乎在每个店都消费一遍,他们看着手上空空的戒指印,脖子上没了金银珠子宝石,只剩下纯绳子重新穿起来的狼牙,再看看装得满满的推车……

  “……”

  他们好奇了,这是哪个人才设计的街道?